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易

眾所周知,中國傳統商業早已呈現日趨蕭條的式微景象:一方面國內電商的紛紛崛起讓消費者習慣悄然改變;另一方面低至紅線的利潤,意味著傳統商業的商機早已被瓜分殆盡。
新商業模式,亟待出現。
更迭的地產時代
作為地產行業曾經最為依賴的“發展模式”,傳統商業地產經歷了十多年時間的繁華歲月。然而隨著如今電商的崛起、消費者習慣改變等因素,這條曾被認為地產通途的模式正日益走向衰落。
2013年的“雙十一”,阿里最終銷售額定格于350億元。馬云公然朝商業地產放話,他希望借助市場力量將商業地產的房價打下去!而與之呼應的,正是越來越多的百貨商超、實體店宣告倒閉關門。
更嚴重的是,這種日趨嚴重的沖擊,導致以商業生態為賣點的房地產商連帶遭受打擊。
日趨頹勢的傳統商業地產,勢必讓房地產商變更發展方向。然而當離開以往的熟悉路線后,地產行業又該選擇怎樣的道路?
或許如今正悄然崛起的古玩文化商業,能給予房地產商一絲啟迪。
自古有云:“亂世黃金,盛世古董”。伴隨中國經濟的崛起,國富民強。國人經歷了從最開始原始資金積累的完成,吃住行的滿足,到拼名車,拼別墅,拼游艇,拼飛機的炫富。接下來中國的富人們還會追求什么?中國未來的經濟增長點在哪?隨著國家近年出臺各種優惠政策,大力鼓勵發展文化產業,政策導向已經使答案浮出了水面。而古玩文化藝術品市場的經營則是發展文化事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事實上,遠在東南一隅的福建廈門,古玩藝術品市場近年來風起云涌。在這個兩三百萬人口的城市已出現大大小小十來個古玩城。在激烈的競爭中,其中的佼佼者甚至開始了全新模式的探索。
唐頌就是其中的領航者。
唐頌的玩法
這座建立于2008年的古玩城,在不到2年的時間內,就從群雄并立的廈門古玩界中脫穎而出。并成為全國乃至東南亞古玩業界知名的古玩城。
同時唐頌也是中國目前唯一一家園林式古玩城,旗下有著300多家經營古玩、珠寶、藝術品的入駐商戶,每家商戶投資經營規模均超過百萬元。驚人的是,唐頌古玩城連續幾年的年交易額都高達10多億元,幾近廈門其他古玩城交易總額的一半——實至名歸的龍頭老大。
唐頌的成功,自然是有“秘方”的。
縱觀當今中國古玩行業,大部分古玩城都是自發形成,自主建設的。這些古玩城經營方式極為單一,多以店鋪收租為主。尷尬的是,由于業主與商戶之間缺乏基本的互動,在推廣上除了擲重金砸廣告外,再無其它方法來擴大自身影響,進而增加商戶收入。
與這些傳統玩法不同,唐頌古玩城從籌備起就設定了有別于國內同行的發展方向,其集古玩城、展會和拍賣為一體,這也是至今國內古玩城中,唯一能做到三位一體的一家。
在唐頌古玩城董事長陳來金的構思中,傳統商業市場經營屬于大眾消費,所有人群都是目標客戶。古玩文化藝術品市場經營屬于窄眾消費,目標客戶屬于具有特定特征的相對同質化的小群體。古玩城只是個商品陳列窗口,通過在古玩城內辦展會和拍賣會能迅速帶來人氣,在全國業界打響古玩城的知名度,引來人氣同時也能促成古玩城商家的交易。
這個理念看似簡單,其實深有奧妙。作為交易管理的第三方平臺,要想協調好買賣雙方關系,必須要做到兩點:一是要有貨源保證,二是要有銷售渠道。
貨源方面,唐頌古玩城自有底氣。
作為緊挨臺灣和日本的地區,福建在古玩地理位置上有著天然的優勢。曾經不少古玩從廈門流落海外;而如今隨著國人收藏古玩風潮的興起,不少海外藏品又都通過廈門回流至國內。
陳來金將唐頌定義為“海外回歸古玩集散地”。為了讓商戶有固定的古玩資源,唐頌古玩城常年定期為商戶協辦各類出國簽證,飛赴中國臺灣、日本等地區。利用業內的人脈關系,幫助商戶尋找當地收藏家以及古玩拍賣機構,進行洽談購買或參與拍賣。
貨源得以保證后,陳來金將推廣方式盯在了最吸引人氣的展覽會和拍賣會上,不斷拓展新的銷售渠道。
從2010年起,唐頌每年都會在7月、11月里組織春、秋兩場展會和拍賣會。每次活動之前,唐頌會攜手古玩城的商家提前準備大量的藏品,再邀請全國各地商家及藏家聚集廈門交流會友,同時也帶動了唐頌古玩城的交易。通常而言,活動期間營業額超過百萬的商家,數不勝數。
除此之外,唐頌在今年3月還創辦了“唐頌在線拍賣”,在第三方網絡拍賣平臺上舉行古玩拍賣,取得良好效益后迅速向古玩城內的商戶推廣,在短短幾個月內,唐頌古玩城內的商戶就成立了十幾個網絡拍賣機構,據唐頌統計現在古玩城內,網絡拍賣平臺上的月成交金額已經過千萬元。
成功的唐頌模式,不但為古玩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啟示,也讓如今陷入發展僵局的城市地產商看到了曙光。據陳來金表示,目前全國各地已經有兩三個地產項目找上門來,意欲邀請唐頌在當地合作開設“古玩城”。借助唐頌在業內的影響力和地位,以古玩城為文化商業核心,打造全新的文化地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