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國
“剩女”多半是“圣女”
落座心理咨詢室的來訪者是一名大齡女孩。
女孩幾經猶豫后終于脫口而出:“一個問題困擾我很久了,不知道該和誰訴說,希望專家您能幫助我,給我一些建議。”
“感謝你的信任。”我盡力營造輕松的氣氛。
“是這樣的,博士畢業后我工作快兩年了。”女孩說了自己的學歷和工作經歷。“同事們都知道我是博士,看我都是異樣的眼光,讓我感覺自己很另類。更重要的是,領導很看重我,剛工作不久就交給我很重要的工作。說實話,我因此感到滿足,感到風光,感覺自己鶴立雞群。”
很快,女孩話鋒一轉:“然而,正是這種鶴立雞群的感覺給我帶來了困擾。我已經30多歲了,還是單身一人,沒有成家。家人親友都替我著急。每次回家,父母都會問,你怎么還不領個男朋友回來?聽起來特別凄涼,可誰又能理解我呢。工作之后,我發現自己的年紀確實不小了,周圍同齡女孩差不多都當了媽媽,我自己也著急,更不想當剩女。可是,適合我的那個人在哪里,我怎樣才能不當剩女?”
這真應了那句話—“剩女”多半是“圣女”。據調查,“剩女”的特點有“三高”:高學歷、高收入、高身材。為了幫助化解困擾,我引導說:“沒有嘗試過交往嗎?”
女孩說:“嘗試過,可身邊沒有合適的人。我們單位不大,男同事們大都結婚成家了。再說,他們當中也沒有一個適合我的,最高學歷才是本科,年紀大一些的都是大專。我只好到網上交友,可是很多都談不來,不是本科畢業,就是專科畢業,甚至還有的是中專畢業。我和他們沒說幾句話就感覺談不下去了,沒有共同語言,沒有共鳴,心靈不合拍,怎么談?我怎么可能與這樣的人交往。難道愛情不該是心靈上的合拍,婚姻不該是追求精神上的契合嗎?”
“圣女”是怎樣把自己“剩”下的
我笑了:“應該。戀愛結婚,最好是心心相印、情投意合、志同道合。但是,這樣的婚姻世上究竟有幾對呢?即便有,也絕不是單靠學歷可以保證的。一個智慧女孩,怎么能拿學歷來限制自己!”
“您說我是自己限制自己了?”女孩似乎并不接受。
“對。”我肯定地說。“就用你剛才說的‘剩女這個說法,每一個‘剩女都是自己把自己‘剩下來的,都是自己把自己攔在婚姻的門外,為自己設置有形或無形的條件來限制自己。”
女孩申辯道:“我沒有拿學歷當條件啊。比如我們單位里有一個小伙子,30來歲,已經是一個小孩的爸爸了。他學歷不高,但跟他接觸多了,我感覺他人還挺厚道的。我想,假如自己以后遇到這樣的人,也是可以接受的。”
“這個我相信。”我表示理解。“問題是,這種人際交往不是從談戀愛開始的,而是在自然交往中慢慢地相互了解,然后學會了接納。這種交往的最大特點是,沒有任何婚嫁的先決條件限制,是‘純天然的。所以,某些特殊境遇下的婚戀,是可以沖破所有的世俗條件限制的。而一旦回到常規的談婚論嫁關系上來,就會有很多世俗的有形無形的先決條件來限制自己。比如,當你審視周圍人的時候,一旦從談婚論嫁的眼光出發,就覺得沒有合適的了;當你在網上交友的時候,以談婚論嫁為目的,就會感覺自己和學歷低的人沒話可說。為什么?還不是那些有形無形的先決條件在限制你自己。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條件就是你的高學歷,不管你說是‘鶴立雞群或是‘另類,潛意識里都是一個意思—我是博士,我和他們不一樣。”
不當“圣女”,不要“完美”
這回女孩輕輕地點了點頭:“那我該怎么辦?”
“我以前看過一個征婚故事。”我說。“一個女博士不想當剩女,就在報紙上征婚。最初的征婚啟事實話實說,說自己是博士畢業,結果很久沒有一點回音。后來有智者幫忙,第二次征婚就改成了碩士畢業,很快就有了回音,但都是大齡男子。于是第三次征婚又改成了本科,這回應征者驟增。她在眾多應征者中選擇了一個男孩,大專畢業。兩個人很投緣,很快就走進了婚姻殿堂。婚后,女博士也沒漏自己的底細,倒是鼓勵丈夫進修。結果丈夫本科畢業不久又考上了碩士研究生,這時候丈夫才知道妻子是個女博士。這給我們什么啟示呢?”
女孩說:“您是說,我要突破自我限制?”
“對。”我肯定地說。“摘掉‘博士帽,不再當‘圣女。這樣你就能找到那個合適的人,找到屬于自己的婚姻。這是我的第一個建議。”
女孩的眼睛亮了:“還有呢?”
我講起了第二個故事:“一個人口渴的時候正好路過一片瓜地。幾經請求,瓜農允許他摘一個瓜,可條件是,他必須直線走過瓜地,不許往回走。只許摘一個,當然要好好挑選了。他低頭一路走來,對看到的瓜都不滿意。結果在他一抬頭看到自己走出了瓜地的時候,依然是兩手空空。他為什么沒有摘到瓜?”
“就是因為他總想追求完美。”女孩說。
我再次肯定地說:“對。以完美主義的心態面對婚戀,總會挑剔眼前那個現實的人,總會向往心中編織的那個完美的人,總是期望著后面遇到的人會更好。可問題在于,人生是伴隨著缺憾走過的,任何選擇都不可能完美。婚戀也是帶著缺憾的選擇。生活就是一半‘講究一半‘將就。所謂‘講究,都是在‘將就基礎上的‘講究。婚戀也是如此,我們可以講究一些,但也需要將就一些。”
女孩抬起頭,站起身,說:“看來,要想不當剩女,還得扔掉完美主義。我知道了,謝謝您。”女孩的心路有了可喜的轉化。其實,大家在困惑的時候不妨換條心路,這樣你就會發現,有缺憾的選擇往往是最合適的選擇。
(編輯:北北shinvan9803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