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虹
【摘要】進入高中后,高中數學課程內容多,課時少,靈活性大,教學進度快,單位時間內所要接受的知識容量增長,例題和練習簡單,習題、復習參考題難度大,所謂“新課標”輔導用書泛濫,題目偏、怪、難,直接導致了學生學習困難,學習興趣下降,上課不專心聽講,作業不認真做,長時間不解決問題,學生成績下滑,教師無法繼續展開有效的教學.
【關鍵詞】高中數學;對策
初中生學習能力低以及思維方式的差異也是造成上述現象的原因之一.(1)初中生自學能力低,大凡考試中所用的解題方法和數學思想,教師已基本上反復訓練過,學生只要經過大量的訓練和熟記結論就可以做題,不需要自學.但高中知識面廣,要教師訓練完所有高考題型是不可能的,只有通過較少的、較典型的一兩道例題講解去融會貫通這一類型習題.如果不自學,不靠大量的閱讀理解,學生就難以掌握這一類型習題的解法.(2)初中學生由于學習數學知識的范圍小、知識面窄,知識層次相對較低,對實際問題的認識和思維思考能力受到了一定的局限.高中數學知識的多元化和廣泛性,將會使學生全面、細致、深刻、嚴密地分析和解決問題,也將培養學生較為廣闊的思維思考能力,提高學生思維的遞進性.
針對這種情況,作為教師,從自身對數學教學的理解出發,多思考對策,從而引導學生擺脫疑惑、克服困難,盡快適應高中數學學習.
1.做好思想工作,加強學法指導
教師要告知學生高中數學學習與初中有很大的區別,不是靠單純的模仿和大量的練習就能學好.高中數學容量大、難度大,學生不光要在課上認真聽講,在課后也要反復思考,好好揣摩體會,真正理解消化,使之變成自己的知識.教師要告知學生教學進度.以往在初中學完一個新的知識點教師都要花很多的時間給學生練習鞏固,而高中則不然,一個單元學完,復習一兩節課之后就要進入下一個單元的學習,如果學生沒有把這一部分的知識學好,而要指望著教師通過復習課讓自己重新掌握是不可能的.
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學習方法的傳授.如上課要做到“五到”,即眼到、耳到、嘴到、手到、心到.眼睛要跟著老師的指示,時而看黑板,時而看書、練習冊等;耳朵要聽著老師的講解;能夠應和老師的問題;能夠及時做好筆記;最重要的,腦子要積極轉動起來,跟著老師的思維走.有的學生認為記好筆記就能學好數學,其實筆記只是日后復習的一個依據,更重要的是理解和自己的歸納消化.有的學生問題積了一大堆,有心解決這些問題,卻不知從何問起,這就需要教師教育學生有問題要及時解決,切忌讓問題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也可提議讓學生準備糾錯本,將平時的錯題一一記錄在上面,以方便進行復習.
2.認真備課,深入淺出地傳授知識
在備課時,教師要精心準備,努力鉆研教材,既要備教材,又要備方法,力求設計出既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又能達到教學目標和效果,使教學過程流暢且富于特色的方案,為課堂教學奠定基礎.特別是對于高一學生的新授課,更要考慮到學生的知識水平,切勿盲目地拔高,加深難度.有的老師容易把基礎課上成復習課,經常帶高三畢業班的教師出現這種現象的較多.他們的本意是讓學生從一個更高的角度上理解知識,能夠掌握得更好,但結果卻恰恰相反.由于剛剛進入高中的學生知識水平有限,思維方式還有待訓練,根本達不到教師所要求的這種程度,這樣,不僅基本內容沒有掌握好,更加深了學生心中“數學難”的印象.
3.寓教于情,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教師要讓學生感受到自己對他們的喜愛和關心,切不可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子,讓學生敬而遠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能夠提高課堂的效率,促進知識更好地傳授.一些學生因為喜愛某個老師而喜歡他所教的這門學科,同樣的,學生會因為討厭某個老師而厭惡他所教的這門學科.
4.重視知識歸納,培養邏輯思維能力
合理的知識結構,有助于思維由單維向多維發展,形成網絡.在教學中不僅要指導學生掌握好各章節基礎知識,還要讓學生學會歸納、整理,真正做到“由薄到厚”又“由厚到薄”.在復習中要找到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形成清晰的知識結構圖表,以便理清概念,使其系統化,便于記憶及掌握運用.同時對所學的思維方法和解題方法也應進行分類總結,找出其共性與個性、區別與聯系,形成學生的解題思考方法.
5.培養良好學習習慣
好的學習習慣有勤學好問習慣、上課專心聽講習慣、做筆記的習慣、及時復習的習慣、獨立完成作業、且書寫規范工整的習慣等.只有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在教師的有效引導下度過這個銜接階段.對于聽課,應指導學生正確處理好“聽” “思” “記”的關系.“聽”包括聽學習目標,重點難點,知識的引入及形成過程,例題的解法思路和數學思想方法.“思”包括勤思、善思、深思、反思,學會舉一反三.“記”必須服從“聽”,“ 記”好要點、疑點、解題思路,教學中需要學生記的地方,留有時間讓學生去記.要處理好這三者之間的關系,課前有必要布置預習提綱,讓學生帶著問題聽課,有選擇地記筆記.
6.重視培養學生自我反思自我總結的良好習慣,提高學習的自覺性
高中數學概括性強,題目靈活多變,只靠課上聽懂是不夠的,需要課后進行認真消化,認真總結歸納.這就要求學生應具備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總結的能力.為此,我們在教學中,抓住時機積極培養.在高一年級開始,可選擇適當內容在課內自學.教師根據教材內容擬定自學提綱——基本內容的歸納、公式定理的推導證明、數學中研究問題的思維方法等.學生自學后由教師進行歸納總結,并給以自學方法的指導,以后逐步放手讓學生自擬提綱自學,并向學生提出預習及進行章節小結的要求.
總之,對于剛進入高中的高一學生,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寓學法指導于知識講解、作業講評、試卷分析等教學活動之中,多找學生談談心,從各方面了解關心他們,特別是差生,幫助他們克服畏難情緒、樹立信心,平穩完成初高中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