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是個農民,據說只讀過《三字經》《千字文》,沒有多少文化。但他對子女的家教很嚴,從“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吃有吃相”這些日常的行為規范,到做人要“誠實、正派、善良”這些為人處事的大道理,他都時常引導。有幾句話,父親常掛在嘴邊,當時聽了不覺得什么,現在回想起來,卻讓我感覺終身受益。
印象最深的一句是:“不怕補,就怕臟。”小時候家境不好,穿衣服基本上是“新老大,舊老二,縫縫補補給老三。”兄弟姐妹們經常得穿打了補丁的舊衣服,心里自然有些不高興。這時候父親就會說:“一個人穿衣蓋被,不怕補,就怕臟。”他甚至還會遠的、近的舉一些例子,對他這句話進行一番論證。在他看來,“補”代表一個人窮,但窮有時候并不丟人,也不可怕,窮則思變就是了;“臟”卻代表一個人的懶惰、缺乏自愛及對他人的尊重。因此,父親是一個特別愛干凈的人。我的幾個姐姐找對象的時候,父親考察男方的一個很重要的標準,就是看他這個人和他的家干凈不干凈——一是穿戴、床鋪干凈不干凈,二是灶臺、碗筷干凈不干凈,三是所有的門后面干凈不干凈。他認為,一個愛干凈并且把自己里里外外、上上下下、旮旮旯旯收拾得干干凈凈的人,差不到哪兒去。干凈在父親那兒,代表了勤勞、自愛和對他人的尊重!
“怕死也要見閻王”也是父親常掛嘴邊的一句話。小時候,我經常看到他每遇上難事,就悶頭猛抽很長時間水煙,然后突然將水煙袋往桌上一拍,說一句“怕死也要見閻王”,霍然起身去做他想做的事,一副“壯士一去不復返”的豁出去的樣子,讓年幼的我們馬上就有了安全感和信賴感,感覺有了希望。除了用這句話來給自己打氣,有時候,他也用這句話給我們壯膽。小時候,每當我們要考試,或者要去見生人、要人有些畏縮膽小的時候,父親就會來這么一句,讓我們勇氣立馬大增。
父親常說的另一句話是“老天也不過一半的人緣。”記得那時候還是“生產隊”,夏天生產隊的曬場上曬滿了糧食。但“天公”總是不作美,就像“孩子的臉,說變就變”,弄得干部、社員們天晴了曬下天雨了收了雨停了還得再曬來來回回不斷折騰。于是,很多社員大罵“老天”。這時候,父親說了句我后來一直認為極其公道和哲學的話:“老天也不過一半的人緣!”并解釋說,“老天”要是不下雨,莊稼旱了,你要罵;要是總下雨,莊稼澇了,你又要罵;要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你還是要罵,你叫“老天”怎么做人?所以“老天也不過一半的人緣”這句話給了我一個重要的啟示:一個人本事再大,哪怕他本事大如“老天”, 也不過就是“一半的人緣”,說話、做事,總有人贊成,也總有人反對,很難收獲“一致贊成”和“全票通過”。因此,人說話、做事,只要是為了正當目的,只要合法在理,只要搬得上桌面,只要心懷尊重態度誠懇,只要多數人贊成,就不要瞻前顧后、患得患失、優柔寡斷、猶豫不決。因為除非你這輩子不說話不做事,否則一言一行總難免有人評頭論足甚至說三道四,所謂“誰人背后不說人,誰人背后無人說。”片面追求“一致擁護”“全票當選”的好人緣,有時候就會失之圓滑耽誤做事。可見,父親的這句話實際上影響著我說話行事的風格。
還有一句話在我的老家非常流行,父親也常說——“桑樹從小YI(對應的字疑是“役”),到老直畢畢。”這句話用普通話說出來感覺有些別扭,但用“如泰方言”(指江蘇如皋、泰興一帶的方言)說出來,韻味十足。意思是:一棵桑樹如果從小得到精心修剪、培育,長大到老都會非常條直,意指小孩子如果從小教育得好,成年后甚至一直到老多會走正道。因此,父親對我們七個子女的教育都非常重視。如果我們犯了錯誤,父親絕不會放過,會通過說理、冷落、批評甚至處罰乃至體罰(主要是打屁股,父親從來不打我們頭部特別是耳光,既達到了懲戒的目的,也保護了我們的安全和尊嚴)等多種方式加以糾正和引導。
父親是個識字不多的農民,但是在我心中,他是個稱職的父親。他的那些話,也許不能算作“家訓”,但蘊含著教育的道理,并潛移默化地引領著我們健康成長,值得我這個教育科研工作者好好咂摸、體味!
(柬埔寨,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210013)
責任編輯:宣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