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艷梅
摘要:從宋祖英演唱的作品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中華民族優秀的聲樂傳承、拓展和再創造的軌跡,她在演唱技巧中注入了時代音樂的藝術技法,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演唱風格,是當代民族聲樂藝術的重要標桿。本論文主要是從宋祖英各個時期演唱風格的漸變來看民族唱法的土洋結合。
關鍵詞:宋祖英 演唱風格 漸變 民族唱法 土洋結合
宋祖英從出道到現在近三十年來一直投身于中國民族歌唱事業里,傳承著中國民族聲樂藝術并對之進行擴展和創造。經過長期的研究和探索也逐漸形成了一套自己專有的演唱風格:清脆劉暢的音色,真摯動人的情感,優美動聽的旋律,極強的表現力和親和力,深受廣大百姓的認同和喜愛。憑借自己獨有的歌聲打開了世界音樂的大門,走進寬廣無限的聲樂道路。
隨著環境的改變,隨著自身閱歷的增加,宋祖英的演唱風格從最初的原生態唱法漸漸的融入了美聲唱法,慢慢掌握了一套適合自己的演唱方式,演唱風格也就此誕生了。
一、宋祖英演唱風格的漸變
宋祖英演唱風格的漸變可用不同的分期來概括和總結,不同時間段,宋祖英的演唱特色有所不同,形成了可供比較、可供參考的依據。
(一)宋祖英演唱風格的形成期(1981-1989)
一九八一年的夏天,宋祖英被幸運的招入了古丈縣歌舞團,開始了她的歌唱生涯。當時團里請來了一位姓吳的老師,宋祖英最初的發聲技巧就是和他學的。而進一步進行聲樂學習是1982年的下半年,通過這幾年的不斷努力,把宋祖英鍛煉成了擁有圓潤唱腔、柔美身段、清脆嗓音的優秀歌者。后拜在著名聲樂教育家金鐵霖門下學習。雖然還存在中低聲區聲音發白、氣息不穩、假聲太多等不足,但宋祖英憑借天生的一副好嗓子,經過長期的反復思考與訓練,在自身原有的吐字、發聲、潤腔的基礎上,吸收了科學的發聲方法,并與西方美聲唱法相結合,逐漸克服了這些問題,擴展了音域,豐富了表現力。不過這時的演唱風格還是深受戲曲唱法的影響,但從整體上看,她的歌聲是甜美細膩、音色清純、動人心弦的,這為她以后的聲樂之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她最初的這種演唱風格就是從她不斷的學習和努力中開始形成的。
(二)宋祖英演唱風格的成熟期(1990-2005)
1990年春晚,演唱的一曲《小背簍》使宋祖英幾乎在一夜之間家喻戶曉。宋祖英對唱歌表現出孜孜不倦的探索。民族聲樂藝術的持續發展帶動了歌曲創作的繁榮,其結果就是大量新的作品不斷出現,如突出地域性風格的作品《龍船調》、《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等;古詩詞風格的作品《鵲橋仙》、《虞美人》、《游子吟》等;傳統民歌改編曲《蘭花花》、《孟姜女》、《小白菜》等;把戲曲元素融入其中的民族風格藝術歌曲《斷橋遺夢》、《千古絕唱》、《長相知》等;她的歌詞內容非常質樸,從她的歌聲中向人們傳達了一個符號:就是國泰民安、人們安居樂業,政治社會生活高度融合,個人、社會、國家和諧。所以說第二時期的演唱風格與第一時期相比,多一半散發著濃郁的生活氣息。
(三)宋祖英演唱風格的穩定期(2006-至今)
21世紀流行音樂中“非主流”的快速發展與傳播,對中國民族聲樂作品的創作與演唱產生了不可忽略的重大影響。作曲家們試圖在中國民歌中將古典、戲曲和流行三種元素融入其中,并通過比賽、展播等一系列形式向廣大觀眾呈現,如《文成公主》、《斷橋遺夢》、《千古絕唱》、《藍色愛情海》等。這些作品的內容大都反映了社會發展以及時代的變遷,風格大都表現為大氣,慷慨激昂,在演唱上需要借鑒美聲的發聲方法。宋祖英在演唱此類歌曲中風格也隨之發生了變化,由生活化轉入時代化,宋祖英在悉尼、維也納舉辦個人獨唱音樂會就是這種轉變的最好體現。2006年底,宋祖英獲得了第49屆“格萊美”大獎的提名。同年,肯尼迪藝術中心成為她舉辦個人音樂會的又一個所在地,并力求做到形勢與演唱的雙重完美和體現國際潮流,體現她這一時期的演唱風格:時代的大氣,慷慨激昂,高亢有力。
二、民族唱法的土洋結合
(一)何謂“土”“洋”
在音樂的角度來看“土”就是“土嗓子”,“土唱法”,所謂的“土嗓子”,“土唱法”就是最原始的民族民間唱法,一般包括戲曲、曲藝唱法,民間歌曲唱法等。也就是說還沒有與西方發聲方法相融合。“洋”就是洋嗓子,洋唱法,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美聲唱法。在建國初期,音樂界曾經就二者孰優孰劣的問題進行了長期的爭論,形成了中國民族聲樂發展史上的“土洋之爭”,隨著人們認識的不斷發展,逐漸認識到不能將二者完全作為二元對立來看待,而是應該相互吸收、融合、取長補短,在這種意識指導下,逐漸形成了“土洋結合”。
(二)民族唱法對美聲唱法的借鑒
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和人們審美要求上的不斷提高,聲樂藝術家們開始不斷的嘗試和探索,將民族唱法中融入美聲唱法的歌唱原理,即在我國傳統唱法的基礎上合理的引入美聲唱法。使聲音變得更加流暢、圓潤、寬廣、通透、集中,更富有感染力和表現力。
宋祖英早期的演唱風格比較戲曲化一些,為了適應時代的要求,漸漸加入了美聲唱法的一些發音發聲技巧,如氣息、共鳴腔體等技巧上的運用,聲音變得更加流暢、通透、集中了。比如歌曲《好日子》中的高潮部分“唉,今天是個好日子,心想的事兒都能成,明天是個好日子,打開了家門咱迎春風”。為了歌曲聲音質量的發揮和歌曲情感的流露,在演唱時不能千篇一律,要適當的打開喉嚨,做到腔體共鳴,再加上氣息的量,用氣息托住聲音,以情帶聲,聲情并茂。這樣聲音就不會偏擠偏白,增強了歌曲整體的情感效果,極具親和力和表現力。
宋祖英通過不斷的努力對美聲唱法的借鑒和研究,成就了她今天大氣、寬廣的、表現力、親和力極強的演唱風格。
參考文獻:
[1]劉紅.從演唱風格看中國民族聲樂發展趨勢[J].藝術空間,2009,(12).
[2]賈慧萍.探析宋祖英的演藝之路及演唱特征和風格[J].青春歲月,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