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舒文
【摘要】在多元文化并存的時代中,外語教育的目標已經從過去只關注語言學習者的語言能力轉變為適應當今世界跨文化交際的交際能力。在這樣的背景下,外語教師不僅要具備語法能力,還要具備得體運用語言的能力。我國當前外語教師教育中對于教師社會語言能力的培養是否能滿足新形勢下的要求是本文著眼探求的問題。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 外語教師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2-0177-02
1.引言
當前,我國教育發展進入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階段。教育大計,教師為本。中小學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和水平是教育發展的關鍵因素,培養造就一大批優秀教師是廣大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重要問題。教師教育是在終身教育思想指導下,按照教師專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對教師的職前培養、入職培訓和在職教育整體的設計。它是持續性專業發展的連續過程,體現了教師教育是連續的、可發展的、一體化的。
基于外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跨文化交際能力(賈玉新, 1997)的理念,筆者嘗試探討我國教師教育在跨文化交際框架里的問題與對策。主要探討問題如下:1)外語教師專業素質的現狀如何?2)外語教師教育的改革方向在哪里?
2.我國當前外語教師專業素質現狀淺析
筆者通過觀看上海優秀教師展評課以及其他省市的外國語中學的課堂教學實錄,共12堂課,研究其中的教師話語,發現大多數的英語教師都有意識地在課堂互動中使用英語,為學生創造語言發展的條件。起到了一個“隱性教學”的作用,讓學生在使用中學習英語。也從中捕捉到一些亟待改進的方向:1) 外語教師語言運用不細心。在英語課堂中,教師鼓勵學生交流,雖然有互動、交際的意識,但教師不當的語言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對學生的語言習得產生負面影響。他們將來所獲得的語言很可能是具有交際功能、但又大量語言錯誤存在的洋涇浜英語。2) 有些教師在課堂中偏重學生對詞、詞組概念意義的掌握,并不存在有意義的交際互動,忽略了社會語境的傳授。3) 沒能為學生創造一個訓練思維能力的機會。在閱讀課的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回答問題,單純是為了閱讀而提問,無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更無從提起促進學生用英語發表個性化觀點。阻礙了學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