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華
摘要:花腔是一種高難度、高技巧的演唱技法,一般花腔作品難度較大,除了要求演唱者擁有很好的基礎發聲方法以外,還要將各種花腔技巧綜合起來使用。時至新世紀,花腔技法被引入越來越多的民族聲樂作品當中。筆者通過演唱了大量民族花腔新創作歌曲和藝術歌曲,對花腔藝術以及花腔技巧的訓練有一些深刻的體會。本文試結合自身的實踐經驗,分析了民族聲樂中花腔技法的訓練,其中包括斷音、裝飾音、經過句、華彩樂段、琶音等高超技巧。
關鍵詞:民族聲樂 花腔 技法訓練
20世紀20年代以來,中國聲樂界大批專家學者都在努力,把我國聲樂藝術與外國科學唱法相融合,對美聲花腔技法的借鑒和探索經歷了艱苦的學習過程。美聲唱法中花腔藝術在我國起步較晚,在20世紀發展尚不夠充分。通過我們學著對花腔演唱技術的不斷借鑒,花腔藝術在中國也在不斷發展、進步。而每個時期,中國聲樂對花腔演唱又呈現出不同的特點。
我國通過實踐來研究花腔技法的前輩對演唱花腔深有一些體會。如張權認為花腔演唱(包括單音、音程、半音、顫音、滑音和裝飾音等)練習是要建立在身體舒適而有力的基礎上的;用半聲找頭腔和共鳴焦點位置,鍛煉氣息的控制力;循序漸進地加大難度進行練習,不能一開始就做強度大的訓練,遵循科學客觀規律,由淺入深,磨練演唱技術。迪里拜爾也談過,演唱花腔超高音時,要穩住氣息,不能去拼高音、擠高音。演唱花腔時難度大,身體負荷比較重,高音可能會出現掛不住的現象,迪里拜爾有她獨特的解決方法:在掛不住頭腔的時候可以稍微地帶點哭腔,這時的氣息要深,不能太激情,只需一點,好像夢游般的,從遠處飄過來,但這種輕聲也是用全身的狀態來唱的,每一句的尾音不要拖出去,而是平放。她們這些關于花腔演唱的感悟是遵循聲樂藝術客觀規律的基礎上,不斷學習總結、不斷創新的結果。
到了21世紀,我國聲樂學科在借鑒與發展中不斷完善,歌唱的技法也不斷成熟。如今在國內外各種聲樂比賽上,選手們演唱花腔唱歌曲成為他們展示自己、挑戰自己的籌碼。而新的世紀,美聲的花腔技法也在民族聲樂的舞臺上彰顯了新的特征。筆者在十多年不同階段的民族聲樂學習中,得到了很多聲樂導師科學的系統性的指導,特別是大學研究生期間演唱了大量花腔新創作歌曲和藝術歌曲,演唱技術日益完善。例如《瑪依拉變奏曲》、《春天的芭蕾》、《春江花月夜》、《苗嶺的早晨》和《彩云與鮮花》等花腔作品的把握。在高校音樂系從教不斷的實踐中,筆者對花腔藝術以及花腔技巧的訓練也有一些深刻的體會。以下就花腔技巧包括裝飾音、斷音、經過句、琶音、華彩樂段等高超技巧展開探究:
一、裝飾音技法
花腔的裝飾音包括顫音、回音、震音、倚音、波音等。
顫音是花腔女高音見長的技巧方法?;ㄇ蛔髌分蓄澮纛l率要求比較快,并要求兩個不同音高的音有規律、連貫、均勻、輕快地交替閃耀。它起到加強韻味和色調的作用。例如由徐景新編曲的聲樂隨想曲《春江花月夜》,在人聲引子部分,作曲家意圖以人聲模仿洞簫的音色。所以在練習時,應注意用連貫的氣息支持演唱“Wu”母音,力度均勻落在音符重音;后面用顫音演唱長音時,應該加快呼吸速度,松開喉嚨,穩定、均勻地快速交替,以營造春江、月夜的古樸色彩。(譜例1)
譜例1 《春江花月夜》
滑音技法在花腔歌曲中也比較常見,無論是上滑音還是下滑音,聲音都要求連貫。如《瑪依拉變奏曲》第一主題變奏中,“啦依拉呀呀”襯詞中“依”上滑音,就表現了瑪依拉俏皮活潑的形象。練習時,不能隨上滑或下滑音高改變而挪高位置,也不能吊著聲音;應微抬軟口蓋,帶著點吸氣狀態進行演唱。(譜例2)
譜例2 《瑪依拉變奏曲》
琶音在花腔唱法里要求用極快的速度演唱和弦內各音,富于和聲音響,表現力很強。如白誠仁編詞曲的苗族民歌《苗嶺的早晨》,就多處要求用琶音演唱。我們在訓練時可以先放慢速度,準確、清楚地把和弦內每個音穩定地唱出,聲音不宜渾濁、粗重;然后把速度逐漸加快,細微處理歌曲。(譜例3)
譜例3 《苗嶺的早晨》
除了以上列舉的顫音、滑音和琶音,裝飾還包括倚音、三連音、碎音和回音等。它們的訓練重點不是快捷而是準確、細致,且聲音不宜粗重、渾濁。所以一開始要慢練、音要準,節奏要穩、隨著技巧的進步再加快速度,唱得瀟灑、輕巧和優雅。
二、斷音技法
斷音技法是花腔女高音的重要技法,它又可以根據音符的時值長度分為:占音符時值四分之一的短斷音;占音符時值二分之一的斷音(又叫跳音);占音符時值四分之三的次斷音(又叫頓音)。演唱時一般用“啊”、“哈”等有利于共鳴腔體打開的開口音。如常思思演唱由胡廷江作曲、王磊作詞的《春天的芭蕾》,就再一次把她的民歌花腔跳音技法發揮得淋漓盡致。我們在訓練這種高難度跳音時,應用橫隔膜和腹肌有彈性地急速、敏捷、有力地擴張與收縮,聲音通過后咽通道從頭腔的共鳴焦點射出,發聲狀態積極、敏銳、有彈性,聲音集中、顆粒性、穿透力、聲音應如鉆石般的色澤。(譜例4)
譜例4 《春天的芭蕾》
三、音階、華彩走句技法
花腔女高音演唱華彩樂段里的快速走句和音階進行都是體現花腔流暢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技法要求我們聲音靈活自如地上下跑動,并且做到音與音之間分隔清楚,連貫圓潤。它需要很好的氣息支持。筆者在練習陸在易的花腔藝術歌曲《彩云與鮮花》時發現:這些快速的華彩走句在快速上行時會使音速減慢,消耗的氣息較多;下行時容易加快速度。于是,我們需要用均勻的氣息力度和同等的音色控制。因此,我們必須在氣息的支撐下,找到共鳴點。而關鍵在于控制,每個句子都應合理安排。(譜例5)
譜例5 《彩云與鮮花》
四、漸強與漸弱技法
漸強是在長音上由弱到強的嗓音控制力,漸弱則相反。它需要我們調整腹部肌和橫膈膜對氣息的控制。氣息的沖擊力決定著聲音輕重強弱的變化,共鳴體即口型開合大小和調整聲帶張力共同協作。如《春江花月夜》漸強漸弱的變化就很好地營造了優美的意境,它銜接情感的起伏變化,推動了旋律的起伏和高潮。(譜例6)
譜例6 《春江花月夜》
花腔是屬于技巧性的演唱,除了以上筆者提到的基本技巧,我們還應從呼吸、發聲、共鳴、語言等多方面來協調統一,整體上去配合。除此以外,我們還應注意演唱花腔作品時要做到技巧與藝術性的統一,如果只有聲音而沒有感情就成了單純的炫技表演。因此,無論是花腔唱法里面的技巧性還是藝術性,都有待廣大民族聲樂學子去共同把握和提高。
我們只有立足于本土傳統的聲樂文化,致力于借鑒科學唱法,遵循科學性和規律性,才能不斷探索和創新中國花腔技法。也只有在繼承本民族傳統聲樂的基礎上,借鑒吸收其他唱法優點,不斷填充養分,發展壯大自己。
參考文獻:
[1]劉丹霞.迪里拜爾歌唱藝術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08年.
[2]方露娜.高屋建瓴的聲樂藝術——談花腔技巧的藝術特色及訓練[J].藝術教育,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