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赟
【摘要】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也是課堂教學的主人、作業的主人。所以創新作業設計,極大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作業才能高效。
數學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復習與鞏固的主要手段之一,是課堂教學的延續和必要補充,也是發展學生思維的一項實踐和檢驗學生獨立完成學習任務的主要形式。因而從實際出發,設置趣味性、積極性、開放性的作業題,就能更大程度的充分發揮作業的有效性,進而增進教學效率,減輕學習負擔。
【關鍵詞】數學 作業 設計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2-0140-01
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據,設計新型的數學作業,利用科學的作業來發展學生,尋求一種既能促進學生發展,又能促使教師教學水平提高的作業思路是十分必要的。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通過作業的趣味性,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作業設計一定要擺脫機械重復、枯燥乏味、死記硬背、無思維價值的練習,作業題型要做到“活”、“新”、“趣”、“奇”,通過多種渠道,把豐富知識和訓練發展創造性思維寓于趣味之中。這種趣味濃厚的作業,不是靠多題量或復雜計算來訓練學生的計算能力,而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興趣愛好、知識掌握的情況,靈活運用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因此,為了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學習的樂趣,教師可把一些數學家庭作業設計成玩味題,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感覺學和玩是可以同時存在的。如在布置“比高矮”的作業時,老師可讓學生回家和家長排排隊,看看誰最高誰最矮;布置“前后、左右”的作業時,可設計:請家長坐好,說說家長及自己前后、左右有些什么;布置“10以內的加法”作業時,可讓學生回家和爸爸媽媽玩湊數游戲。這樣的作業形式不僅達到了訓練的目的,還激發學生內在的智力潛能與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更好地促使學生接受知識并進行再創造學習。
二、創設一定的情境和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學生對作業是否感興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作業的內容是否新鮮、有趣。在關于數的教學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系,不僅是理解數概念的需要,同時也會加深學生對數的實際意義的理解。例如,對于60、97、35、6、52這些數,能用大一些、小一些、大得多、小得多等詞語描述它們之間的大小關系,并用“>、<”來表示。而對于1/4這個數,對于不同的整體所代表的實際大小是不一樣的,1個蘋果的1/4是1/4個蘋果,1筐蘋果的1/4可能是10個。這樣,他們對于內容枯燥、形式單調的作業感到乏味,因此,我們可以給作業創設一定的情境和活動,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之產生一種內部的需求感,自覺主動完成作業。
三、適當設置一些開放型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開放題內容豐富、題材廣泛、背景新穎,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形式多樣,有文字、表格、圖畫、對話等;又解法靈活,不單靠記憶、套模式來解題,其深受學生喜愛。把當天學到的知識說給家長聽,把數學課上有趣的事記下來等開放性作業,都可以成為學生作業的重要內容。下面是一位同學在學完“厘米的認識”后所完成的一份特殊的作業。某老師畫了兩條線段(方向不同)讓學生猜猜哪一條長。乍一看,同學們都以為是第二條線段長。實際一量,同學們才發現,原來兩條線段一樣長,難道眼睛也會“說謊”嗎?有個同學帶著這樣的疑問去問爸爸。爸爸告訴他,那是眼睛的錯覺,它告訴人們:看到的東西不一定是正確的。就像月亮,我們走,它好像也在走,其實,這只是我們的錯覺呀。
所以,由于開放題的答案不唯一,解題時需要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思維方法,通過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探索,獲得多種結論,為學生提供充分發揮想象的空間。
四、留心生活,給學生設計實踐性較強的作業。
通過作業把學生引向家庭,引向社會,引向生活,引導孩子們對生活中的一切都要看、要摸、要問,這種由內部發展需要自發進行探究的活動,能使孩子獲得經驗和滿足。例如,在學習“認識人民幣”一課后,有人設計了一個購物游戲幫助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從中體驗到成功。“到了自由購物的時間了,老師當營業員,每個活動小組的成員都當顧客來買東西。各活動小組可以商量該怎么付錢,誰把錢付對了,老師就把商品送給誰。”出示商品:一枝鉛筆5分,一支鋼筆3元,一塊橡皮5角,一支牙膏2元,一個足球38元,一個文具盒6元,一把手工刀1元。“你想買什么?要付多少元?可以怎么付錢?”……在此活動中,學生自由選擇、自主探索、發現問題、合作交流、解決問題,不斷深入探索,激發了學習的熱情。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在習題中揭示出知識的應用價值,讓學生體驗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讓學生真切感受到所學的知識是有價值的,這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作業興趣和認識水平,從而為學生的繼續學習奠定堅實的情感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永萍《如何設計趣味性的作業 》
[2]何勝《培養學生數感離不開具體數學情境 》
[3]胡小東《談小學數學作業創新設計》
[4]王晗《淺談小學數學實踐性作業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