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躍奎 郭澎濤 羅微
摘 要 海南民營膠園土壤肥力差異大,而測土配方施肥在民營橡膠園上應用率卻很低。為提高民營橡膠園橡膠樹施肥精細化程度,節約資源,本研究以儋州民營膠園為研究對象,針對民營橡膠園廣泛種植的RRIM600橡膠樹品種,應用ArcGIS軟件的地統計與空間分析模塊,結合葉片營養診斷結果以及葉片養分比例,并參考膠園土壤養分狀況,為儋州市適宜種植橡膠的146個行政村制定出32個施肥配方,其N ∶ P2O5 ∶ K2O ∶ MgO在1 ∶ (0.2~0.6)∶ (0.4~0.9)∶ (0.1~0.4)范圍內,并就算出相應肥料種類的施肥量,其中每株橡膠樹每年施尿素(N≈46%)在0.4~0.7 kg范圍內,過磷酸鈣(P2O5≈12%)在0.5~1.1 kg范圍內,氯化鉀(K2O≈60%)在0.15~0.3 kg,硫酸鎂(MgO≈16%)在0.1~0.5 kg范圍內,總的肥料投入量每株橡膠樹每年1.3~2.3 kg。對GIS支持下民營橡膠測土配方施肥的推廣應用進行探索。
關鍵詞 橡膠樹;營養診斷;土壤肥力;精細化施肥
中圖分類號 S147.21 文獻標識碼 A
Abstract Large variations in soil fertility are found within private rubber plantations in Hainan Island. However, the utilization of soil testing formula fertilization in private rubber plantations is quite low.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precise fertilization of private rubber and to save resource, the research targeting on private rubber plantation in Danzhou County, taking the widely planted RRIM600 rubber tree variety as the example, making use of the statistics and spatial analysis function of ArcGIS, combining the leaf nutrition diagnosis with leaf nutrient ratio, and referring to the plantation soil nutrient status, 32 fertilization formulas were established for the 146 villages which are suitable for planting rubber in Danzhou. The ratio of N ∶ P2O5 ∶ K2O ∶ MgO is about 1 ∶ (0.2~0.6) ∶ (0.4~0.9) ∶ (0.1~0.4). The fertilizing amount of the corresponding fertilizer is urea(N≈46%)0.4~0.7 kg, superphosphate(P2O5≈12%)0.5~1.1 kg, potassium chloride(K2O≈60%)0.15~0.3 kg, magnesium sulfate(MgO≈16%)0.1~0.5 kg, and total fertilizer inputs of one rubber tree per year is about 1.3~2.3 kg. The study made a exploration of soil testing formula fertilization popularization in private rubber plantation under the support of GIS.
Key words Rubber tree;Nutrient diagnosis;Soil fertility;Precision fertilization
doi 10.3969/j.issn.1000-2561.2014.10.028
目前,橡膠樹測土配方施肥技術主要應用于國營農場,而在民營膠園的應用率非常低,絕大多數膠農不知道如何科學施肥;與此同時,民營橡膠種植分散,普遍重割輕管,且管理水平參差不齊(有些施肥,有些不施,有些施肥多,有些施肥少)[1],造成不同膠園之間土壤肥力差異很大。近年來中國民營橡膠增長迅速,截至2012年民營橡膠種植面積已達68.93萬hm2[2],占全國膠園總面積的60.96%。但膠農施肥缺少有針對性的指導,已經嚴重限制了民營膠園產量的進一步增長以及膠園的可持續發展。通過營養診斷確定膠樹營養水平是制定合理施肥配方的基礎,然而橡膠種植面積廣,膠園土壤養分差異明顯等因素為精細化的施肥推薦帶來了困難。GIS的地統計與空間分析功能可以通過有限數量的采樣點推算未采樣區域養分狀況,這就為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大面積推廣應用和精細化施肥配方制定提供了技術支持。GIS在橡膠樹施肥配方制定中已得到廣泛的應用。黎小清等[3]基于GIS在西雙版納東風農場構建了橡膠樹施肥數據模型。孫君蓮等[4]應用GIS在海南國營農場建立起橡膠樹精準施肥數據庫。陳贊章等[5]基于WEBGIS建立的橡膠樹精準施肥系統,把施肥單元由百平方千米減小到平方千米,提高了施肥的精準度。唐群鋒等[6]在海南龍江農場的田間試驗,證明了配方施肥與常規施肥相比,能夠達到增產增收的效果。
本研究以海南省儋州市民營膠園為例,針對民營橡膠園廣泛種植的RRIM600橡膠樹品種,應用ArcGIS軟件,結合民營膠園葉片和土壤養分分析數據,給儋州市民營膠園制定出精細化的施肥配方,對GIS支持下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在民營膠園的推廣應用進行探索。
1 材料與方法
1.1 研究區域概況
儋州市地處東經108°56′~109°46′,北緯19°11′~19°52′,屬熱帶季風氣候,一年有干濕兩季,5~10月為雨季,11月至下一年4月為旱季[1],年均降水量約1 500~2 000 mm,且70%在雨季,相對濕度80%以上,年平均日照在2 000 h以上,年均溫度23~25 ℃[7];多山地和丘陵,但海拔普遍低于200 m,整體呈現東南高、西北低的走勢[8];成土母質主要為玄武巖、花崗巖、砂頁巖,土壤多屬于濕潤富鐵土或濕潤鐵鋁土[9-11]。
1.2 方法
1.2.1 樣品采集 橡膠樹葉片采集:2008~2012年間每年7~10月份,在儋州市那大、雅星、藍洋等鎮部分行政村開割民營橡膠園,以戶為單位作為采樣單元,每個行政村選取5~10戶,均勻分布,用GPS記錄經緯度與海拔。主要采集廣泛種植的RRIM600橡膠樹品種,定植年度處于1988~1990年之間。采集開割橡膠樹樹冠下層主側枝上成熟的頂篷葉,取基部生長正常的復葉,去掉兩旁小葉,留下中間小葉;每蓬采3片小葉,每株橡膠樹采生長位置對稱的兩蓬;每個小區“S”型采集10株樹,即每個小區采集60片小葉混合作為一個樣本[12],一共采集了葉片樣本441個。
土壤樣品采集:2008~2012年間每年7~10月份,在儋州市那大、雅星、藍洋等鎮部分行政村民營橡膠園采樣,以行政村劃分區域,按行政村面積大小確定采樣單元數量,一般每個行政村3~5個采樣單元,用GPS記錄經緯度與海拔。采樣單元內采用S形布點法,垂直取表層0~20 cm土壤,每個采樣單元采10個點,作為一個混合樣,共采集樣品491個。
1.2.2 樣品化驗分析 葉片主要分析氮、磷、鉀、鈣、鎂等元素的干重含量,其中,氮含量采用H2SO4-H2O2消煮-納氏比色法測定;磷含量采用H2SO4-H2O2消煮-鉬銻抗比色法測定;鉀含量采用干灰化-火焰光度計法測定;而鈣和鎂都采用干灰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法)測定。
1.2.3 配方單元確定 施肥單元是指土壤養分狀況相近,耕作管理水平相同的地塊[13]。儋州民營膠園管理和施肥水平參差不齊,導致不同膠園之間土壤肥力差異明顯,這就要求制定的配方要更加有針對性,也就是要更加精細化。為此,本研究將行政村作為配方制定單元,這也與測土配方施肥中規定的管理單元是一致的,便于生產管理。
1.2.4 養分圖生成 運用ArcGIS9.3的Geostatistical Analyst功能,對各養分數據分別進行正態分布與趨勢檢測,之后采用地統計軟件GS+7.0對養分數據進行半方差函數模型擬合,再利用ArcGIS9.3中的普通Kriging插值算法生成各養分的空間分布圖。
采用Excel 2007進行數據的統一錄入,采用拉依達準則法[15]剔除數據異常值;采用SPSS Statistics 17.0進行數據描述性統計分析,并對數據進行正態分布情況檢驗;采用GS+7.0對數據進行半方差函數擬合,確定半方差函數模型及其參數;采用ArcGIS 9.3進行空間插值,并生成相關養分圖。
2 結果與分析
2.1 橡膠樹葉片與土壤養分統計分析
儋州市民營橡膠葉片采樣統計信息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氮、磷、鉀、鈣、鎂的變異系數均在10%~100%之間,屬于中等強度變異。氮和鎂的平均值都低于正常水平下限,磷的平均值正好處于正常水平下限,表明膠樹氮、磷和鎂元素含量較低;而鉀和鈣平均值均略高于正常水平上限,表明膠樹鉀和鈣元素的含量相對較高。
根據《熱帶北緣橡膠樹栽培》所規定葉片養分含量分級標準[14],儋州市民營橡膠葉片采樣點養分含量分級情況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氮、磷和鎂缺乏與極缺乏比例之和分別占總比例的57.82%、57.6%、65.53%,而鉀和鈣處于正常水平以上(包含正常水平)的比例分別占總比例的77.78%和96.38%,這就進一步證實了儋州市民營膠園膠樹氮、磷、鎂含量缺乏,鉀和鈣含量豐富的情況。
儋州市民營橡膠園土壤養分統計狀況如表3所示,與適宜橡膠樹生長的土壤養分含量標準[14](全氮含量約為0.8~1.4 g/kg,有效磷含量約為5~8 mg/kg,速效鉀含量約為40~60 mg/kg,有機質含量約為20~25 g/kg)進行比較,發現儋州市橡膠園土壤全氮和有效磷含量均值均處于正常含量水平,而有機質和速效鉀含量均值均低于正常含量水平,土壤中交換性鈣、鎂的豐缺不能僅靠其絕對值來衡量,需要結合與其他交換性鹽基離子的比值關系來確定(如:鉀鈣比,鉀鎂比)。從變異系數看,這些土壤養分的變異系數都在45%以上,表明儋州市民營膠園土壤養分變異較大。
2.2 地統計空間分析
2.2.1 數據正態分布檢驗 數據服從正態分布是進行地統計分析的前提,可利用單樣本K-S檢驗驗證數據是否服從正態分布。表4表明葉片樣品氮、鉀、鈣和鎂服從正態分布(K-S值>0.05),而磷則不服從(K-S值<0.05)[16],但進行對數轉換后,磷服從正態分布。
表5顯示土壤全氮和有機質服從正態分布(K-S值>0.05),而有效磷、速效鉀、交換性鈣和交換性鎂均不服從正態分布,但進行對數轉換后都服從正態分布。
2.2.2 葉片與土壤半方差分析 表6為葉片氮、磷、鉀、鈣和鎂的半方差模型及其參數,可見氮、鉀和鈣為指數模型、而磷和鎂分別為球狀模型和高斯模型。氮、磷、鉀的變程均在3 600~4 000 m之間,而鈣和鎂的變程較大,分別為178 830 m和123 149 m。氮、磷、鉀、鎂的塊金值與基臺值比值均小于25%,而鈣塊金值與基臺值比大于25%,表明葉片中氮、磷、鉀、鎂元素具有強烈的空間自相關性,而鈣則具有中等空間自相關性。
表7為土壤養分的半方差模型以及參數,可以看出土壤全氮、有效磷、有機質和交換性鎂半方差模型均為指數模型,土壤速效鉀的半方差模型為球狀模型,土壤交換性鈣為高斯模型。全氮、有機質變程較大,分別為73 770 m、15 150 m,交換性鎂變程居中,為9 330 m,有效磷、速效鉀和交換性鈣變程較小,在3 500 m到5 670 m之間。全氮、有機質、交換性鈣的塊金值與基臺值比值處于25%~75%之間,有效磷、速效鉀和交換性鎂的塊金值與基臺值比值小于25%,表明土壤中有效磷、速效鉀、交換性鈣具有強烈的空間自相關性,變異主要受氣候、母質、地形等自然因素的影響,全氮、有機質和交換性鎂空間自相關性中等,其變異受到自然因素與外在因素共同影響。
2.2.3 葉片與土壤養分空間分布 從圖1可以看出儋州市民營橡膠樹葉片養分含量在空間分布上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就葉片氮含量而言,其在南北方向上呈現中部高、兩側低的態勢,中部地區葉片氮含量多數在2.9%~3.2%之間,南北部地區則低于2.9%。葉片磷含量則呈現西部高于東部的分布規律,西部地區磷含量在0.23%~0.27%,然后逐級向東遞減,東南部最低區域磷含量低于0.18%。葉片鉀的含量整體約在1%~1.5%之間,在中部部分地區島狀分布著一些區域,葉片鉀含量在0.9%~1%范圍內。葉片鈣在東南和西北兩側含量高,約1.3%,中部含量較低,約0.6%~1%,呈現峽谷狀分布。葉片鎂含量表現為中部地區較高,約0.35%~0.45%,向東西方向遞減,東南部地區葉片鎂含量最低,低于0.27%。
圖2為儋州市橡膠園土壤養分空間分布情況,可以看出,土壤全氮含量表現為西部和中部低,約0.4~0.8 g/kg,東南部與東北部較高,約1.4~1.8 g/kg。從整體上看土壤有效磷含量多在8~16 mg/kg范圍內,但部分地區成島狀分布,存在一些有效磷含量大于16 mg/kg或低于5 mg/kg的區域。土壤速效鉀含量則呈現西北高,約在120 mg/kg左右,東南低,低于40 mg/kg的態勢。土壤有機質含量分布規律與全氮相似,中部和西部較低,在15 g/kg以下,東北部較高,約20~40 mg/kg。土壤中交換性鈣和交換性鎂的分布情況都較為散亂,但都表現出南北部高,中部低的變化規律,交換性鈣含量最高可達1 800 mg/kg以上,最低則低于400 mg/kg;交換性鎂最高地區在300 mg/kg以上,最低約40~60 mg/kg。
2.3 配方制定
首先利用葉片養分數據結合公式(1)對需肥量進行初步計算,然后再根據《熱帶北緣橡膠樹栽培》中規定的正常生長橡膠樹葉片養分含量間比值范圍確定橡膠樹葉片養分之間的比例是否平衡,若養分比例不平衡,則需將初步計算的需肥量進行調整,最后再參照橡膠樹立地土壤養分狀況,對需肥量進行最后調整,這是因為有時候按照葉片診斷結果會發現膠樹養分缺乏,但土壤中該養分含量卻比較豐富,這就有可能是由于土壤結構不良限制了根系的發育,進而引起的膠樹養分缺乏,這時候就不能增加施肥量,而是應該改良土壤結構,通過三方面協調結果,最終確定橡膠樹實際需肥量。
以上為儋州市適宜種植橡膠的146個行政村制定自己的施肥配方,并計算出相關肥料品種的施用量。施肥配方及每株橡膠樹每年施用尿素(N≈46%)、過磷酸鈣(P2O5≈12%)、氯化鉀(K2O≈60%)、硫酸鎂(MgO≈16%)推薦情況如表8所示。
對相同養分配比進行合并之后,儋州適宜種植橡膠的146個行政村一共需要32個養分配比,配方1 ∶ 0.4 ∶ 0.5 ∶ 0.1適用于23個村,為最大養分配方。施肥配方在空間上的分布情況如圖3(注:圖中已將擁有相同施肥配方的村鎮合并為相同圖版,并用相同圖列表示)所示。
3 討論與結論
橡膠樹營養診斷是施肥配方制定的基礎,采樣化驗分析是橡膠樹營養診斷的前提,受到時間、人力、物力多方面的限制,采樣是一項費時、費力、耗財的工作,通過GIS的空間分析功能可以在有限采樣點的基礎上推算未采樣區域養分指標,GIS為測土配方施肥的大范圍推廣提供了技術支持。本研究在GIS的支持下以有限的采樣點獲取了整個儋州民營膠園的土壤和葉片養分空間分布狀況,并結合葉片營養診斷,參考葉片養分比例與立地土壤養分狀況,對橡膠樹需肥量給予更加合理的計算。此種配方計算方法具有方便快捷,可操作性強的特點。相比傳統4種土壤上的橡膠樹專用肥,本研究所制定的施肥配方更加精細(以行政村為單元),更能體現出研究區域橡膠樹實際需肥量。據農業部《06規程》大田橡膠樹施肥量參考量,結果顯示,開割橡膠樹每年每株需尿素0.68~0.91 kg,過磷酸鈣0.4~0.5 kg,氯化鉀0.2~0.3 kg,硫酸鎂0.15~0.2 kg;本研究中的施肥建議每株橡膠樹每年施尿素0.4~0.7 kg,過磷酸鈣0.5~1.1 kg,氯化鉀0.15~0.3 kg,硫酸鎂0.1~0.5 kg,每種肥料的施肥量變化范圍均比《06規程》規定的大,這就充分體現了儋州市民營橡膠園土壤與葉片養分變異大的事實,也再次證明了進行更加精細化配方制定的必要性。
需要指出的是基于GIS所制定作物施肥配方的精準程度受到采樣數量以及采樣點分布情況的影響,為進一步提高施肥配方的精準程度,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加大采樣數量,并注重提高采樣點空間分布合理性,提供高采樣的數量與質量。
本研究針對民營橡膠園土壤肥力差異大的事實,利用ArcGIS軟件地統計功能對未采樣地區橡膠葉片養分推算,綜合橡膠樹葉片營養診斷結果以及膠園土壤養分信息,制定出更加精細化的施肥配方,并給出具體的肥料施用量,方法切實可行,易被農戶接受,為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在民營膠園的推廣應用作出了積極有益的探索。
參考文獻
[1] 祁棟靈, 黃月球,王秀全. 民營膠園植膠狀況調查與初步分析——以海南儋州地區植膠農戶調查為例[J]. 熱帶農業科學, 2011, 31(12): 75-77,83.
[2] 邢 民. 2012年天然橡膠產業要點述評[J]. 世界熱帶農業信息, 2013(01): 1-3.
[3] 黎小清, 徐凌翔, 李春麗, 等. 東風農場橡膠樹施肥GIS數據模型的建立和數據處理[J]. 熱帶農業科技, 2012, 32(04): 5-7, 26, 47.
[4] 孫君蓮, 張培松, 胡懷謹,等. 國營農場橡膠樹精準施肥數據庫的構建[J]. 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 2009(04): 33-36.
[5] 陳贊章, 羅 微, 林清火. 基于WebGIS的橡膠樹精準施肥信息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 中國農學通報, 2008(07): 473-477.
[6] 唐群鋒, 覃姜薇, 趙春梅,等. 橡膠園優化施肥配方在海南龍江農場應用的經濟效益分析[J]. 廣東農業科學, 2013(15): 82-84.
[7] 祁棟靈, 黃月球, 王左昌,等. 海南省儋州市民營橡膠發展現狀及科技需求分析[J]. 中國熱帶農業, 2009(04): 33-36.
[8] 楊昭君, 韋家少, 何 鵬,等. 海南省儋州市橡膠園土壤鉀素空間變異特征[J]. 西北林學院學報, 2010(05): 41-44.
[9] 陳志誠, 趙文君, 龔子同,等. 海南島土壤發生分類類型在系統分類中的歸屬[J]. 土壤學報, 2003(02): 170-177.
[10] 陳志誠. 海南島地形-母巖(母質)單元與土壤系統分類類型關系及其在編繪土壤圖中的應用[J]. 土壤學報, 2003(05): 641-650.
[11] 梁繼興. 海南島主要土壤類型概要[J]. 熱帶作物學報, 1988 (01): 53-72.
[12] 黃 艷. 我國現代膠園膠樹營養診斷葉片采樣時間的研究[D]. 海口: 海南大學, 2010.
[13] 張書慧, 馬成林, 吳才聰,等. 地理信息系統在精確農業變量施肥中的應用[J]. 農業機械學報, 2003(03): 92-95.
[14] 何 康, 黃宗道. 熱帶北緣橡膠樹栽培[M]. 1987. 廣州: 廣東科技出版社, 1987: 207-208.
[15] 張 敏, 袁 輝. 拉依達(PauTa)準則與異常值剔除[J]. 鄭州工業大學學報, 1997(01): 87-91.
[16] 張久明, 匡恩俊. 哈爾濱市城市土壤重金屬空間分布特征及相關分析[J]. 東北農業大學學報, 2010(07): 5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