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
摘要:鋼琴藝術進入中國,它不僅是給中國帶來了一種新的樂器,也給中國音樂帶來了新的發展生機,而中國的傳統音樂博大精深,因而鋼琴音樂在與中國傳統音樂的融合過程中也形成了不同的風格,這些風格的形成必然就帶有中國傳統音樂的特色。
關鍵詞:鋼琴音樂 漢族音樂風格
鋼琴在中國是一種舶來品,要想要這種藝術能夠真正在中國落地生根,它必須融入到中國的文化藝術之中,擁有中國風格。而在早期的中國鋼琴行業內,對于鋼琴的教學與創作模式幾乎是完全西化的,這也使得中國有著幾千年歷史的傳統音樂文化走向衰敗之路,為了引起人們對于民族文化的重視,美籍俄裔作曲家、鋼琴家齊爾品首次提出了中國的鋼琴曲應該有中國風格的觀念,他在1934年自費出資在當時的中國國立上海音專舉辦“中國風味鋼琴曲作曲比賽”,提出了參賽鋼琴曲要有“中國風味”的要求。隨著新中國的成立,中國的鋼琴音樂也呈現了快速發展的勢態,人們也越來越意識到必須把這種西方音樂與本土文化結合,鋼琴音樂才能獲得在中國繼續發展的動力,因而中國的鋼琴音樂人開始了探索中國風格鋼琴音樂的道路。
文化藝術具有社會歷史性,每一個時代的文化藝術作品都反映著那個時代的精神面貌,有著鮮明的時代烙印,中國風格的鋼琴曲探索也在不同的時代而帶有不同的特點。在新中國成立之前,中國作曲家并不熱衷于去創作作為西方音樂形式的鋼琴曲,但在為數不多的鋼琴曲創作中,已經顯示出把民族音調和旋律應用于鋼琴曲調之中,使得鋼琴曲有了“民族風格”。在50、60年代,在整個中國音樂創作中,都提出了民族化這一要求,主要就是賦予一些外來的音樂藝術樣式以中國民族特色和風格,而這一階段的民族風格更多是停留在形式層面,因而中國風格的鋼琴音樂也體現為大量的引入民族曲調對鋼琴曲進行改編,者成為中國風格鋼琴音樂創作的主要手段。而到了70年代,國家在政策上逐漸開放,少了意識形態的約束,中國的鋼琴曲創作進入了繁榮時期,中國風格的鋼琴曲創作也更加的多元化和個性化。
鋼琴音樂中國風格的賦予,歸根究底是鋼琴藝術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結合,在賦予鋼琴音樂中國特色的過程中,我國的鋼琴音樂也可以大致分為漢族音樂風格、民族音樂風格以及古典音樂風格。中國幅員遼闊,在這塊歷史悠久的土地上孕育了56個民族,其中漢族是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這也使得漢族居民的分布是極為廣泛的,其鋼琴音樂風格上也就有了南北之分。
一、 漢族北方鋼琴音樂風格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地域特征決定了一個民族的生活習俗、性格氣質以及其文化藝術的形成。我國北部地區地域廣闊,平原較多,自然山嶺也都較為高大冷峻,在氣候上干燥寒冷,與嚴酷的自然環境的斗爭過程中,人們往往需要通力合作和相互幫助來完成狩獵等任務,這也逐漸形成了豪爽、熱情的性格。而地廣人稀的環境特征使得人們需要更大的音量才能完成信息的傳達,因而也就使得其在音域具有了開闊、高亢以及簡練的特色。
這些性格特點以及北方的音域特色,使得北方音樂具有曲調激昂高亢的特色,而且在音樂情感的表達上也是直接而熱烈的,而這種強烈的北方音樂風格也直接影響了北方鋼琴音樂的創作。例如著名的陜北民歌《山丹丹開花紅艷艷》的改編就是北方鋼琴風格的一個范例,這首由音樂家王建中于1978年創作的鋼琴曲,其原型是當時陜北漢族的傳統民歌《女孩擔水》和《當紅軍的哥哥回來了》,在創作過程中,王建中將兩首歌曲結合在一起,但基本保留了原來歌曲的音樂風格,在主旋律音調和結構不變的框架下,創作者通過利用鋼琴的演奏技巧以及其在音質上的特色,而使得這種改編鋼琴曲充滿了豐富的音樂情緒。整首鋼琴曲表達了紅軍到達陜北革命根據地時,當地軍民一片歡騰、熱烈的場景。
總體上來說,在北方音樂風格的鋼琴曲改編過程中,音樂家們都十分重視保持原有曲目的音樂風格,并在此基礎上利用鋼琴的音色特質以及技巧方式,在鋼琴音樂中再現了北方音樂中那種粗獷、高亢、嘹亮的特點,這也使得中國風格鋼琴音樂在北方獲得了奔放、激昂的風格特色。
二、漢族南方鋼琴音樂風格
相對于北方的氣候嚴寒與地理上高山大水相比,南方則是氣候溫和濕潤,在地理地貌上也秀山麗水,這也使得生長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擁有了溫婉的性格,明媚舒適的氣候使得南方的音樂有著優雅、明亮、清新等特點,而且南方的春花秋月以及細雨綿綿,使得南方人的情感細膩,而作為表達情感的音樂也就形成了細膩的音樂風格,與北方音樂相比,南方音樂音色更加的圓潤,情感表達更加的委婉含蓄。而以南方音樂素材為基礎進行的鋼琴音樂創作也便具有了細膩、婉約和雋秀的特質。
山清水秀加之吳儂軟語,這是南方給我們的印象,而這一派的閑適與溫婉也就在南方風格的鋼琴曲中有所展現。以作曲家陳培勛的《賣雜貨》為例,這首鋼琴曲主要是表現粵區小鎮的世俗風情,這首樂曲的原素材也是粵地的一首《賣雜貨》,但在改編之中,創作者和加入了粵劇小曲《梳妝臺》中的一段作為鋼琴曲中段的旋律,這不僅擴展了鋼琴曲的機構與內容,也使得這首鋼琴曲兼備了原曲《賣雜貨》中的幽默、活潑以及《梳妝臺》中的委婉、動聽。在音響效果上,陳培勛并沒有采用傳統的西洋和聲編配的音響,而是使得整個音響效果聽起來更像是粵區音樂小樂隊的風格,這就使得這首鋼琴樂曲地域風味十分濃厚。而且在具體的樂曲創作中,與原曲相比,他加入了更多的樂匯來表現音樂的活力,并選擇用左手歇后拍的伴奏方式,使得整個鋼琴曲有了南方音樂的那種精巧和細膩的風格。
鋼琴音樂創作者們在依據南方音樂素材創作之時,都抓住了南方音樂中那種柔美、輕快活潑以及細膩的風格,因而其鋼琴音樂也就具有了曲風細膩、優美、纏綿的風格。
中國地域之廣以及民族眾多,使得中國的音樂風格也是多種多樣的,如今中國的音樂家們已經能夠充分把鋼琴作為一種音樂的表達工具,去表達中國民族傳統的音樂風格,這對中國風格的鋼琴音樂的形成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自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國的鋼琴音樂經過六十多年的發展,已經逐步從形式與內涵上具有了中國風格,而中國的音樂工作者們也一直在創作具有中國風格的鋼琴音樂的道路上不斷探索,讓鋼琴音樂不再是一種純粹的西洋音樂,而能夠展現中國的民族特色與民族文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