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屆三中全會繪就了全面深化改革路線圖。下一步,關鍵是把全會精神不折不扣落實到行動中。
抓好全會精神貫徹落實,一方面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大膽實踐,正確處理中央和地方、全局和局部、長遠和當前的關系,正確對待利益格局調整,大膽試、大膽闖;另一方面,也要看到重大改革舉措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必須把握大局、慎之又慎、穩中求進。兩相結合,才能做到行之有效、行之久遠,積小勝為大勝。
與過去相比,今天改革的關聯性互動性明顯增強。如果各領域改革不配套、各方面改革措施相互牽扯甚至相互抵觸,全面改革就很難推進下去。正因如此,我們要統籌謀劃深化改革的各方面、各層次、各要素,注重推動各項改革相互促進、良性互動、協同配合,堅持整體推進。只有各項改革舉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實施過程中相互促進、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才能產生協調共振,形成改革合力。
沒有廣泛共識,改革就難以順利推進,也無法取得全面成功。應當看到,當前我國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凝聚改革共識難度加大,統籌兼顧各方利益任務艱巨。然而,越是思想認識不統一,就越要善于尋求最大公約數,越應該下更大力氣去凝聚共識。做好“求同”與“存異”,在深化改革上形成聚焦點,就能有效解決思想認識上的差異,為改革掃路清障。
把藍圖變成現實,離不開領導責任的落實。貫徹落實全會決定,關鍵是要有重點、有步驟、有秩序抓好落實和推進工作,務求必成。各地區各部門要根據中央統一部署,抓好涉及本地區本部門重大改革措施的組織實施,把自上而下的改革和自下而上的改革結合起來,強化監督檢查,抓好跟蹤督辦,建立定期評估機制,及時分析查找存在的問題和原因,增強改革的針對性、科學性、實效性。
全面深化改革,關系黨和人民事業前途命運,關系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事關全局,影響深遠。以強烈的進取意識、機遇意識、責任意識,不斷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為改革提供堅強組織保障,中國號巨輪一定能乘風破浪、穩步向前。
——摘自《人民日報》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