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珊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2-0206-01
一節語文課讓我至今記憶猶新。這節課是根據七年級作文訓練內容提煉、拓展的《同窗情》。一開始教師播放了電影《泰坦尼克號》的精彩片段,在背景音樂的襯托下,教師和學生先做了一個角色扮演游戲,游戲內容是:“讓大家想象(假如)此時此刻你們就在這艘船上,船馬上就要沉了,你們每個人手里都有三根小棍,這是“活”的希望,你最想讓誰活下來,你就把你手中的小棍送給他,誰的小棍最多,誰就有活的希望”。由電影畫面激發學生內心的情感涌動,感受危難間人與人的真情。在畫面的渲染下,學生不知不覺走進教師虛擬的場景之中,進行游戲。因為有電影畫面和音樂做背景,所有的學生和在場的老師都置身于教師描繪正在發生的危急時刻,此時有的學生茫然不知所措,有的學生矛盾重重,更有的學生已經淚流滿面的將手中的小棍遞給了自己的好朋友……當學生悲傷情緒到達高潮時,音樂戛然而止。學生猛然間從虛幻的的模擬場景中回到現實。在老師的引導啟發下,學生思緒萬千,寫下了一篇篇真摯感人的作品,在場的老師也無不為之動容。
我發現這堂課老師營造了一種情境,把孩子們置身于一個真實的故事氣氛和環境當中,在孩子們內心感受這種情緒的過程當中,達到了本課的教學目的,我深有啟發。于是我在想如果在我的音樂課堂教學當中,不僅僅給孩子教歌譜、樂曲,不單純的講音樂本身,而是也能將孩子們置身于某種情境或者環境當中,讓他們從內心感受音樂帶給他們情緒上的巨大變化,一定能從根本上激發他們對音樂的興趣,感受音樂的巨大魅力,認識到音樂的多元化運用以及音樂與姊妹藝術融合過程中的巨大作用。
于是我精心設計了這樣一堂課,在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青春放歌》中有一首管弦樂組曲《行星組曲》,全曲共有七個樂章。在這部組曲當中,最忠實于副題的是第一曲《火星——戰爭之神》,《火星》是一部最出色的戰爭音畫。它把人們對戰爭的印象表現得淋漓盡致。從一開始戰爭情緒的醞釀到各路大軍紛紛開赴戰場,最后廝殺開始。這三個主題相互糾纏、影響、激發,逐漸推向高潮。真實呈現出在戰神橫掃千軍,萬般a肆虐后的戰場一片肅殺。盡如唐代《吊古戰場文》中“鳥無聲兮山寂寂,夜正長兮風淅淅。魂魄結兮天沉沉,鬼神聚兮云冪冪。日光寒兮草短,月色苦兮霜白”的凄慘意境。當我第一次聽到這首作品時我就有一種沖動,一定要讓我的學生也聽到這首具有震撼力的作品??墒恰皯馉帯彪x孩子們太遙遠了?怎么才能讓學生的音樂情緒與情感體驗不僅僅只停留在聆聽的外化層面上,我更需要學生能夠達到內心深處的體驗,力求尋找那種動人心魄的、使人感到震撼的藝術效果與境界呢?在反復的思考中我想到了一部經典作品,曾經獲得奧斯卡最佳電影、最佳音樂原創的影片——《勇敢的心》。影片表現了腥風血雨的戰場,震撼人心。我認為這部影片的精彩片段完全詮釋了這部樂曲所要表達的主題。為了更好的達到教學效果,在具體教學實施中,我首先請學生初聽了《火星——戰爭之神》這部音樂作品,在師生簡單交流中我發現學生們能夠聽到音樂作品最簡單、最表面的主題:戰爭、歷史、氣勢等等。其次我又請學生欣賞了無聲電影片段《勇敢的心》,這時學生的情感和情緒已經跟隨畫面的的情緒發生了細微的變化,之后積極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真實的聽后感,讓孩子們的情感在語言交流及師生評價中得以抒發和交流。最后從大家提到的“血腥”、“凄慘”等等詞語中教師不失時機的引出音畫結合的電影《勇敢的心》的精彩片段,但這個片段教師提前做了處理,根據作品《火星——戰爭之神》情緒的發展選擇合適的鏡頭。學生在欣賞音樂的同時更能直觀感受作品表現的場面。從學生的表情、眼神中、我可以感受學生的呼吸在加快,情感在變化,情緒在加強。此時身處音樂課堂的學生似乎已經跨越時空,他們的狀態完全集中在音樂與畫面的結合帶給他們的“震撼 ”。電影作為一種手段,一種媒介進一步直觀加強了學生對音樂本身的體驗,音樂情緒得以升華,課堂教學有效延續,它給音樂教學帶來活力,并使每個學生心中蘊含的向往和渴望得以宣泄。通過本課師生交流的環節我發現孩子們完全認同音樂帶給他們情緒上巨大變化,他們最初客觀感受戰爭的場面是強加給孩子們的,是聽覺或視覺單純的一種對音樂的認識,那么結合之后情緒的變化是巨大的。這就是前面所講語文課中教師把孩子們置身于一個真實的故事氣氛和環境當中,在孩子們內心感受這種情緒的過程中,達到本課的教學目的。那么本節音樂課也正是通過電影這種手段讓孩子們切身從內心感受到音樂帶給他們情緒上的變化。
這就是電影及電影音樂帶給我們的巨大影響力,對于這樣的一種形式和教學取得的實際效果,學生們給予了積極的認同和很高的評價;也賦予了音樂課新的內涵。同時我也進一步開始嘗試將電影及電影音樂融入在我的音樂教學中。讓孩子們更多的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和興趣。事實上興趣是人們對事物或活動所表現出來的積極、熱情和肯定態度,并由此產生參與、認識和探究的心理傾向。對感興趣的事物,人們總會愉快地探究它,使活動過程或認識過程不是一種負擔。因此,興趣是學習的巨大動力,是學生主動進行學習和研究的精神力量。而學生能否產生并發展興趣,往往受音樂教師的影響頗深。那么通過這節音樂課我感受到孩子們不僅僅是對音樂課產生興趣,而且通過音樂可以促進他的情感表達,內心情緒的變化。所以很多孩子在教師的引導下觀看了《音樂之聲》、《鋼琴師》、《國歌》、《放牛班的春天》…… 有些孩子甚至立志做一名作曲家,劇作家、導演……這不能不說明這節課已經對他們產生一定的影響了。
通過這堂課的教學,我對音樂教學有了更深入的認識。我意識到我完全可以通過各種方式、方法,(比如說是讓學生置身于某種真實的環境當中),讓孩子們從內心親身感受到音樂的作用與啟發。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激發學生濃厚學習興趣的同時,能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音樂賦予我們內心真實的美與快樂,感受到音樂是人類的一種情感表達,是一種語言……這一點很重要,對我教學幫助也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