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薇薇
印度之行的人在看過了孟買華麗輝煌的維多利亞火車站、顯赫百年的泰姬瑪哈大酒店之后,一定要去看看孟買的另一面。
那天,懷著獵奇的心態,我們搭上孟買不關門的城鐵,準備前往著名的Mahalaxmi Dhobi Ghat(即“千人洗衣場”),中文音譯為“都比伽特”,印地語的意思為“洗衣人的碼頭”。
下了城鐵,邊走邊猜想,這洗衣場一定是臨近海邊的,海灘上支起一個個竹竿,上面掛滿各種顏色的紗麗,隨風飄蕩。
出了站臺,我們沿路走上一座天橋,橋上的最高處是觀看洗衣場面的最佳地點。
放眼望去,沒有海的蹤影,卻發現一塊足球場般大小的地方,中央是棋盤式布局,密密麻麻,大小約1~2立方米,裝滿水的洗衣池并排成列,正如棋盤上的格子。而四周圍卻像是貧民窟,凈是些雜亂無章的低矮棚子,棚子頂部堆放了很多垃圾,破布條、成捆的麻繩、廢舊的晾衣架……
為了更仔細地觀察洗衣工的生活,我們舉起手中的單反相機,并將鏡頭拉近。
我們發現洗衣場里面的工人大多是男性,他們中有人將衣服用力甩打在水池沿上,有人用木板在拍打衣服,有人將衣服浸泡在冒著熱氣、盛滿渾濁肥皂水的大木桶里,有人將衣服展平、掛在橫七豎八的晾衣繩上。
據說,孟買很多大酒店里的衣服和床單都是在這邊清洗、晾曬、疊整后再送回的。
我被這種千人洗衣的場面震撼著,很想更多地了解一下這里人們的工作狀態,哪怕多看一下他們的日常生活景象也好,于是便拾階而下,走進那一個個木棚中。
這時,迎面走來一個黑瘦的小伙子,身穿白色長袍,他用英文跟我說,如果想近距離接觸洗衣場里面的生活,必須交100盧比,作為對這里小孩子的資助,而且他還許諾說,會告訴我更多有關洗衣場的事。
我欣然接受,一是為了幫助孩子,二也剛好實現了我的初衷。
據他介紹,這里大部分的工人都不是孟買的本地人,而是來自孟買附近的小村子。而他們也是洗衣場里的租戶以每天80~100盧比(工時15小時/天)的酬勞雇傭來的。他們大部分是長期工,所以把孩子和老婆也都接來,在充滿洗衣劑刺鼻味道的環境中,做飯、煮奶茶、洗澡、睡覺,過著最基本的起居生活。
他們都很珍惜這樣的工作機會,畢竟這也是一個很好的謀生方式和養家糊口的生活來源。
走在洗衣場里面,總能看到全身赤裸的小孩子在洗衣池里玩耍。想必在他們眼中,洗衣場里的水池雖然不大,僅一兩立方米,但卻是他們歡笑嬉鬧的水上樂園。
還發現一些洗衣工,他們雖在此昏暗狹小的環境下工作,每天還面對著化學洗滌劑,卻依舊很樂觀,在相互間聊天的時候,還總是面帶微笑,時不時還扮著鬼臉跟對方打趣、說笑。
在這里,我沒有看到痛苦與失落,我看到的是密集聚居中所顯現出來的強大生命力以及愉悅平和的處世態度,他們每一時每一刻都在堅強、樂觀、積極地面對生活。
而這些,或許也是來到千人洗衣場(某種程度上,是我眼中的貧民窟)后帶給我的啟示吧。每個地方、每個角落的人,或富足,或貧窮,但都不會阻礙他們追求自己大大小小的生活夢想,或許對于一個城市,社會的不同階層有著不同的理解和期待,但這都不影響他們心中對美好的追求和向往。
就像是天空,有時晴朗,有時陰霾;而生活在孟買天空下的人們,也都在演繹著各自不同的生活。
這也是我喜歡不斷行走的原因,通過感知遠方人們的生活,我會更加感恩自己擁有的一切。
當天站在千人洗衣場上方的天橋上,打算離開而最后一次回望它的時候,我看到一個一邊跑、一邊拉著線放風箏的小男孩,他應該就是這個地方人們的縮影:在奔跑中,追尋那份簡單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