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天偉
【摘要】在新世紀的今天我們不能只是培養出舞蹈的匠人,而是要培養出具有藝術造詣、有靈魂、有思想的舞者。而加強音樂類課程的學習,可以不斷地去提升舞蹈專業類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和感知度;可以幫助他們在舞蹈的學習中更具有形象力;可以不斷地增強他們音樂的“節奏感”,這些都是提高舞蹈專業化人才素質的關鍵因素之一,我們在現今舞蹈專業化教育中不但是教授學生專業上的技術技能,還應該培養他們有一雙能聽懂音樂的耳朵,讓音樂的內涵真正走進他們舞動的身體之中。本文將從以下3個方面談談筆者個人的一些看法。
【關鍵詞】音樂類課程;舞蹈專業;理解;感知;想象力;節奏感
生活中,人們通常一提起舞蹈就會想起音樂,從古代的樂舞到現代的舞劇,光陰荏苒,舞蹈與音樂這一對孿生姐妹始終保持著密切的關系??v觀音樂在舞蹈中的地位,我們不難發現,在藝術門類專業化的教育進程中,舞蹈與音樂的關系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每一個步入舞蹈專業殿堂的學生,從進入教室的那一天起到他離開舞臺一直伴隨著音樂的成長,他的一舉一動都與音樂有關。但一直以來,舞蹈專業學生比較重視技術技巧的學習,忽略了基礎性學科的學習,特別是在如何提高自己的音樂修養方面?忘記了“音樂是舞蹈的靈魂”這樣一句話。他們在音樂類課程學習的環節中是十分薄弱的,無論是在藝術類招考前還是在入學后,舞蹈專業學生都存在著音樂素養供給不足的問題。筆者作為一名大學舞蹈老師,深有感觸。
其實,舞蹈專業的學生不是不喜歡音樂類課程,而是很少有機會去接觸它。翻開舞蹈專業的培養計劃,在課程設置方面,專業課的數量遠遠大于基礎性課程,他們只能在大一的時候接觸一些簡單的樂理、視唱練耳、民族音樂理論等方面的課程,有的學一年或開設一個學期。從大二到大四幾乎不再有繼續學習與音樂類有關的課程。筆者這幾年通過在綜合性大學的教學,很明顯地看出很多專業學習舞蹈的學生只知道擺弄他們優美的肢體語言,但他們的語言和音樂卻是完全脫離的,沒有充分地將自己的肢體與音樂內涵緊密地融為一體。因此,在舞蹈專業類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加大音樂類課程的設置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筆者個人的一些看法。
首先,音樂類課程的設置可以幫助學生在舞蹈表演或訓練中對音樂有真正的理解和感知。大家都知道,我們在舞臺上表演時或在平時訓練過程中都離不開音樂的配合,那么,對于我們舞蹈專業學習的學生來講就必須做一個具有良好音樂素養的人。隨著他們舞蹈技能的不斷攀升,其音樂方面的素養就必須潛移默化地被提高。但實際情況大多是沒有專門針對專業舞蹈教育的音樂素養教育課程,沒有在舞蹈專業教育中把音樂素養提升到相應的高度,音樂在學生的訓練或表演中只是一種背景,一種提供節拍的方式,他們只會去感覺音樂的存在而不會去理解和感知音樂。可能在舞蹈學習初級階段不會暴露出很大的問題,但當學生上升到高級階段的時候就會發現肢體的舞動和音樂的融合是脫節的,并不能真正去理解和感知音樂的內涵。無法從音樂的思維中獲取舞蹈之外更多的養分,無法與音樂進行對話,更無法在自己的二度表演時把控音樂。目前在我國舞蹈專業教育中出現的舞蹈與音樂斷層現象,充分說明了在舞蹈專業化教育中,在課堂上隨機地聽聽音樂或進行一些輔助性的音樂課程的開設并不能解決學生對音樂方面的理解能力和感知度。我們應不失時機地加強學生對音樂史方面的了解。音樂史可以使舞蹈學習者在音樂方面的知識更加豐富,在音樂史回顧中介紹各個時代、各種流派、各家名著的風格特點與藝術成就,使他們掌握不同的音樂風格,對音樂有更透徹的理解和感知。我們在加大他們對音樂類課程學習的同時還需要多與實踐相結合進行教學,這樣才能更好地與我們的舞蹈專業化教育相融合。我們都知道音樂知識,在音樂課堂上更多的是書面的、理性的知識,而在舞蹈訓練中,它是一種具體的實踐和運用,應使學生有更多的理解和領悟。
其次,音樂類課程的設置可以幫助學生在他們專業化舞蹈的學習中更具想象力。蘇聯芭蕾表演藝術家、教育家尼·伊·塔拉索夫指出:“想象是一切創作的基礎”。只偏重于技術往往會給舞蹈家帶來機械的,而不是形象的行動,使他失去個性。加強舞蹈專業類學生對音樂類課程的學習,可以更好地幫助他們在舞蹈表演過程中與優美的音樂有效地配合,可以幫助舞者在整個表演過程中表達情緒,體現個性,烘托氣氛,從而在塑造完美舞蹈形象的同時更好地激發學生在舞蹈表演中的想象力。音樂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確定性能使舞者產生豐富的聯想并留下廣闊的創作空問。音樂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夠直抵人心,使人產生強烈的內心共鳴。在我們平時訓練的過程中,選用不同的音樂可以激發學生潛在的各種想象力。這時我們就應該讓學生進行一些優秀音樂作品的賞析,通過欣賞各流派音樂作品,對藝術家所創造的藝術形象或意境進行感受、領悟、理解,從而獲得審美體驗,提高音樂方面的鑒賞能力,為舞者的想象力打下良好的基礎。只有加強學生音樂類方面的知識,培養出良好的音樂素養,才能夠具備感受音樂、理解音樂的能力,并在音樂的啟發下發揮舞蹈的想象力,從而創造出完美的藝術想象。
最后,音樂類課程的設置可以不斷增強舞蹈專業類學生的“節奏感”。節奏通過音的長短、高低、強弱等變化組合的形式,為音樂的發展提供準確的信息。節奏感對于一個學習專業舞蹈的學生來講是十分重要的,一個節奏感很好的學生能夠準確地把握舞蹈中音樂的旋律和節拍,而有的舞蹈動作與音樂節奏不合拍,這是由于對節奏的領悟不足導致舞蹈表演與音樂的“錯位”,它是音樂和舞蹈的骨架。因此,我們在他們專業學習舞蹈的幾年中應該不斷地加強對他們音樂節奏感方面的訓練,那么,加大音樂類課程的學習就是十分必要的。由于舞蹈專業的特殊性,他們要不斷地加強基本樂理知識的學習,隨著舞蹈專業的學生對音樂領悟的不斷加深,應不失時機地加強樂理知識的學習,這是通往音樂與舞蹈緊密融合的必經之路。樂理知識可包括音高、音律、節拍和節奏等。同時,我們還應該增強學生視唱練耳方面的訓練,在視唱練耳的教學中應強調多聽,注重內在聽覺與音樂記憶力的培養,將節奏和樂感結合起來訓練。比如,芭蕾舞的學生,可多選取外國著名舞劇音樂的旋律主題片段,使學生對音準、節奏等建立正確的觀念,并提高他們模唱水平與記憶能力。中國民族民間舞的學生,應加強傳統音樂的熏陶,豐富對民歌、戲曲、器樂等民間藝術品種的感性積累,使學生對具有中國特色的節奏、節拍、音程以及常見的各種調式進一步熟悉。因此,對學習舞蹈專業的學生來講,不斷地加強他們音樂類知識的學習是提高他們自身節奏感最有效的辦法。
綜上所述,音樂和舞蹈是永遠分不開的伙伴關系,音樂是舞蹈的聲音,舞蹈則是音樂的形體,它們相互合作,相互依存,共同開創舞蹈藝術事業的美好未來。當我們了解舞蹈與音樂之間的特殊關系和如何更恰當地將二者有機結合,可以有意識地運用音樂多元化手段為舞蹈藝術的繁榮和發展方面起到積極和更實效的作用。特別是對于我們今天學習專業舞蹈的學生來講,運用音樂多元化手段為他們自身提高專業方面的能力就尤為重要了。所以,音樂類課程的設置對于舞蹈專業類學生的學習來講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