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海
【摘要】要從學生生理心理的發展特征去研究學生的學習活動,針對學生的特征找出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關鍵詞】英語教學 學習方法 效率
【中圖分類號】G6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1-0107-02
如何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以提高課堂效率,是我多年探討的一個重要問題。學生一天要連續上六七節課,是難以保證每節課都能全神貫注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去的。有些學生由于基礎不好,上課時思維跟不上老師的講課,顯得很疲憊,因而容易開小差,可能一節課上完了,他們也不知道學了些什么。有時候,或許由于課文太難,或許由于天氣變化,學生的上課精神狀態不佳,整節課都很沉悶:只有老師在唱獨角戲,而學生卻要么心不在焉,要么昏昏欲睡,這樣的課堂效率太差了。如果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節好課堂氣氛,老師精心準備的一堂課就被浪費了!我們應當如何使學生在疲憊中提高英語學習效率呢?
一、關注基礎欠佳的學生,從心理角度對其進行精神調節
要提高課堂效率必須著力解決“教師如何教才有效”和“學生如何學才有效”這兩方面的問題。如果教師只注重教而不注重教法和指導學生如何聽課,只是“滿堂灌”“填鴨式”,那么,課堂氣氛就會很沉悶,學生聽起來枯燥無味,興趣索然。如果教師講究教法,內容充滿知識趣味,語言幽默、生動、形象,學生就會興趣盎然,教者也會精神倍增,課堂效果也就會明顯提高。
初三的英語課不同于其他年級,由于課堂任務重,要學習的內容多,涉及的詞匯量增大,語法相對復雜,要求學生具備的相關知識面要廣,而且課時比較緊,因此,老師不可能整節課在跟學生“做秀”一般地完成教學任務。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由于不適應初三的學習,又缺乏學習英語的興趣,在課堂上容易出現無所適從、無可奈何的情況。有些人或者東張西望、無所事事,或者看其他書籍,或者干脆伏臺睡覺。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先從心理角度去幫助他們調節其精神狀態。從心理角度來說畢業生的自我意識比較強,尤其自尊心。一方面,由于學習跟不上老師的節奏,而周圍的同學卻似乎總能回答老師的問題或課堂表現積極,學習的壓力和面子問題給他們心理上帶來了自卑感。然而,他們很不愿意被別人瞧不起,潛意識中希望得到別人的承認和鼓勵。因此,老師在課堂上應多關注他們,多給予他們表現的機會。基礎欠佳的學生,也許只需要你的一個肯定又帶鼓勵且和藹的眼神就滿足了。當他們上課精神疲倦時,教師可以走到其身邊,或者提問他們一兩個簡單的問題,或者眼睛對視著他們來講課,同時用眼神提醒他們要集中精神,或者透過眼神表達“我這樣說,你明白嗎?”由于課堂上突然受到老師的關注,回答問題時又能得到大家的認可和肯定,他們心理上的“交往動機”和“成就動機”得到滿足,從而增強其歸屬感和榮譽感,改變其對學習的消極態度,提高其學習積極性,還有利于其自信心、自尊心的發展。另一方面,對于一些明顯不想聽課而精神開小差的學生,可以用一些較嚴肅的方法使他們集中精神。教師可以不點名地提醒他們要集中精神,或者走到其身邊敲敲桌子以提醒,又或者通過提問來督促他們。有時候,老師可以說一句“讓我來提問一些精神不集中或打瞌睡的同學。”然后點其中一兩個精神分散的學生的名字,讓其回答一個較簡單的問題。通常,這種做法挺奏效,能達到“殺一儆百”的效果。
二、適當插入題外話,借以發揮其課堂調節作用
對于學生的精神不佳,怎么辦呢?學生不集中精神上課,課堂教學難有好的效果。當發現大部分學生精神不振時,最好不要再喋喋不休地自顧自地講下去,否則,不但老師講得累,學生也聽得累,結果事倍功半、得不償失。這時,教師不要吝惜幾分鐘的時間來當一下“潤滑劑”,以調節學生的精神狀態。此即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功”。教師可以適當地插入一些題外話,或通過舉一些有趣的例子,來引起學生的注意力,調節沉悶的課堂氣氛。
例如,我在教一篇關于健康飲食的課文時,發現學生閱讀完課文后,已經顯得很疲倦。因為這篇文章是一篇科普讀物,生詞多,句子結構比較復雜,所以學生閱讀起來有點吃力。如果我接著平鋪直敘地講解,可能大部分學生已經昏昏欲睡了。于是,我問學生,“Do you like eating McDonald and KFC? Why?”“If you eat too much such food, what result will you have?”“Do you find any difference between the westerners figures and the Chinese figures?” “Why so?”“Which diet is healthier, the Chinese diet or the western diet?”等問題。這樣,學生開始興奮起來,七嘴八舌地討論答案。于是,很自然地我就把他們的精神和思維“引回”到課文中去,讓其在課文中找到相應的答案,再詳略有當地講解課文。學生聽得津津有味,不再覺得累了。通過例子的講解和學生的討論,學生除了對課文內容加深理解外,還學到了相關的背景知識,使一篇本來難懂枯燥的讀物變成了有趣有意義的課文。
三、變換教學方法和節奏,通過引導學生實踐來激發學習熱情
有時候,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會直接影響學生上課情緒,太難或太易都會使學生感到厭煩。學習的內容太簡單,老師還嘮嘮叨叨地不厭其煩地講解,學生會覺得索然無味;內容太難,無法理解,老師卻一帶而過,學生會覺得老師不負責任,對老師產生反感。這也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當內容容易時,教師應加快教學節奏,變換講練的角度,讓學生講解或操作,調動其學習積極性;當內容偏難時,應放慢節奏,尋找新舊知識的連結點,深入淺出,以圖突破。最好讓學生在操練中掌握知識。這樣可以激發他們的求知欲,而不是讓學生疲倦地忙于記憶一堆不易檢索和提取的知識。練習時可分層次進行,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不同要求,提高每個學生的聽課效率,讓每個學生在各自的基礎上獲得進步。英語課堂教學形式要多樣化,聽、說、讀、寫輪流進行。閱讀累了,可轉換為聽;聽累了,可轉換成說;說累了,可轉換為寫。如此動靜轉換和結合,能更有效地調動各感知器官參與學習。
總之,課堂教學中師生相互影響,教師的教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只要用心體驗學生學習的心理和感知過程,便能有效抓住影響學生聽課效率的因素。只有操縱了這些因素,才能更好地調節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效率。從而,也能夠引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