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福海
【摘要】語文課堂是培養學生積極心理很好的平臺,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這塊陣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幸福感、成就感和耐挫力,從而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
【關鍵詞】語文課堂 學生 積極心理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1-0070-02
積極心理學( Positive Psychology) 是當前美國心理學界興起的一個新的心理學研究領域。它是利用心理學目前已比較完善和有效的實驗方法與測量手段,來研究人類的力量和美德等積極方面的一個心理學思潮。[1]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系教授馬丁·塞里格曼說:“積極的力量讓幸福可以永恒。 積極心理學的目標是催化心理學從只關注于修復生命中的問題到同時致力于建立生命中的美好品質。”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幸福感、成就感,使他們主動地接受學習、快樂地自主學習,從而點燃生命的激情,讓學生美好、積極的品質得到更好而充分地表現,有著積極的重要意義。
一、愉快教學,營造積極的課堂心理氛圍
良好的課堂氛圍,能使學生在課堂上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狀態,在輕松、愉快、歡樂的氣氛中學習。課堂上,教師應努力營造和諧、民主、健康的學習氣氛,重視師生之間那種積極的、融洽的情感交流。樹立民主意識,真誠地與學生平等交往與交流,充分考慮學生的意愿,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使他們產生一種自覺進取的健康心態,個性品質也得到很好地發展。[2]
山東茌平杜郎口中學的經驗值得效仿:砸掉講臺,一切學生說了算!想說就說,想唱就唱,想跳就跳,沒有壓抑,沒有限制。學生自主地學、合作地學充滿課堂,讓學習成為一種快樂。
語文教學很大程度上注重的是形象思維,讓學生無拘無束地正確地讀,然后盡情地感受和領悟。學生的積極性得到了最大地調動,形象思維也將會很好地發揮。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是和諧的、民主的,也是自由而歡愉的。學生無拘無束,心理沒有障礙,發言積極,回答問題踴躍,充分體現了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心理,從而使教學達到最佳效果。
二、表揚鼓勵,激發學生的積極心理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說:每個人在出色完成一件事后都渴望得到別人對他的肯定和表揚。這種表揚就是激勵人的上進心,喚起人的高漲情緒的根本原因。教育學心理學告訴我們,每一個人本能地渴望得到別人的表揚和鼓勵,因為表揚和鼓勵都能給人一種自信,有了自信才會有動力,有了動力,才能激發學生的潛力。所以,成功的語文課堂,離不開語文教師對學生的表揚和鼓勵。
北京市四中全國著名特級教師丁蓉老師就說,老師的一句話可以成就孩子的一生,也可以毀掉孩子的一生。對學生而言,也許老師無意間的一句表揚,會對孩子一生產生積極的影響。在聆聽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陸仕幀教授講課時,她就講了一個有趣的“小土豆也能出國”的故事。不起眼的“小土豆”在老師長期地鼓勵和幫助下,克服了學習上的種種苦難,迎頭趕上,并一直成績優秀,終于出了國,有所建樹。
三、活動游戲,讓學生充分感受課堂愉悅心理
前蘇聯阿爾金說過:游戲是兒童的心理維生素。強調了游戲就像維生素一樣,是我們學生成長中離不開的必需品。既然這樣,我們就可以將活動游戲融入語文課堂教學。
一節課成功與否,很大程度就在于語文教師組織和駕馭活動和游戲的能力。很多學生厭學甚至不學習,關鍵原因是課堂枯燥乏味,沒有吸引力。如果課堂中巧妙地預設活動和游戲,就可以增強學生趣味性、參與性,促進學生的記憶與創造,讓學生“活”起來,“動”起來,玩中學、學中玩,寓學習于游戲活動之中,使他們在活動和游戲中獲得一種愉悅心理。
四、 自主學習,在互動中培養學生的幸福感
美國心理學家、教育學家杰羅姆·布魯納(Jerome Seymour Bruner , 1915— )認為:人的認識過程是把新學得的信息和以前學習所形成的心理框架(或現實的模式)聯系起來,積極地構成他的知識的過程。布魯納強調,在認知學習過程中要注意兒童學習的心理傾向和動機。這是教學活動成敗的異常重要因素。[3]因此,教師要充分注意促進兒童學習的內在動機,這種內在動力很大程度是通過自主學習和互動體現。因此,教師要在課堂中要激發兒童學習探索活動的最大熱情,幫助兒童維持學習探索活動的熱情。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讀、讓學生思、讓學生說、讓學生演,讓他們在活動中獲得幸福感和成就感。
五、立足語文課堂,培養學生積極的耐挫心理
積極心理的培養,在很多學校是一種空白,也是學校教育的一種缺失。很多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弱,缺少意志、毅力。在困難面前,經不起一點風春雨打。遇到風險和挫折,總是顯得很脆弱。因此,提高學生積極的耐挫心理非常重要。首先是培養學生積極地面對生活的心理意識。提高對挫折和心理沖突的忍耐力。其次是培養學生敢于耐挫的意志品質。充分利用好教材中涉及良好意志品質培養的課文,讓學生聯系實際談體會,談談如何克服學習上的困難,鍛煉自己的意志品質。[4]法國作家巴爾扎克有一句名言“我粉碎每一個障礙。” 我們應該把它作為每一個孩子的座右銘,不斷提高自己的耐挫能力。培養健康的心理,去戰勝一切身心障礙挫折,取得學習的進步和成功。
積極的心理和情緒狀態對保持或促進生理健康有很大的意義。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關注學生的積極心理,運用積極心理學的理論促進學生認知、情感、意志與行為的發展,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這是一種滲透式教育。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共同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愿每一位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SheldonM.KingL.Why Positive Psychology Is Necessary.American Psychologist , 2001 , 56 (3) : 216 -2171
[2]《中國校園導刊》2011.3《試析語文教學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李秀麗
[3]《教育過程(The Process of Education)》(1960),布魯納
[4]《現代學校心理輔導》吳增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