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謙
[摘 要] 利潤最大化是企業追求的經營目標,同時也是考核企業管理層業績、取得上市資格以及達到征稅標準等的重要衡量指標。這些原因的存在成為企業利潤操縱的動因,利潤操縱也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本文從企業利潤操縱成因的分析開始,為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了識別企業利潤操縱的方法和手段,對于防范企業利潤操縱提出了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 利潤操縱;會計信息;防范對策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0. 006
[中圖分類號] F2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4)10- 0010- 02
會計報表是企業財務報告的主要部分,是企業向外傳遞會計信息的主要手段。市場經濟越發展,會計信息越重要。利益相關者要求企業會計報表提供與決策相關的信息,能夠真實、公允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信息。但企業管理者常出于各種目的,人為調增、調減企業利潤,用各種辦法進行利潤操縱。這不但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經濟秩序,還會誤導投資者做出錯誤的投資決策。因此有必要對企業利潤操縱行為進行深入研究。
1 企業會計報表利潤操縱現象的成因
1.1 為追求管理層業績而編造虛假會計利潤
企業經營業績考核一般以財務指標為基礎,如銷售利潤率、銷售凈利率、投資回報率等均是業績考核的重要考核指標。業績考核關系到企業管理者的業績評定,并影響其職位提升和獎金福利等,因此為了考核業績達到標準,要對會計利潤進行操縱。
1.2 企業為融資和維護良好外在形象而虛增會計利潤
企業普遍存在著資金短缺問題,很多企業需要通過融資的方式來維持企業發展,這樣企業往往通過編造會計利潤的方式,粉飾會計報表,以獲得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信貸資金和維護其在商業經營中的信用和良好外在形象。
1.3 上市公司為了自身利益而編造虛假盈利
1.3.1 為獲得股票發行資格
企業首次申請發行股票時,根據《公司法》等有關法律法規規定,企業最近3年內必須連續盈利,這樣企業才能通過證監會的審批。因此企業為了達到盈利指標,并獲得上市資格而進行利潤包裝。
1.3.2 為獲得配股資格
上市公司取得配股資格,可以在證券市場上再次融資。按規定,上市公司最近3個完整會計年度的凈資產收益率平均在10%以上,計算期間內任何一年的凈資產收益率不得低于6%,這樣才能取得配股資格。因而一些企業通過操縱利潤來達到配股資格線。
1.3.3 避免股票被摘牌
按規定,上市公司如果連續3年虧損,證監會將會做出暫停其股票上市的決定,如果限期內未能顯示盈利,其股票將被摘牌,終止其在交易所的交易。上市公司為了保住上市資格,會通過利潤操縱來扭轉虧損。
1.4 企業為規避稅收而隱瞞利潤
部分稅收是在營業收入、會計利潤的基礎上進行納稅調整后,乘以適當的稅率計算得出。一些企業為了偷稅、漏稅,通過隱瞞收入、推遲收入、虛增成本費用的方式來減少收入及會計利潤的方法規避國家稅收。
2 利潤操縱常用的方法和手段
(1)通過列示非真實銷售收入,有意提前或滯后確認銷售收入進行利潤操縱。通過虛擬購銷業務,自開增值稅銷售發票,或與別的企業互開銷售發票將非銷售收入列為銷售收入,虛增銷售收入和利潤。將本期應該確認的銷售收入延期確認,將下期應該確認的銷售收入計入本期,以達到調整當期利潤的目的。
(2)通過成本核算方法進行利潤操縱。企業為達到操縱利潤的目的,任意分攤存貨成本,不按實際發生的成本費用結轉銷售成本,原應列入本期的成本、費用故意不列入本期而留至下期結轉,成本核算混亂,以達到操縱利潤的目的。
(3)通過掛賬進行利潤操縱。企業當期發生的成本費用應該在當期進行會計處理,計入當期產品的成本或期間費用。但有些企業為了達到調節利潤的目的,對應該計提壞賬準備的應收賬款不計提,對其他應收款等一部分該結算而未結算的費用長期掛賬,從而虛減了費用,虛增了利潤。
(4)利用關聯交易進行利潤操縱。企業通過虛構與關聯企業的購銷業務,使利潤在關聯交易雙方轉移,虛增銷售收入,虛增利潤。企業之間不允許互相拆借資金,但有些企業通過與關聯企業大量非業務的資金往來,收取高額利率的資金占用費等方式來虛增收入。關聯企業之間還會通過互相負擔管理費、廣告費等方式來調節利潤。
(5)通過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方法進行利潤操縱。對長期股權投資的投資收益有兩種核算方法:一是成本法,一是權益法。企業對被投資單位無控制、無共同控制且無重大影響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采用成本法核算;企業對被投資單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采用權益法核算。一些企業隨意變更長期股權投資收益的核算方法,以達到操縱利潤的目的。
3 防范企業操縱利潤的對策及建議
3.1 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和建立內部審計制度
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導致股東和實際管理層存在信息不對稱。企業管理人員的業績評價,又在很大程度上與企業的利潤相關,利潤越大,企業管理者就能獲得更多的薪酬、獎金,這樣使得企業管理者具有了操縱利潤的動機。因此,我們一方面應該加強股東參與監督管理層的日常工作,另一方面也應該改變現有的管理層業績評價的標準,不能僅僅根據財務業績指標衡量,還應該注重管理層的實際經營管理能力,決策能力以及市場開拓能力等非財務業績指標。除此之外,還要進一步完善內部審計制度,保證內部審計人員的獨立性,監督本單位日常財務收支及各項經營業務的真實性、合法性,預防公司產生利潤操縱的現象。
3.2 加強對關聯交易的控制和管理
利用關聯交易來操縱利潤是企業操縱利潤的常用手段,為此我們一要加強對關聯交易內容的披露和審計,嚴格要求企業對關聯交易內容詳細披露,在注冊會計師審計企業關聯交易時,嚴格按照實質重于形式的會計信息質量要求,尤其對企業經營發展有重大影響的關聯交易不僅要披露,還要對其影響程度做詳細說明。二要對企業關聯交易的收款期限和交易事項嚴格把關,對于過了收款期限的交易以及明顯偏離正常標準的交易,注冊會計師審計時要特別關注,防止企業虛構業務,減少或杜絕利潤操縱事件的發生。
3.3 加強會計人員以誠信為核心的職業道德教育
企業對利潤的操縱往往通過財務人員之手來處理,會計報表上的信息本應該是會計人員辛苦工作的成果,結果卻成為企業違規造假的工具,因此,要遏制企業操縱利潤,一定要加強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一方面加強企業會計人員的行業誠信教育,強調保持職業應有的謹慎性,不能屈服于外來的壓力和利益誘惑,要把誠信作為一種責任;一方面對那些幫助企業操縱利潤的會計人員或機構要嚴厲處罰,讓誠信者揚名,給失信者施壓。
3.4 完善會計準則建設
新會計準則已經開始廣泛執行,但有些個別企業仍采用企業會計制度來核算,利用會計制度的漏洞投機取巧,為企業操縱利潤創造條件。企業應該盡快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來進行核算,讓企業會計信息處理有著層層技術標準的規范,減少利潤操縱者操縱利潤的機會。具體會計準則的建設還要在實踐中不斷地發現問題,不斷地進行完善。
3.5 建立健全監督機制
要達到遏制企業利潤操縱的目標,還要建立高效的監督機制。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①加強法制建設,運用法律武器來加大對企業經營管理的約束力;②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讓企業通過自律達到健康發展的目標;③健全完善注冊會計師制度,讓注冊會計師在防范會計利潤操縱中充分發揮作用;④加強信息披露監管,信息公開制度有利于消除市場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對稱,加強企業信息披露的管理和監督,將會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企業利潤操縱的范圍,減少企業利潤操縱的空間。
主要參考文獻
[1]李憲英.企業利潤操縱的成因、手段及對策[J].科技信息,2009(10):671.
[2]高屹.企業利潤操縱的現象及對策[J].當代經濟,2010(6):104-105.
[3]欒紅蓮.新企業會計準則下上市公司利潤操縱的實證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08.
[4]郭錦榮.企業會計報表利潤操縱現象的成因及對策[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1,24(10):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