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美麗鄉村”創建活動典型人物推介投票已經開始,按照活動的要求,要推出科技之星、沼氣之星、環保之星、致富之星、文明之星和農民滿意的農技員(以下簡稱“五星一員”)等典型人物。咋一看有點不解,所謂美麗鄉村,從字面上理解,重在“美麗”二字,山美水美環境美。而這“五星一員”之中,與之關系最密切的也就是“沼氣之星”、“環保之星”和“文明之星”三員,至于“科技之星”、“致富之星”和“農民滿意的農技員”,似乎與活動主題關系不大。
美麗鄉村之“美麗”,該有兩個層次上的含義。一個是外在之美,村容是否整潔,環境是否優雅,設施是否齊備,民風是否淳樸。另一個則是內在之美,集體經濟搞得怎樣,有沒有一定的集體經濟積累?農民增收搞得怎樣,是不是達到了小康的標準?社會保障搞得怎樣,能不能做到無后顧之憂?
外在之美,只需投入一定的資金,實現起來并不困難,內在之美實現起來卻不那么容易。而內在之美,在美麗鄉村的創建過程中尤為重要。美麗鄉村創建的三大要求是“生產、生活、生態”,生產要發展,生活要富裕,生態要美好,“生產”始終是放在第一位的。因為生產不發展,農民掙不到錢,就不能過上舒心的日子;生產不發展,村級集體沒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哪里還有錢去改善環境?因此發展生產是美麗鄉村創建的基礎。
發展生產靠什么?一靠政策,二靠科技。這些年黨的強農惠農政策接連出臺,為農村發展生產、農民增收致富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保障,在此情況下,科技的作用便愈顯重要。從宏觀上看,我國糧食生產連續十年保持豐收的良好勢頭,得益于一大批優良品種和重大集成技術在生產實踐中得到很好的推廣和應用。而對于農民來說,正是那些“農民滿意的農技員”為他們帶來了先進實用的農業科技知識,農技員傳授的每一項技術,解決的每一個問題,都會給他們那一畝三分地增添幾分豐收的喜悅,并培養出一個個“科技之星”和“致富之星”。由此可見,無論是對國家的糧食生產,還是對農民的現實收入,科技的作用功不可沒。
——王玉琪/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