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袁瓊
【摘要】當“新課程標準”推進過程的關注點逐漸從熱熱鬧鬧的形式回歸到實實在在的本質時,我們對課堂教學的評價也逐漸從豐富多彩的環節轉移到教學實實在在的評定的效果上來。張慶老師提出了小學語文教學要“倡簡、務本、求實、有度”的八字方針。其中在“求實”的闡述中張慶老師就談到現在我們的教學要真實,教學方法要樸實,訓練要扎實,還語文教學一個真實的課堂,讓學生真正成為語文課堂上的主動參與。本文從放手讓學生去“讀”、“問”、“講”、“動”、“練”五個方面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學生 課堂教學 讀、講、問、動、練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1-0066-01
“不看廣告,看療效”——這是一句經典的廣告詞,它告訴我們一個簡單的道理:療效才是人們選擇藥物的關鍵。課堂教學行為的選擇與之同理——不看花哨,看有效。那么,如何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角呢? 如何能讓課堂教學行之有效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來實現。
一、放手讓學生去“讀”,以讀促思
語文教學要尊重學生獨特的感悟、體驗,學生對課文文本的見解就主要來源于多讀書。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應該注意學生的讀的訓練,這既是一種技能,又是一種理解文章的很好的方式,讀法各異,根據相應的情況,可以分為齊讀、有角色的扮演人物的對話,有音樂的朗讀文章、引讀、伴讀、小組比賽讀等多種方式的結合在一起誦讀文章。在讀的方式的不同中,也旨在培養學生的感情,只有情感深了,文章才不會讀錯,文章才理解的深厚。我們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感情。
例如《鼎湖山聽泉》是一篇文字優美、感性與環境渲染美好的課文。在上課的時候,可根據“初讀感知——熟讀領略——細讀體味——記憶背誦”這樣四個大步驟來完成相應的誦讀的部分,不僅給學生以朗讀美麗,還應該給學生以視覺的享受,同時可以放一些相關的音樂,使學生學會欣賞相關的片段和對應的畫面。在朗讀的時候,可以告訴學生靜靜的閉上雙眼,在音樂與文字間開始細細的品味相關的效果和感受,眼前可以出現相關的湖水的一些畫面,然后通過綠叢叢的草叢的,穿過相應的樹林和古木,去感受泉水的輕盈和透徹。這種方法不僅讓學生感受到了相應課文所表達的思想的感情,也透徹出相應的思維與藝術的碰撞,使學生更加的喜歡這門課。
二、放手讓學生去“問”,以問化疑
愛因斯坦曾說:“問題的提出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語文的教學的目的不是相關的講授某些的知識的理論,而是培養學生學會發現問題的能力,使同學提出更多的問題。“實踐是最好的老師”,要讓學生學會質疑,鼓勵學生勇于發現問題。因此,課堂上教師要放手把問的權利讓給學生,讓學生多問。對學生的疑問,教師要積極鼓勵、引導。例如:教學《我也是普通一兵》一課,可引導學生針對課題質疑,有的學生會提出這樣一個有價值的問題:為什么不是“我也是一個兵”加普通,強調什么?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產生問題然后解決問題的循環的過程,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隨時會產生各式各樣的問題,對學生產生的問題教師要在“容提”的時間范圍內助學生解決。
三、放手讓學生去“講”,以講激趣
新課程標準下的課堂教學強調個體的自主感悟,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老師在課堂的精講也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老師在課堂上的對于某些文字的運用,和對某些句段的賞析的情況下,不僅可以啟發學生,而且還可以傳授給學生,如何運用這樣的藝術手法,我們明白相應的條件的產生,一定可以做到某些邏輯的關系的推理,老師應該在講的動作上應該神采飛揚,做到人到神到的經典的解析的過程。如在理解《小鎮的早晨》 ,我設計了一項這樣的內容,就是如何品味小鎮的安靜,如果要是讓你寫,你會怎么樣襯托出小鎮早晨的“恬靜”?這個詞匯如何解析,早上,河水是靜靜的流淌,老人出去,鳥兒歡叫,孩子們上課,馬車走過,一切景語皆情語,小鎮早晨的第一感覺就一下子出來了,部分的內容還可以涉及到小鎮的“美”,清晨小鎮是最美新鮮的,露珠打在草上,花朵綻放,朝陽初升。思想感情的流漏出來,要求學生在小組討論后,講出自己對這些詞匯的理解,并說一下自己心中的早晨是什么樣的,是給你什么樣子的感受,有些學生會很投入的講解清晨的很多的景象和感受,甚至有些同學講的激動了跑到黑板上,把自己所想象的畫出來,和大家一起探討,在此基礎我們在努力的講解課文中的內容,并且努力的告訴字句的邏輯感情。
四、放手讓學生去“動”,以動探知
求實,是語文教學中一個基礎的內容,我們應該根據相應的情況,準確的判斷在課堂的內容是否應該給學生更多的表現,而不是一味的老師在灌輸相關的知識,我們知道相應的對點應該有些地方可以說說自己的理解,不必要把課堂的全部的內容交給學生,課堂是老師的的舞臺,更是學生的舞臺,邀請學生應該積極的去運用相應的知識,進行知識的解答,老師只是在其中起到相應的指導和梳理的作用,沒有任何其他的要求,讓學生多表現自己,不要害怕他們說不好,要積極的鼓勵他們,也許時間的問題還是存在,但是相關的表現是會隨著時間慢慢的推移出來的,這樣學生的能力就越發的提高和改善。教學《讓我們蕩起雙槳》、《老師,您好!》一課就可以讓學生們唱一唱,在美麗的歌聲中,學生不覺地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動”起來,學得有滋有味,有聲有色,這才是真正意義的語文課堂教學。
五、放手讓學生去“練”,以練固知
練習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練習,教師可以反饋教學信息,調控教學;通過練習,學生可以復習鞏固新知,獲得技能。然而,現在的語文課堂往往只是老師講,學生聽,練習常常被擱至課尾,拖至課外,教學信息不能及時反饋,學生的知識得到及時鞏固。為了改變這種“君子動口不動手”的現象,教師必須在課堂上進行實實在在的訓練,當然在訓練前我們要優化課堂練習設計,讓學生在教師創設的練習活動中,既動腦,又動手,真正當上學習的主人。另外練習活動中,教師要讓每個學生都有練習的機會,都樂于練習,讓學生在練習中深化知識的學習能力培養。
總之,在新語文課程標準基本理念下的語文課堂教學研究應該避免花哨,留下實效,我們的語文教學要用自己的腳去走自己的路。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角,教師應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努力構建開放而有效的語文課堂,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感受到在樂中學,在學中樂,感覺到課堂不是一個苦惱的場所,而是一個師生平等的、民主的、和諧的、生動活潑的樂園,促使學生沿著“我想學—我要學—我能學—我會學—我會創新”的路子走下去。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課程標準》 2011年度最新版
[2]張慶.倡簡·務本·求實·有度《七彩語文·教師論壇》 2010年第5期
[3]劉松綽.《小學語文教學研究》 江蘇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