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茗文
游學帶什么?女生為什么要帶小床單?為什么不能帶中藥?可以帶指甲刀卻不能帶蜂蜜糖?蘋果控單反控做好報關準備。游學第一步,想快速通關,可得好好琢磨下你的行李箱。
學生出國游學,需要在國外生活2~3個星期,加之要過海關,行李的準備就非常重要了。精簡而又周到的行李,能為學生省去不少麻煩事,甚至會為游學增色添彩。家長和孩子可以一起動手準備行李,既能讓孩子清楚自己都帶了些什么,又能促進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
不要武裝成“恐怖分子”
或“走私犯”
航空公司明確限制自行攜帶上機的箱包尺寸和重量,超過規定標準,航空公司會要求乘客辦理托運。針對游學,行李需實用輕便,易于移動,建議攜帶一個輕便結實的拉桿旅行箱、一個容量較大的雙肩包和一個貼身攜帶的腰包。特別注意,隨身行李禁止攜帶超過100ml的液體或膏狀物品、尖利物品等。
托運過程中行李不允許上鎖,切勿放置現金等貴重物品。按照航空公司規定,托運行李如果丟失,航空公司只按行李實際重量而非實際價值進行賠付。攜帶價值人民幣1萬以上的貴重物品,包括相機、攝像機、筆記本電腦等電子物品,需要向海關申報,否則在入關時很可能會被上稅。
通過海關時,除禁止攜帶易燃易爆等基本違禁品外,各國海關對公民出入境禁止攜帶的物品都做了相應規定。比如,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限制所有動植物制品、任何類的食品,包括所有的蜂蜜制品入境;美國海關對農產品進關有嚴格限制,切勿攜帶新鮮的或腌制的動植物制品入境。如果在行前能夠根據具體航線與航空公司和海關確認行李攜帶的具體規定,準備行李時就會更得心應手。為避免影響游學計劃,最好在出門前就給自己做個“安檢”。
下面,根據政策和需要我們來看看行李箱、背包和腰包里都需要放入哪些物品吧。
01
整理行李箱
考慮到游學過程中學生可能會購買一些“洋貨”,建議在裝行李的時候保持1/3的富余空間。
帶哪些衣物去游學?
在衣物的準備上,首先要考慮實用和數量,衣服的厚薄要適應當地的氣候與溫度,同時根據路線的安排,在數量上既要足夠換洗,又不能太多不方便攜帶。
一二月份美國、英國和中國一樣處于冬季,氣溫比較低,美國西部、中北部、南部、東北部的最低氣溫大約為2℃、-10℃、5℃、-4℃;英國的氣溫在3℃左右,陰冷、潮濕,天氣多變。處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亞與中國的季節相反,一二月份是夏秋季,溫度較高,陽光照射強烈。
一般而言,去冬季國家,需要備3~4套衣服;去夏季國家需要備5~7套短衣短褲,1套長袖長褲,1件薄外套;同時建議準備一套正裝,在參加儀式和慶典的時候可以用到;內衣褲和襪子可以多準備一些,方便換洗。
在準備的時候,還要考慮孩子的生活習慣,以確定衣物的種類和數量。無論去到哪里,準備一個保暖或遮陽的帽子以及一雙舒適的鞋子都是必要的。
生活日用上準備些什么?
日常用品的攜帶原則是,只帶那些必用的,越是使用頻繁或是在國外不方便購買的,越要準備充足。
考慮到國外一些酒店以及寄宿家庭不提供牙膏、牙刷、洗發液、浴液、拖鞋等,行李中最好裝入全套的個人洗漱用品,帶上睡衣。女生要記得帶好生理用品,除了衛生巾外,最好能帶個小床單,以免弄臟賠償。
去往日照強烈的地區,最好還要帶上防曬霜、遮陽帽、墨鏡等防曬品以防曬傷。
根據一位帶隊老師的經驗,洗衣服用的肥皂最好帶上一小塊,特別是對住酒店的學生而言,酒店里的洗手肥皂太小,清潔力也不夠。
對于近視度數較高的學生,最好多配一副眼鏡;戴隱形眼鏡的同學,要準備至少兩瓶未開封的護理液。
因為出國時間較長,指甲刀、瑞士軍刀之類的小物件也別忘記裝到行李箱里。
由于不同國家季節、氣候條件不同,可以根據目的國的情況考慮帶上晴雨傘、雨衣和泳衣等物品。
藥品要帶嗎?
去到異國他鄉,即便平日身體狀況良好的學生,也可能會因水土不服、各種不適應的壓力而導致突發疾病,這時如果手邊有常備藥物,那可就幫了大忙了。因此,游學前最好少量選帶常用藥品,如感冒藥、消炎藥、腸胃藥、暈車藥、外傷藥等。
如果領隊已經幫助學生準備了基本、常用藥物,學生可以不用帶那么多,只用帶一些可能會用到的特殊藥物,如防過敏藥物。如果自帶藥品,要盡量攜帶有包裝的OTC藥品,最好有英文名稱和說明書。
中草藥是禁止入境的,但可以帶中成藥。還有一點需要注意,液態藥品比如藿香正氣液一般不允許帶上飛機,一個變通的做法是把藿香正氣液換成藿香正氣膠囊。攜帶特殊藥品入境,必須事先領取許可證。進關前,可以請領隊老師把把關。
帶上小禮物
去國外游學一定別忘了準備一些有特色的小禮物,送給當地寄宿家庭成員或是結識國外新朋友,對建立和促進友誼會非常有用。在選擇小禮物的時候,不必買太貴的,關鍵是有特色,以文化為切入點。中國結在國外已經很常見了,最好挑選其他有中國特色、地方特色甚至個人家庭特色的東西,比如中國的紀念郵票、剪紙等地方特色手工藝品,甚至自己家制作的小玩意兒。在送禮物的時候能借此介紹一些中國文化,講點中國習俗和民間故事是最好不過了。
新東方美國游學負責人姜艷在接受《留學》采訪時說:“帶禮物的目的是其實是把它作為溝通的橋梁。比如帶把扇子,若能用英語說明白這是什么,它在中國文化中的涵義,這既增進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也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而不是送一個貴重禮物,期望讓寄宿家庭對你好一點,西方人不會這么功利——你不給我東西,我對你不好。我們通過小禮物增進友誼,增強語言的溝通,增加一個文化交流的話題。以前有的孩子帶比較貴重的禮物給寄宿家庭,但他解釋不明白這是什么東西,于是什么也不說,直接跑回房間了,這沒有任何意義。”
02
整理背包
電子裝備帶什么
在這個數據時代,電子設備自然是旅行中必備物品,那么游學出行,學生最好帶哪些裝備呢?排第一位的當屬智能手機,通訊自然是最重要的功能,同時還可以通過APP對其功能進行無限擴展。游學常備APP,主要有地圖類、翻譯類、醫藥類、旅行記錄類、照相類、交通工具類、社交分享類等。
出行前最好將領隊老師、同行同學、導游、游學機構國內對接部的電話存入手機;還可將目的國的緊急電話、中國駐當地使領館的聯系電話都存入,以備緊急情況下使用;如果游學目的地有自己的親戚或朋友,可以將他們的聯系存好,若有緊急情況發生,可以向他們求助。手機中要存入足夠的話費,開通國際漫游,最好關閉上網功能,以減少話費支出。
排第二位的當屬相機和DV,在游學的過程中拍下珍貴的影像資料,可以留作日后的回憶和紀念。電子詞典等也可以在游和學中發揮很好的作用;MP3、MP4也能成為打發路途時光的好幫手;錄音筆、U盤,可能會在營地的課堂上用到。
電子設備充電器千萬別忘了裝進包里。另外,國外的居民用電電壓和插座孔可能與中國不同,需要根據目的國的情況提前準備轉換插座。
此外,學生還可戴一塊手表,它不僅可以方便學生掌握時間,還可以成為指南針。雖然手機完全能實現這兩個功能,但因為時間概念在出行中太過重要,而比起手機,手表丟失和沒電的概率會低很多。
有些電子設備屬于貴重物品,需隨身攜帶;高檔設備出海關時甚至需要做申報。因此在準備這些電子設備的時候,要注意盡量別帶太多,總價值別超過1萬人民幣,否則增加海關申報手續環節不說,還會增加安全隱患。
游學的的目的是游與學,最好不攜帶筆記本電腦和游戲機。非必備電子設備帶的越少,孩子越能融入到游學中去。
聯系表和資料
行前最好向帶隊老師索要同團人員名單和聯系方式、行程表等資料,提前與隨行團員交上朋友會對游學有所幫助。學生還可提前收集游學目的地的及游覽學校的文化、歷史、風土人情等方面的資料,以便于在游覽中對當地有更深入地認識,幫助加深印象,擴充知識面,增加與當地人交流的談資。準備一本有利于游覽的地圖冊也是個不錯的想法。
游學的重要內容是跟班上課,可以準備一些必要的學習用品。在路途中,隨時可能會填寫表格文件,很有必要隨身攜帶一支筆。
零零散散小物件
國外的自來水可以直接飲用,隨身帶一個旅行水壺可以隨時解決口渴的問題。
國際航班飛行時間長,不妨隨身帶點潤膚霜,以防飛機上干燥不適。
03
整理腰包
證照類
出國游學,各種證件是最重要的,一定要貼身攜帶,也方便隨時出示。護照、簽證一定要隨身帶好,游學期間護照一般要交由帶隊老師保管。自己可以帶幾份護照、簽證復印件,一是方便丟失后補辦,二是在不需要出示護照原件時,可以使用復印件,以降低護照丟失的風險。
關于錢怎么帶
游學組織方在團費設計的時候通常已將學生在境外必須的費用都包含在內,因此學生只需根據自身情況準備零花錢。鑒于國外服務行業的小費文化,為了入鄉隨俗,這筆費用也要考慮到現金當中。以美國為例,可以每天向飯店打掃衛生人員、司機、行李搬運工等服務人員,每次支付1~2美金。
考慮到對國外情況不熟悉,可酌情帶一點現金,以防遇到生病等應急情況時,有錢可支配。一般情況,領隊老師因為工作要求不會為學生墊付現金。當然,也別帶太多現金,通常情況下,海關要求出境攜帶等值10000美元的外幣,超過限額則需申報。
根據一家游學機構的建議,學生將人民幣兌換為當地流通貨幣400~500即可。因為境外刷卡很方便,現金之外還可以準備Visa或Master卡等境外消費卡,這樣也利于防止錢財丟失和遭盜竊等現象。
需要提醒的是,很多國家刷卡時雖不用簽名,但需要刷卡人出示本人相關證件,與信用卡上的姓名進行核對,如果兩者姓名不符,很有可能不允許刷卡。學生最好不要帶父母的信用卡,以防不能用;家長可以為不滿18歲的孩子,辦理自用信用卡的副卡,方便孩子在境外的使用和監控。
編輯_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