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紅 丁聰聰 馬家軼
【摘要】在課堂教學中,只有那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才能激起學生高尚的情感,喚起學生求知的欲望,鼓勵學生學習的信心。這些語言如鑰匙,打開學生心靈的窗戶;如火炬,照亮學生的未來;如種子,在學生心靈深處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關鍵詞】準確 規范 清楚 簡練 含蓄 幽默 抑揚頓挫
【中圖分類號】G6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2-0194-01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的好:教師的語言是教師作用于學生精神世界的最重要的工具。教師課堂語言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課堂上學生學習的情緒和學習的效率,每一位教師,不論他教什么學科,都是學生的語言教師,學生會不斷從教師的語言中模仿其語音、語調、情感,吸收語匯,接受教師語言風格的熏陶。在課堂教學中,只有那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才能激起學生高尚的情感,喚起學生求知的欲望,鼓勵學生學習的信心。這些語言如鑰匙,打開學生心靈的窗戶;如火炬,照亮學生的未來;如種子,在學生心靈深處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我們建議教師在運用課堂語言方面,應注意以下四點:
首先,語言的準確、規范、科學性,是教師課堂語言的基調。 他表現在語音標準而動聽,符合普通話要求;語言準確而豐富,堅決杜絕口頭語;語法結構合理而靈活避免語病,符合科學原則,有嚴密的邏輯性。否則,如果教師語言不準確、不規范,“這個”“那個”口頭語連篇,甚至用詞不當,含混不清,前后抵觸,那么,就會使學生在課堂上茫然不知所云,失去聽課興趣,怎么能夠完成“傳道、授業、解惑”的任務呢?因此,教師的課堂的語言應該條理清楚、科學嚴密、不凌亂。不然就會使所講內容尤如一堆沙子,沒有一點粘性,前后內容連貫不起來。同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做到確切地使用概念,科學地進行判斷,嚴密地進行推理,用語準確,用詞嚴謹。只有達到了這個要求,才能在學生腦中建立起正確的概念、判斷,才能分清是非、對錯。這就要求教師對所講的問題掌握得準確,理解得清楚,在這樣的基礎上,才能在講課時表現出課堂語言表述的準確嚴謹。反之,詞不達意,似是而非,廢話連篇,語無倫次,說不清道不白,將直接影響教學效果。此外,教師的課堂語言也應該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教師要抓綱張目,準確地把授課內容的重點、難點全面概括出來,使整個一堂課的內容好像一串有大有小的葡萄一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對課堂內容有清晰的印象和完整的記憶。
其次,清楚、簡練,具有生動性是教師語言的內涵。清楚就是吐音清楚,條理分明,舉綱帶目,抑揚頓挫;簡練就是舉世簡短,語言不繁,表達明確,生動有趣。能用一句話說明的問題,決不用兩句話表達。簡練干凈的語言使人神清氣爽,聽得明白;冗長羅索的語言,讓人抓不住要害,越聽越糊涂。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用最簡潔的語言表述,讓學生很容易地把握住每句話、每節課的重點,更好地領會教師的意圖。力爭能在最短時間內讓絕大部分學生聽懂并樂于接受。廢言連篇的講課,只能催人欲睡;古板艱澀,不著邊際的發揮,只能使學生上課走神。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最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最能喚起學生求知欲,它像歡跳的山泉流進學生的心房,又像和煦的春風吹開他們笑臉。為此,課堂語言應當講出色彩,講出感情,講出意境來。只有把抽象的東西講具體,深奧的道理講淺顯,從學生實際出發有的放矢,清楚簡練,通俗易懂,明白曉暢,具有生動性,學生才能從教師那清楚、簡練、生動、典雅的課堂語言中汲取更多的營養,來提高自己的學習水平。
再次,含蓄、幽默,具有啟發性是教師課堂語言的重要風格。 一個恰當的比喻,可以使學生終生難忘;一句巧妙的點撥,可以使學生疑竇頓開,一個幽默的調侃,可以使學生在大笑之后有所頓悟;一句含蓄的話語,可以使學生在深思熟慮之后恍然清醒。含蓄,使教師的課堂語言曲徑通幽,深邃高雅;幽默使教師的課堂語言香甜甘冽,美不勝收。給學生以深深地啟迪。即達到了“曉之以理”的目的,又收到了“動之以情”的效果。“一石雙鳥”,何樂而不為?如:老師在引導學生深入親情的文章時,可親切地問道“你有過類似的經歷嗎?” “你的父母在這個時候會怎樣做?”這樣親切地追問一下子會打開了學生的話匣子,以自己的感受體驗著作者的感受,會更容易地深入文章。當然,我們提倡課堂語言應該富有趣味性,而不是要教師專門講笑話,嘩眾取寵,來迎合學生。否則,就會使學生覺得課堂語言過于輕佻、庸俗、油滑。這樣不僅大大地偏離了主題,而且也達不到教學目的。
最后,語言的抑揚頓挫,具有節奏性是教師在課堂上用聲音表情達意的重要技巧。“言為心聲”,有聲語言的傳播是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而語言也是最利于表達情感的媒介。一些語文課缺少激情,主要是由于教師語言的平淡給人形成的印象。課上總是一個腔調,一個語速,沒有節奏,沒有重音,沒有起伏。學生聽著很容易懨懨欲睡。三尺講臺,其實就是教師每天的“舞臺”,如果一支曲子千篇一律是一個曲調,那誰還愿意去聽呢?如果每天嚼著同樣的“饃饃”,誰還愿意“吃呢”?同樣的道理,成年累月的課堂,一成不變的語調,那和寺廟的和尚念經又有什么不同?所以,我們語文教師宜該讓自己的語調變得抑揚頓挫,充滿激情。課堂語言的停頓、高低、強弱、快慢,語調的變化,都必須很好地斟酌,且不可我行我素,隨心所欲。例如:講到激昂處,語言一般要高而且快些;講到說理處,語言一定要振振侃侃。有抑揚,有頓挫,優美動聽,切忌平腔直調,讓學生在輕重緩急恰當,高低快慢適度的波瀾起伏中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
誠然,對教師課堂語言的要求遠不止上述四條,不過這四條我們認為是最主要的要求罷了。同時值得注意的是:教師的語言素養同教師本身的思想品德修養是有密切關系的。言為心聲,要使自己的語言富有感染力,首先自己必須是一個富有高尚情感的人。只有樹立起強烈的責任感對學生有一顆愛心,對教學藝術執著追求,才會激發起語言靈感,使語調委婉動聽,記憶中儲存的美好詞語復蘇再現,組合成激動人心的美好語言。如果一個教師事業心不強,對什么都報無所謂的態度,那么他的語言再流暢,也很難閃出感人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