阮黃南
一、國內外形勢的發展變化要求執政黨全面深化改革
從國際環境看:基本穩定,但挑戰和壓力越來越大。
中國經濟越來越融入全球經濟和世界的主要經濟體,經濟的聯系越來越密切,與美國、日本、歐盟,經濟聯系越來越密切。這就導致各國共同利益越來越多。在全球化的情況下,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共同利益使得我們國內環境和國際形勢保持基本穩定。同時,現在美國財務赤字和債務負擔非常重,美國政府想遏制中國力不從心,債務負擔,財政赤字太重。美國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中東、北非地區,還有一部分精力也有所牽扯。這就使得我們外部環境和整體形勢保持基本穩定。但是,隨著形勢的發展和中國崛起,我們面臨外部挑戰壓力越來越大,形勢趨于嚴峻。第一,國際恐怖勢力,像湄公河領域的糯康、包括索馬里海盜,及國內分裂分子與境外的勾結。中國的藏獨、疆獨,本身并不構成多大危險,重要問題在于與外在勢力的勾結,像達賴等。這是中國未來發展,和平崛起的障礙性因素。第二,美國等西方國家對中國遏制姿態重新明顯。2011年,美國的反恐任務基本告一段落,本·拉登被打死以后,美國開始高調重返亞太,一方面鞏固與傳統盟國的關系,像日本、韓國,另一方面拉攏與中國有矛盾的某些國家。中國崛起過程中,最大的障礙除了自己內部問題以外,就是美國對中國進行經濟、政治、信息安全等全方位的遏制。第三,中國周邊局勢的緊張。我們周邊與一些國家在領土、領海方面都有爭議爭端,比如釣魚島的問題。很多情況下領土的問題,協商解決可能淪為一種空想。
從國內環境看:問題、矛盾突出,制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嚴重。
一是經濟方面,根本的問題就是傳統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權力滲透市場,重生產輕消費、重外需輕內需,國強民不富,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的發展方式沒有根本上得到改變。我們傳統發展方式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改變,比如現在的污染問題就是為了經濟發展犧牲了環境的結果。隨著城市里面對生態文明要求建設標準的不斷提高,現在出現很多的污染企業向貧困地區、農村地區轉移的趨勢。過去農村的田園風光、小橋流水,很多看不到了,而垃圾污染、化學污染非常嚴重。這種經濟發展方式必須要轉變,不轉變那是要成為歷史罪人的。還有,我們自主創新能力不足。我們在社會本身、市場本身的創新能力方面遠遠落后于美國等西方國家。像IBM、微軟不是國家攻關攻出來的,它是市場創新的結果。這個意義上講,我們市場本身的創新能力,至少就今天來說,與發達國家還有很大的差距。
二是政治方面,如果不深化民主制度改革,就不可能保持社會長期穩定,中國夢最終就難以真正實現。當前政治體制改革面臨兩大明顯的問題:第一,民眾、老百姓的利益表達渠道不通暢,利益表達機制不健全。第二,權力缺乏有效的監督和制約。這是我們在政治問題上面臨的兩大問題,都是很緊迫的問題,不能拖了。
三是文化方面,當前改革中存在很多問題和挑戰,反映在文化當中,就是各種社會思潮復雜多樣,沖突交鋒,價值觀領域亂象迭出,意識形態建設面臨嚴峻挑戰。當前矛盾問題太多了,矛盾問題反映在意識形態里面各種觀點都有,五花八門亂七八糟,特別是網絡上,各種觀點都有,發牢騷、抱怨的,爭議很多。改革這個時代,肯定各種不同觀點和立場,但是我們意識形態里面有各種思潮,實際上有些是明顯偏激的,這個必須進一步認識分析和批判。
現在中國現代化進程進入一個新的瓶頸期和關鍵節點,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j處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關鍵時期;處在工業化與城市化的關鍵時期;處于現代社會結構形成的關鍵時期;處在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關鍵時期。三中全會的公報明確講,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這次三中全會總書記講了很重要的一句話:其實中國社會這幾年來改革都是靠問題逼出來的,問題逼迫我們往前走,在問題中間我們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全面危機迫使我們全面改革,這是改革的最佳時期也是最嚴峻的事情。
二、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并改善黨的領導。
堅持黨的領導地位不可動搖。中國共產黨在近代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中創立,經受大革命洪流的鍛煉和考驗,開辟出中國革命道路,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全國勝利,在不斷地總結和反思中成功探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們必須明確,改革的方向、任務、實現路徑和措施都應該在黨的領導下來確定,避免走偏路。
全面深化改革要堅決破除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方面體制機制的弊端,進一步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讓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這就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在中國,離開共產黨,改革就不可能沿著社會主義的方向前進;不沿著社會主義方向前進,改革成功也就無從談起。
全面深化改革要堅持黨的領導,同時也要改善黨的領導。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要健全改進作風常態化制度”“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體現了“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堅定決心。當前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反對形式主義要著重解決工作不實的問題:反對官僚主義要著重解決在人民群眾利益上不維護、不作為的問題:反對享樂主義要著重克服及時行樂思想和特權現象。反對奢靡之風要著重狠剎揮霍享樂和驕奢淫逸的不良風氣。我們的深化改革與“四風”可謂是緊密相連,需要我們從加強教育、健全制度、強化監管等方面入手,不斷增強黨員干部的宗旨意識、憂患意識和責任意識,努力激發其干事創業的內在動力,提振精氣神。只有各級黨員干部精神狀態好了,干部的隊伍才會充滿活力,改革才有成功的可能。
中國的改革進入了深水區、攻堅階段,這對中國共產黨的執政理念和執政方式都提出新的時代要求和挑戰。改革要順利推進、取得預期效果,很關鍵的因素是需要黨的強有力領導和加強黨的自身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講“打鐵還需自身硬”,黨作為改革的領導者,自身要強大起來。首先,黨的領導機關要在總結過去改革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把握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規律,做出正確的決策,明確改革的任務。其次,各級黨組織和領導機關、領導干部,要準確有效地去實施這些任務,包括改革過程中涉及一些體制變動、利益關系的調整時,各級黨組織領導干部要高水平地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妥善處理好全社會的利益關系,防范和化解好利益矛盾,確保改革的順利進行。最后,黨的領導機關、黨員領導干部要努力保持先進性、純潔性,要確保和鞏固群眾路線教育的積極成果,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弘揚黨的優良傳統,加強黨風廉政建設,以良好的自身素質,增強黨的組織、黨員干部在廣大群眾中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特別是制度創新,難度更大、涉及面更廣、涉及的領域和碰到的問題更深刻。觸及利益比觸及靈魂還難,動大手術如臨險地,如履薄冰。要攻堅克難,駕馭改革大局,化解利益集團阻撓,這正是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的用意所在,設計、協調、落實、推進,要超越現有利益格局,才能力推改革目標實現。
在實踐問題上,要在制度安排上努力構建更加完善的、科學化的執政程序。所謂執政程序的科學性,就是執政程序的設定過程和評價的完整體系,處處要遵循按客觀規律辦事的原則,每個環節要貫穿客觀性、民主性與合法性,力戒主觀性、隨意性及種種唯意志主義的傾向,確保執政程序完好實現,一切以人民群眾利益為宗旨。
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在面臨國際國內復雜多變的形勢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堅階段,黨的反腐倡廉建設不僅是人民關注的重大政治問題,而且也是涉及各項改革能否有效推進的關鍵,是事關黨和國家存亡的重大政治問題。因此,加強黨的反腐倡廉建設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反腐倡廉建設很重要的一點,正如三中全會提出的,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制度是保障,人民是主體,三中全會提到,一是“推行地方各級政府及其工作部門權力清單制度,依法公開權力運行流程”。凡是上清單的都是你的權力,凡是清單上沒有列出的,地方部門一律不能行使,這就有很強的約束力。二是“完善黨務、政府和各領域辦事公開制度”。三是“強化上級紀委對下級紀委的領導”,實際上突出了紀委對黨委相對的獨立性和制衡性。四是“推行新提任領導干部有關事項公開制度試點”,這就為領導干部財產公開申報制度的運行打下伏筆。新一屆黨中央狠抓黨風廉政建設、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等,彰顯著中央領導集體整風肅紀的堅定決心和不懈努力,這也為新一輪改革的推進奠定了堅實基礎。
(作者單位:中共漳州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