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青
【摘要】文章結合教學實踐,對信息時代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進行了初步探索,認為運用多媒體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新力,還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解決難點,拓展學生學習空間,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升語文素養。
【關鍵詞】多媒體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 想象力和創新力 知識面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1-0060-01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多媒體的運用與課程整合已成為當今教育的一個熱點。語文學科作為一門與社會、生活緊密聯系的基礎學科,也必然要迎合這一發展趨勢。而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又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如今,信息時代人們的閱讀正面臨著新的挑戰,即“無限的書籍對有限的閱讀時間的挑戰;成幾何級數膨脹的信息對讀者原有接受能力的挑戰;大量新知識對讀者理解能力的挑戰。”它向人們展示了一個嶄新的、廣闊的學習世界,并為任何愿意獲取知識的人提供了學習的機會。受網絡文化熏陶成長起來的年輕一代,他們的思維方式、學習方式和閱讀習慣都與以往的學生有很大不同,這種前所未有的發展態勢,正在改變著人們傳統的學習和思維方式,信息化社會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么,面對這樣的學生,這樣的信息環境,我們的語文閱讀教學應如何開展呢?
一、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閱讀教學非常注重詞句的理解和文章的賞析訓練,而學生對詞句的理解和文章的賞析需要一定的情境支持,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充分利用多媒體營造生動多彩、生情并茂的情境,以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啟發學生的奇思妙想。如在用課件執教葉圣陶先生的《蘇州園林》時,用多媒體展示拙政園、蘇州留園、滄浪亭、網師園、獅子林的圖片,播放古箏曲,教師以導游的身份向學生介紹各名園的歷史及特點,在這悠遠、柔和的詩情畫意中,引導學生漸入情景,給學生一種安謐精美的享受,喚起學生對閱讀文本的渴望。
二、運用多媒體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
在語文課堂中,我們應達到“一千個讀者心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效果。想象力是創新的翅膀,有豐富想象力的學生,大多具有創新能力。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有利于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豐富學生想象力。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教學《安塞腰鼓》一課中,我靈活運用多媒體技術,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其做法如下:運用多媒體播放一段“安塞腰鼓”表演視頻,畫面展現出腰鼓場面的壯闊、雄渾、激越、豪放的恢弘氣勢。學生在頭腦中把精美的文字化為生動可感的視覺形象,展開豐富的想象,體會作者對高原的熱烈頌歌。看著這一幅幅畫面,學生完全沉浸在課文情境之中,接著,教師拋出點撥式質疑:安塞腰鼓好在哪里?請同學們讀課文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大膽的讀出來,并把你的理解、感受、想像痛快的講出來。可以采用這樣的句式來說:我喜歡▁▁▁,因為▁▁▁。學生馬上被這一有創意的設計吸引過來,展開大膽而有創造性的想象,有的從腰鼓表演(課文內容)方面說,如:我喜歡“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一句,因為作者借助比喻和排比的翅膀,把腰鼓舞壯闊、豪放火烈的場面寫的別致感人,使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有的從課文的表現形式說,如;我喜歡“好一個安塞腰鼓”一句,因為它反復出現,使文章層次分明,充分表達了對安塞腰鼓的贊美之情。這些富有創見性的見解,無疑得益于我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營造的良好教學氛圍。由此可見,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讓學生綜合適應多種感官接收信息,不僅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還有助于勤于思考、勇于發現、善于總結、敢于創造的閱讀習慣。
三、運用多媒體幫助理解課文,解決難點
網絡世界多姿多彩,給學生的閱讀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天地。閱讀過程中,師生可以共同上網查找資料,既方便學生閱讀理解感悟,又能幫助學生豐富語言積累、理解課文、解決難點。如學習《觀潮》一課時,學生從來沒見過錢塘江潮的盛景,感覺不到錢塘江潮的奇偉壯麗,體會不到課文語言描寫的精彩之處,更談不上學習語言、積累語言了,感情也不易與課文融合。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讓學生點擊主題網站,錢塘江潮雄偉壯觀的景色呈現在學生的面前,圖片、視頻、文字介紹……學生面對弄潮兒“出沒于鯨波萬仞”的矯健身姿,驚嘆不已。“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學生領略到錢塘江潮的不凡魅力后,再去讀課文中的詞句時,感情已經上升了一個層次。心中有了景,閱讀過程中再進一步想象、發揮、感受,反復品味,涵泳咀嚼,沉浸其中,語文學習便到了最佳境界。學生借助圖片、視頻給予的直觀、形象的視覺沖擊,理解了課文的重點,也突破了課文的難點。
四、運用多媒體增加課堂容量,拓寬學生視野
語文是一門基礎課,也是一門綜合課可以說它包羅萬象。教學中要接觸到各門學科,各種事物。而多媒體教學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將與課文有關的內容導入課堂,加大課堂的知識容量,拓寬學生的視野。如:上《化石吟》這篇文章時,應向學生展現億萬年前化石奇幻的生物世界、介紹什么是化石、化石的作用、化石形成的原因、以及詩歌的韻律、結構特點等的知識,它們涉及到有關生物、文學知識……,教師在互聯網上能很容易的找到這些知識,在通過制作課件又能很直觀的展現給學生。還可以讓學生自己查找有關化石的趣聞、文章詩賦、“發展進化”的名言等各種資料,從而增加課堂容量,拓寬學生視野,提升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五、運用多媒體加大課外閱讀量,增大學生的知識面
新課標對學生的閱讀提出了如下要求: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顯然這是個不低的要求。讓學生把大量的課外書籍都買回家是不現實的。信息技術中的電子圖書庫,可以很好地解決學生讀課外書難的問題。電子閱讀是一種低成本高效率的閱讀方式。在線閱讀,學生可以圍繞一定的主題,按照非線性路徑閱讀大量的有關文本主題的課外讀物,增加課外知識的積累,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語文閱讀教學和信息技術的整合使語文文化的內蘊融入于現代電子信息技術之中,將傳統的學習環境重新構建為一種新的學習環境,學習方式更先進,學習內容更豐富,這樣的教學是培養21世紀綜合型人才的搖籃,它使語文閱讀教學更煥發出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