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曉妹
【摘 要】
三年級是小學作文教學的轉折點,怎樣降低寫作難度,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自信心呢?本文筆者就平時作文教學的實踐,從閱讀、模仿、活動實踐、留心生活、賞識評價等方面論述了三年級作文寫作訓練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
寫作訓練 激發 寫作興趣 自信心
作文教學從來都是令我們小學語文教師頭疼的一環,經常是我們使全了十八般武藝后,卻收效極微。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三年級是小學作文教學的轉折點,學生剛剛接觸篇的作文訓練。而由于中年級的孩子們詞匯積累不豐富,生活閱歷較少,語言表達能力較弱等原因,很多孩子便對作文產生畏懼心理,每次作文都愁眉苦臉、無話可說,不是照搬照抄,就是東拼西湊。寫出的文章空洞乏味,缺情少感,52個學生的習作能讓我眼睛一亮,心為之一震的微乎其微?!墩Z文課程標準》在三年級的教學目標中指出:留心周圍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蹦敲矗鯓咏档蛯懽麟y度,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自信心呢?下面筆者就結合作文教學實踐談幾點看法:
一、愛上閱讀,是寫作訓練的基礎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閱讀為孩子的寫作提供了大量的語言信息和語言儲備,為語言表達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課標》指出:要讓孩子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而這些“語言材料”“ 有新鮮感的詞句”都是通過閱讀來提供的。因此,我每學期初都為學生提供一些閱讀書目供學生參考,如:《安徒生童話》《神話故事》《成語故事》《寓言故事》《愛的教育》《長襪子皮皮》《藍鯨的眼睛》等,學生從中即可陶冶情操、了解歷史、通達事理,又可學習知識、積累優美的語言素材。此外,我還要求學生每天“一讀”(每天閱讀半小時),并教給學生記讀書筆記的方法,要求他們在讀書的同時積累好詞佳句。詞匯豐富了,寫的話自然就顯得“豐滿、生動”了。
二、模仿起步,是寫作訓練的關鍵
《課標》中指出要樂于運用學到的詞語。我們要善于引導學生向課文學習,學會觀察,學會表達。在我們使用的語文教材中有許多精美的詩句篇章,每當這時,我常會鼓勵學生去品讀、背誦、積累,然后引導學生模仿課文寫話,學以致用,將知識內化遷移。這樣既鞏固了課文的知識,又學會了表達的方法,取得預期效果。如學完《荷花》一文,可讓學生背誦積累課文優美詞句,并帶學生到野外觀察其他花草樹木,把觀察到的內容按照課文的結構模式寫下來。這樣讀寫結合,學生既有原文可憑借,又有思路可遵循,降低了寫作難度,從而消除寫作中的畏難情緒,培養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再如教學完《陶罐和鐵罐》一文后,指導學生仿照課文運用擬人手法說理的寫法,根據教師提供的事物,如:鉛筆和橡皮擦;手和腳;眼睛、嘴巴和耳朵等編一則寓言,也可自己選擇事物來編寫。每個孩子腦子里裝滿了奇思妙想,當思維的火花擦亮的時候,就有許多奇跡出現。這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言:“語言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p>
三、活動實踐,是寫作訓練的橋梁
活動是孩子的天性和共性,活動中蘊含著豐富的作文內容,加之活動中的兒童情緒愉悅、思維敏捷、語言流暢,將活動與寫作結合起來,學生習作自然就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因此,我經常利用各種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既豐富了孩子的寫作素材,又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為學生寫作訓練鋪設一座橋梁。
1.結合語文教材中的內容設計活動
如上《陶罐和鐵罐》時可以讓學生戴上頭飾把這個故事演一演,還可以根據課文內容創編《新編陶罐和鐵罐》。又如教學《趙州橋》時,在了解到趙州橋的建筑特點和其在我國歷史上的地位與價值時,可設計“我是小導游”的活動,可以就某一方面介紹趙州橋,也可以從幾個不同的側面來夸趙州橋;可以就課文內容夸,也可以把自己從課外了解到的有關趙州橋的知識補充進來。這些活動的安排無疑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加強了語言文字的訓練,也豐富了學生的生活。
2.根據語文科的特點開展活動
成語接龍、猜謎語、腦筋急轉彎、拼句游戲、詩歌朗誦會等都是學生喜愛的活動,學生在準備參與的過程中不僅學到了知識,而且充實了生活的內容,增添了生活的樂趣,積累了寫作的素材。
3.巧借節假日開展活動實踐
如:教師節教孩子親手設計制作心愿卡送給老師;母親節、父親節時安排一次體驗任務:為爸爸(媽媽)做一件事;“世界環境日”開展“我為家鄉添美麗”活動;“六一”邀請學生一起出謀劃策,參與慶祝活動的策劃與實施等,學生在活動中既受到思想教育,又走向生活,走進社會,積累到更多更好的寫作素材,這樣才能寫出更多有生命力的習作。
四、留心生活,是寫作訓練的源泉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因此要想讓學生有東西寫,就應該及時引導學生留心生活,捕捉生活中的閃光點,并進行練筆。比如,一節語文課上,我讓學生抄黑板上的作業題,發現紫婧同學呆坐在座位上不動,我上前詢問,文靜的她竟哭泣起來,說:“老師,我的本子被弟弟撕了,我又忘去買本子了。”我剛想安慰她,沒想到,她話音剛落,五六個孩子就拿著本子走到紫婧面前,說:“我有,給!”當時我一陣感動。感動之余,眼睛一亮:這不是很好的寫作素材嗎?于是我對同學們說:“同學們,今天有一件事非常值得我們記住,知道是哪件事嗎?”聰明的學生馬上會意了,我趁熱打鐵指導寫法,當晚的作業就是寫這件事,題目自擬。一篇篇佳作誕生了。
此外,我還鼓勵學生寫成長日記。對小學生來說,生活每天都是新的,每天寫幾句或一段完整、通順的話,把學校里、生活中碰到的感興趣的事情或是一些心里話寫下來。久而久之,學生能細致地觀察生活、認識生活、分析生活,成了生活的有心人,捕捉素材的能力也就越來越強了。
五、賞識評價,是寫作訓練的動力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實來評價學生,對學生的日常表現應以鼓勵、表揚等積極的評價為主,采用激勵性的評語,盡量從正面加以引導。積極的情感是開發兒童智力的鑰匙,教師運用評價激勵的手段,可以撥動學生情感之弦,激發他們的表達欲望。每個學生都希望得到老師的賞識和同學的贊美。作為老師,我們在評價學生習作時,不能專挑毛病,否則會壓制學生的寫作興趣,扼殺學生的寫作天性。我在評價學生作品時,重在賞,意在揚,多采用高分“政策”,哪怕是一個正確的標點符號,一個好詞,一個好句,一個精彩的題目,一個新穎的選材等,我都及時給予肯定。作文講評課上讓學生讀自己的佳作,從中讓學生品嘗寫作帶來的成功喜悅。此外,我還讓學生充當“小老師”的角色:自評習作——劃出自己認為好的地方,哪怕是一個好詞語,就在后面畫上“小紅旗”;互評習作——找出對方寫話中的“閃光點”,給對方畫上“小紅花”,發現不足,提出自己的建議。這樣,學生在自評、互評的過程中既找到自己的成功之處,又看到了別人的長處,還激發了學生不斷向上的進取心。
一個哲學家曾說:“當我們順應人的天性來做事的時候,一切將變得非常簡單?!币虼?,三年級作文起步說難不難,說不難也難。只要把作文教學與孩子們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將作文表達回歸到生活,引導學生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走進生活,感受生活,體驗生活,有了動力,有了感受,有了素材,相信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能力都會一步一步地得到提高,最終才會變“要我寫”為“我要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