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2-0186-01
俗話說:“人食五谷雜糧”。矛盾需要調節,生活需要豐富,人只有走向生活,發現生活的奧秘,才會覺著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有意義。而面對我們的小學生,他們面對的是沉重的課業負擔,每天大部分時間需要緊張的學習,好些學生對學習失去動力、缺乏興趣,這樣學習變得沉重被動,效率低,效果差。針對這樣的現狀,掩卷沉思,怎樣給學生營造愉快的心情,讓學生有上進求學、學習的源動力呢?我覺得有意義的活動能為學生創造上進的動力。說出我個人的點滴體會,以便和同仁共究。
有可能有些人認為活動耽擱時間,學生的學習時間減少,無保證。試想如果學生的身心處于疲憊狀態,充滿壓力,沉重壓抑的心情又如何學習,學習的效果會好嗎?我們生病時身體必然影響到工作、學習,我想學生也一樣。不可否認學習要有時間的保證,那么我們為什么不在有效活動中讓學生在身心愉快、輕松下更好地去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呢?
筆者認為留出適當時間安排適宜有效的活動即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去學習,也有利于學生特長的鍛煉、發展。有益的活動可以團結學生、凝聚學生,提高班級的凝聚力,也可激發學生班集體的活力,讓班集體變成一個充滿活力、積極向上的集體。有意義的活動讓學習文化知識不同層次上的學生的特長得到鍛煉和培養,這樣每一位學生覺著自己都有發光點,得到同學和老師的贊賞和肯定,他們會充滿信心,增添活力,更好地學習文化知識和特長。而學習文化知識稍差些的學生,在勞動、獻愛心、幫助關心他人、才藝展示方面的突出表現,他們得到肯定獎勵,信心倍增,消除自卑,同時他們也會認為自己既然有特長,將來要有更大的進步,就需要努力地學習好文化課,好為他們的特長發揮打下基礎,這樣就達到“以點代面”,特長促其進步的效果。
活動可以營造學生輕松愉快的心情,為學習創設更有利條件?;顒诱n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或依據學生近期表現、不同學習階段安排不同形式不同內容的有益活動。目的只要活動能適合學生實際,讓學生輕松的玩,在玩中得到鍛煉和學習,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充分休息,在愉快輕松的心境下努力學習就達到了預期目的。當然這里的活動并不是玩就是讓學生到室外跑、跳就可以了,而是學?;虬嗉壐鶕W校總體教學安排適宜的定期活動、常規性活動,也可根據班級情況不定期安排適宜的活動。適時調整學生學習狀態,配合學生學習,激發學生特長鍛煉和展示。
在日常教學中,通過實踐,筆者嘗試開展如下方面活動。
一、堅持有效開展日?;顒?/p>
根據學校要求,作息安排,日常要求學校堅持開展并要求學生積極參加常規性活動。
1.上好早操。早操要求帶操老師要精神飽滿,聲音宏亮,帶動學生充滿朝氣,步伐整齊,口號響亮。上早操時可安排一點時間,適宜地組織隊列展示、拉歌比賽等。
2.指導學生認真做眼保健操。學生長期學習,視力疲勞,保護眼睛十分重要。班級任課老師指導學生配合音樂,認真做好眼保健操。 3.認真組織課間操活動。在課堂學習期間,學校安排有課間操,時間長了,有些學生可能做得不認真,需要值周教師檢查評比,且要適時更新課間操,將校園集體舞和課間操輪流做。
4.鼓勵積極參加值日活動,認真打掃衛生,認識自己的辛苦為大家學習營造舒適的學習環境。講究個人衛生,清潔室內外衛生,保護自己學生生活場所干凈。
5.有條件學校堅持每周的校園廣播、音樂欣賞活動。通過播放校園代表作文、好人好事,調動學生的激情,鼓勵學生,欣賞音樂陶冶學生的心情。
6.堅持做到師生間的互幫互助,大同學幫助小同學的手拉手活動。
7.學習運用普通話,說話要注意運用禮貌用語,師生見面問好打召呼。
8.上放學時大同學手拉手領上小同學,在上學、校園里行走時要自成隊列靠右行。
二、適時組織專題輔導教育活動
學校是學生學習文化知識的陣地,也是學生學習做人習慣養成的陣地。根據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文明禮貌、安全、健康等專題教育活動。
(1)樹立安全意識,學會保護自己。學校堅持開展法制安全專題教育。
(2)文明禮貌、禮儀教育。
(3)養成教育。
(4)知恩、感恩教育。
(5)環境保護教育。
(6)護林防火教育。
(7)學習方法輔導。
(8)心理健康輔導。
(9)生理衛生知識輔導。
(10)明辨是非、反邪教教育。
(11)遠離網吧,抵制毒品教育。
(12)電子琴輔導。
(13)剪紙、刺繡輔導。
(14)鼓號、器樂演奏輔導等。
三、藝術文體教育與展演活動堅持定期開展
藝術陶冶人的情操,這些活動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促其愛好者參與并得到鍛煉、發展。讓在這方面有特長的學生得到展示,增加信心,促其全面發展。在文體、藝體等教育方面,可從以下方面努力。
1.上好文體,藝術教育課。這些課程能更好地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更能讓學生的特長得到學習和鍛煉。
2.開發第二課堂。學校根據老師的特長及當地風俗人情、文化發展狀況,可組織適宜的興趣小組。尤其像偏僻的農村小學,學校要千方百計,引導學生,開導家長,為學生投資,讓學生在特長方面得到培養。學校堅持開設:音樂、繪畫、書法、舞蹈、刺繡、手工制作、電子琴、笛子、葫蘆絲、文學、朗誦等興趣小組。
3.開展競賽、比賽。給學生學習展示的機會,這樣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找回自我,發現自我,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如:排演課本劇、合唱、書畫、朗誦、演講、文藝匯演等比賽。英語、語文、品德、課外閱讀、背誦等學科知識競賽。
4.堅持長期組織學生才藝展示活動。為了讓學生在課內所學的得到練習,給學生經常練習,展示的機會。學校可開展課間學生才藝展示評比活動。如:課前學生可表演跳舞、唱歌、誦讀、講笑話等,鼓勵學生要主動的,有意識的鍛煉自己,讓其他同學即增長見識又高興愉快就好,形式不限。學校設立申請表學生練習較熟練的,可申請在學校課間操、早操等大型集會時展示,面對更多的觀眾鍛煉自己。
四、開發校本課程,開展各種實踐活動
國家統編教材在引導學生獲取展知識,學習方法等方面起到主要作用,但還需要學校根據鄉情、校情開發校本課程,加強學生的實踐活動,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為學生全面發展注入新的血液。
我鄉校結合實際相繼開發了思想教育專題學習讀本《紅色子午嶺》、《愛的奉獻》、《學生禮儀》、《可愛的家鄉》、《鄉間童謠》。通過對學生開展專題教育實踐活動。結合校本課程全校展開:
(1)道德實踐活動
(2)知恩感恩活動
(3)獻愛心活動
(4)讀書活動
(5)禮儀伴我行活動
(6)祭掃革命烈士陵墓革命傳統教育活動
(7)金秋送溫暖活動
我想在全校師生的努力下,在學習文化課知識的主導下,通過開展有益身心的活動,能更好地為學生的全面發展營造愉快輕松的學習心情,創造學生全面發展的動力。
作者簡介:
米建輝,蘭州大學行政管理,本科。新課程改革,新教育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