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為祥
學生要寫好作文,就要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因此寫前的輔導十分重要,筆者認為這個輔導有三方面內容。
一、要增強學生寫作的自信心
美國的語文課程標準中對老師提出的建議之一是:“應鼓勵學生對各種目的的寫作充滿信心,建立自己鮮明的且具有獨創性的寫作風格,意識到對所寫內容認真投入的重要性。”許多學生恐懼寫作,是不會寫,寫作無頭緒,不知道如何下筆。這就要求老師進行引導,特別是教者能夠在課堂作文指導中,先用自己的口頭進行“下水作”給學生做“樣”,學生覺得作文容易多了,寫作的興趣自然就被調動起來了。教師以身示范,讓學生覺得寫作并不是很難,激發了興趣,學生便有了寫作的動力,會從中通過努力體驗成功、獲得自信。老師進行相應的表揚,無疑是增強學生作文自信的第一步。
二、要讓學生明白作文的目的
在教學中仔細了解就會發現:不少學生不明白為什么要寫作文,換句話說,學生的寫作目的不明確。這就要求我們首先要讓學生明確寫作的目的和作用。因為只有學生明確了寫作的目的和作用,才能把自己想說的話,想象中的事物以及對周圍事物的感受寫出來,把自己內心最獨特的感受用文字表現出來。同時,我們還發現不少學生在寫作中,不敢把自己的真情實感表現出來,因此寫出的文章空洞無物或缺少真情。一篇作文不僅是自己語文知識、語文能力的綜合反映,而且體現著思維能力、道德觀念、對社會現象認識等諸多方面。讓學生明確作文的目的,增強學生作文時的嚴肅性和認真性。
三、要引導他們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
冰心說過“創作來源于生活,沒有對生活的真實感受就寫不出有真情實感的文章”。作文好,好作文,最大的訣竅就是——把自己的真實情感投入到作文中去。“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有真情實感的作文才能打動人。在教學方法上,我們也要注意幾點改進。
1.作文命題要新而活。“題好一半文”,新而活的作文命題是成功作文的根本。命題要貼近學生生活,切中心理,開啟文思,發展個性。隨便命題,不認真設計指導是學生作文沒有什么可寫的重要原因。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作文一定要讓學生有話好說,有話要說”。有一位語文老師,在讓學生寫作文前,讓學生從家里帶數十塊長短差不多的布條,一根1.5米長左右的竹子,一根鐵釘,半米鐵絲,上作文課時,先讓學生在自己的指導下,把布條整理好,圍繞竹根周圍一圈,用鐵絲收緊……通過一個簡單而具體的過程,學生通過動手做成了形式各異的拖把,然后讓學生寫作“做拖把”。 盡管寫出來的作文也有好有差,但學生普遍感到有東西可寫。只要我們從學生心理和生活實際出發把題命準、命活,就能撥動學生心弦,誘發學生寫作欲望。
2.要培養學生想象和聯想的能力。寫作時,用上想象和聯想,就能“籠天地于形內,挫萬物于筆端”,創造出優美的意境和感人的藝術形象。聯想是寫好作文必不可少的思維方式,若聯想恰當、準確,就會使滿文生色。但僅有聯想還是不夠的,還必須引導學生掌握和運用想象的手法。想象可以使思維無拘無束,任意馳騁;可以通過加工、組合,創造出新的意象。時不分古今,地不分中外,類不分點面,理不分正反,凡是立意需要,皆可以浮想聯翩。可以由兩種事物在某一點上的相似而展開相似的想象;可以由已知情況推知未知的情況進行推測想象;還可以將某一抽象的概念轉化為具體的形象以表現同概念相近的思想和感情的想象形象;也可以根據某種事物的內在或外在的某種具體特征,想象出某種與之相應的精神品質和意義的象征想象。總之,要提高寫作能力,使文章縱橫捭闔、自由暢達,具體形象而有獨創性,想象能力是不可缺少的素質。
3.引導學生積累生活中的語言。一個人的生活經驗是發展語文素養的前提條件。作文課上時常會看到一些學生或托著下巴冥思苦想,或抓耳撓腮,或咬著筆桿無從下筆。學生作文困難之一就是表達不出來,沒有準確生動的語言。即使是寥寥數語,也是語言干癟,沒有真情實感,究其原因就是語言的貧乏,學生不知道該用怎樣的語言來描述自己的所見所聞,表達不出內心的想法。葉圣陶說過:“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會活潑地留個不歇。”由此可見,豐富多彩的生活是作文材料的源泉,如果離開了生活,作文就成了無水之源。教師應當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走向自然、社會,既能拓寬學生的生活視野,積累學生的寫作素材;又能培養他們對生活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寫作能力。古語說:“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等等,語言積累就是生活積淀,豐富學生的語言就是豐富學生的生活。因此,引導學生向周圍的人、向優秀作品學習生動形象、明快簡練的語言應該作為教學中的一個主要內容。學生只有不斷的積累,才會提高語文素養,積累是說話寫作的基礎,只有“水到渠成”,寫作自然會“妙語連珠,出口成章”。
4.要讓學生刻意求新。給學生自由表達的空間,摒棄固定的模式,在作文中彰顯個性,真正寫出人人心中有,個個筆下無的文章。“文似看山不喜平”, 只有當學生積累了大量的、豐富的習作素材,才能擁有開啟構思和創作佳作的鑰匙,才能隨意運用素材使習作跌宕起伏,引人入勝,言之有理,言之有物,有新意的文章,人們才喜聞樂見,有創意的主題,才能完成它自身的價值。教師在教學中要使學生作文達到“出新”的效果,需要從幾方面進行訓練:①對于同一主題,用不同的體裁進行構思②對于同一主題,用不同的題材進行表現。③對于同一題目,不用同的主題進行表現。④對于同一要求用不同開頭結尾來完成。⑥對于同一內容,要求用不同詞語進行表達。這樣,學生通過對不同形式和內容的比較、選擇,選出平中之奇、優中之優,既調動了學生的思維創造力,又使他們學會對同一事物從不同角度進行觀察思考,反復體會、挖掘新意、寫出個性,從而提高作文訓練的效率。
當然,要寫好作文,不是一節課,一種方法,一篇作文能辦到的,要增強學生的信心,讓他們深刻感受生活,積累素材,注意讀、寫、聽、說、觀察相結合。只有感受到寫作的喜悅,才能提高了他們寫作的興趣。這樣,才會克服怕作文的現象,是學生的庫存如活水之源,長流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