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西提·肉孜
摘要:本文以新疆教育部門在當地高職院校開展的維吾爾族民間樂器教學為研究方向,解析目前教學過程存在的問題,如學生對維吾爾族民族樂器學習的興趣不強,教學方面民間樂器設施配備不齊等,并針對問題制定合理的對策:多措并舉,加強對維吾爾族民間樂器教學的重視;改善教學設施,完善教學資源的配備;優化教學系統,提高專業老師的音樂素養。
關鍵詞:新疆高職院校 維吾爾族 民間樂器
在多元民族文化交融的背景下,新疆的一些高職院校開設了維吾爾族民間樂器這門有關樂器的專業課程。整體上來說,維吾爾族民間樂器主要包括彈撥、拉弦、吹管和打擊這四組樂器,教學中常見的樂器有彈撥爾、熱瓦普、揚琴、哈密胡琴、嗩吶、手鼓、冬巴克等。但是由于有資金和師資力量的限制,很多高職院校還處在民間樂器教學的初級摸索階段。為了提倡和推動吾爾民間樂器在高職院校教學中實際應用,本文將剖析當前民族樂器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針對問題制定相應的對策。
一、新疆高職院校民間樂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對維吾爾族民族樂器學習的興趣不強
新疆本地學生普遍對維吾爾族民間樂器學習的興趣不強。做過一個小小的調查,我們這里的學生對樂器的學習更傾向于西方樂器。雖然不排斥學習維吾爾族民族樂器,但他們學習的熱情不大。首先,大部分學生認為自己原本就生活在維族地區,所以平常有很多的機會可以接觸到維吾爾族民間樂器,無需花過多的時間去專門去學習,還有就是學生們不太愿意花時間去了解維吾爾族民間樂器。而且學生們都普遍認為學習西洋樂器的必要性比學習維吾爾族民間樂器要強。學生們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思想誤區首先因為西洋樂器學習基本已成為音樂課程中的主流。再而就是關于維吾爾族民間樂器學習的思想普及不到位。
(二)維吾爾族民間樂器教學方面民間樂器設施配備不齊
學生們在學習維吾爾族民間樂器的時候大多接觸到的都是一些比較常見的維吾爾族民間樂器。這些由于在日常生活中就已經比較常見,久而久之,學生們學習的興趣不大。可是傳統的維吾爾族民間樂器事實上多達兩百多種,但如今在我們這些高職院校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就是教學方面的設施配備不全。大部分的高職院校很多教學經費的支出都是由本校財政自行解決,所以導致在教學設施方面的配備有所滯后,明顯較其它高等院校落后。這也是由于教學設施的配備跟不上,導致學生們能夠用于學習的資源相對的少,導致學習效果不高。
(三)維吾爾族民間樂器教學的初步開展,教學系統還不夠成熟
由于維吾爾族民間樂器教學這項課程剛剛才在新疆當地大部分的高職院校普及開展,所以現階段我們的教學系統還處于一個相對雛形的狀態,很多方面有待提高完善。很多從事這門課程的授課老師他們都是臨時抽調的,大多之前都是從事音樂教學系統,但對于維吾爾族民間樂器方面的專業性不強了解不多,屬于臨時上任授教這類型。由于授課老師身上本身就存在局限性,所以導致授課的質量與水平不高,學生們對這門課程的了解也都相對的籠統,更別說要對這門課程產生興趣或者提高學生的學期熱情。
二、新疆高職院校維吾爾族民間樂器教學的若干對策
現在新疆很多高職院校已經在普及維吾爾族民間樂器的教學,讓更多的學生了解與接觸到維吾爾族的民間樂器。尤其在黨的十七大提出“對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護”以后,新疆教育部門更是極力響應,并用實際行動在高職院校教學中倡導。學生們最常出現的場所是課堂與學校,所以老師通過課堂來傳授是最有效的途徑。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本文提出如下對策和思考:
(一)多措并舉,加強對維吾爾族民間樂器教學的重視
新疆維吾爾族民間樂器想要獲得良好的傳承和發展,要求政府、學校等借助多樣化的傳播手段,尋找媒介發展的途徑,從而加速其文化傳播。1.加強宣傳,轉變學生的思想,讓他們意識到學習維吾爾族民間樂器的必要性,從而主動地去選擇維吾爾族民間樂器這門課程。為了逐步改變西洋樂器“一統天下”的格局,要給學生營造一個成熟的維吾爾族民間樂器學習環境。比如讓她們了解開展這門課程的動機和目的、全方位的為他們展示這些維吾爾族民間樂器產生的歷史背景以及進程。2.根據學校的自身實力,建立一個向學生展示和宣傳的平臺,無論其規模大小或是藏品的多少,盡可能地陳列維吾爾族民間樂器,讓學生們深切了解民族樂器的發展史,使其成為新疆民族樂器文化傳統保護平臺和傳播窗口,從而促使學生們對其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比如通過《木夏烏熱克木卡姆間奏曲》、《庫爾特》和《幸福的時代》等樂曲的演奏,展現獨它爾樂器的聲音特色,這種直觀的展示是激發學生選擇民間樂器課程學習最直接的途徑之一。
(二)改善教學設施,完善教學資源的配備
由于目前多數的高職院校都存在著教學設施配備不夠齊全或者缺乏的現象,直接導致教師們在開展課程時的效果不夠理想。尤其是維吾爾族民間樂器教學,由于樂器的學習不僅僅只停留在理論方面,它還講究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老師們的展示。這里涉及到的展示以及學生的動手問題很大程度上都要求學校具備一定的教學設施配備。1.建立成立“維吾爾族民間樂器制作與演奏研究室”,請新疆本地有影響力的民間藝術家以及民間樂器制作與演奏的相關藝人到學校親臨指導,傳授技藝。2.尤其是對于一些少見的樂器,比如喀奈依、石片、曲拉等,建議聘請本土的老藝人言傳身教,可以作為長期教學指導的客座教授,從而讓學生更好的領悟和掌握樂器的藝術精髓。3.創造條件,加大各方面的支持力度,組織學生進行民族采風活動,不斷提高他們對于民間樂器和音樂的關注,與民間演出團等盡可能多地展開交流,從而主動承擔起傳播傳統音樂文化的重任。
(三)優化教學系統,提高專業老師的音樂素養
作為課程中的主體,老師的水平是關乎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當前,培養維吾爾族民間樂器的專業型人才是這門課程的當務之急。比如,艾捷克這門樂器,在維吾爾族就有多種形制,除了常見的艾捷克之外,還有刀郎艾捷克、哈密艾捷克、麥蓋提刀郎艾捷克、巴楚刀郎艾捷克、阿瓦提刀郎艾捷克等。這些都要求老師對民間的艾捷克發展史非常了解,才能將其更好地傳授給學生。為此,需要:1.加強對授課老師的培訓和指導。可以邀請重點高校的專業型教授來校教學,增加高職院校老師學習和交流的機會,并周期性為他們制定學習計劃,定期的舉行一些測試來檢測對相關教學的掌握程度。2.鼓勵授課老師們多舉辦一些與教學相關的活動。比如舉辦“維吾爾族民族樂器選修課”、“維吾爾族民歌賞析”等教學活動,從而不斷構建和完善民族樂器特色學科建設。3.綜合提高老師的素養,比如鼓勵老師將舞蹈、演唱、繪畫等多種表現形式融合在民間樂器的教學中,不斷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對樂器學習的領悟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新疆維吾爾族民間樂器教學具有原本性、綜合性和創造性的特點,要求在新疆本地的高職院校在推行民族樂器教學中,注重樂器理論和實踐指導相結合,一方面讓學生們更好地了解我國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另一方面不但喚醒大家對民族文化保護的覺醒。但是在具體的實踐中,可謂困難重重,要求從事民間樂器教學的一線老師和有關領導,重視民族文化的傳承,不斷鼓勵學生們去學習,從而為構建有中國民族特色的音樂教育體系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古麗娜爾.淺談維吾爾族樂器獨它爾及其音色[J].黃河之聲,2011,(14).
[2]雷嘉彥.二十世紀五十至八十年代新疆少數民族音樂研究的歷史與現狀[J].新疆藝術學院學報,2010,(01).
[3]商慧.小議幼師專業民族舞教學策略[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11,(02).
[4]蘇國勤.自制打擊樂器在農村學校音樂教學中的作用[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