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昱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1-0177-01
初中物理教學內容主要由物理概念,物理規律及物理實驗技能等部分組成,這些內容和物理實驗都是密不可分的。中學物理教學大綱明確指出:“物理是一門實驗科學,通過演示和學生實驗,能夠使學生理解物理概念和規律的建立與實驗的關系,培養學生一定的實驗能力”。當前新課改下教育的主導思想是引導學生“人格的形成”,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積極作用,使他們在教師的引導下自我探索和研究,逐步培養學生的觀察實驗能力、思維能力、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這些能力的培養和實驗教學的加強都不無關系。因而為了更好落實新課改下的初中物理實驗教學,需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一、明確教學目標和實驗內容
現在的許多年輕教師從不閱讀教學大綱,不知大綱為何物,一味追求考試成績,提著棍棒進教室,照本宣科,信奉“嚴師出高徒”的哲理,對實驗要嘛馬馬虎虎地做一下,要嘛純粹不做,讓學生背實驗,只要學生會做相應的實驗題就行,教出了所謂高分低能的“人才”。任何事情只有站在一定的高度,胸有成竹,心領神會才能把事做好、做到位。要實實在在的教好初中物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教師必須明確相應的教學目標,教學大綱明確規定初中物理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實驗能力”;“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應該初步具備的實驗能力,主要是學會正確使用儀器進行觀察、測量和讀數,會分析實驗數據并得出正確的結論,了解誤差的概念,會寫簡要的實驗報告”。
實驗作為中學物理教學的內容之一,教師必須明確它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1.基本測量儀器的認識和使用。初中階段學生涉及的測量儀器有刻度尺、秒表、溫度計、光具座、天平、量筒、電池、開關 、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電阻箱等。教學中應強調認識和使用各種儀器的零刻度、量程、分度值等共性及各自特定的法則。
2.認真組織好初中13個學生實驗和兩個年級規定的演示實驗。條件較差、沒有現成的實驗儀器時應自力更生,就地取材,采用替代器件進行實驗。
3.力爭組織、鼓勵學生開展課本列舉的課外小實驗和小制作比賽。例如,學習固體能傳聲的知識后,引導學生課后自制土電話等。
4.創造性地增設一些小實驗,比如課本練習題中和社會與科學中涉及到的小實驗不要輕易放手,要親自做一下,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二、抓好實驗教學中的每個第一次
任何一件事,人在第一次做的時候都比較感興趣,比較認真,所以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過程中應抓好與實驗教學相關的每個第一次,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會給今后教學帶來水到渠成,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抓好第一次使用測量工具—刻度尺的實驗,學生就會懂得在今后如何觀察測量工具的零刻線、分度值、量程等共性;抓好第一次記錄實驗數據,學生就知道記錄實驗結果時必須要有數字和單位;抓好第一次分析實驗數據,學生就懂得如何由實驗數據得出結論;抓好第一次觀察演示實驗,學生就會知道如何觀察實驗,又如何由實驗現象分析得出結論;抓好第一次撰寫實驗報告,學生就懂得寫實驗報告的基本程序和要點,抓好第一次分組實驗,學生就懂得好、中、差學生如何搭配,團結協作,省時高效地順利完成今后每次實驗。萬事開頭難,抓住了實驗中的每個第一次,就是抓住了實驗教學的核心。
三、實驗教學應善于變通,善于革新
教材中有些演示實驗不是很明顯,例如在彈力這節課,證明課桌發生微小形變的演示實驗操作起來很困難,我們可以用課件來代替,也可把課本實驗裝置得到的結論等價替換,把課內的演示實驗用課后的“做一做”來代替,實驗過程既簡單,實驗現象又明顯, 把由教師演示的實驗變成由學生演示或教師和學生共同演示的實驗。例如,在進行牛頓第一定律演示實驗時,讓兩個學生配合老師一起控制斜面和小車。這樣讓學生參與到實驗過程中來,既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又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因此,實驗教學應善于變通,不能死板,墨守成規,把改革納入實驗教學的范圍是實驗教學改革的重要環節,要嚴密設計實驗,保證做到靈活革新。
四、注重實驗的科學性
物理學課本身就要求對客觀事物研究具有實事求是的精神,必須尊重客觀事實,避免主管臆斷。對實驗中細微末節現象,必須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及時抓住要點,追根尋源才能獲得重大突破。在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的教學中,對學生提出的與實驗不符的問題,教師不易否定和回避,而應因勢利導,自圓其說,解答學生疑惑,而對自己回答不了的問題,教師應在課后通過查資料,或與同行商討之后,給學生一個滿意的解釋,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作風。例如,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中,有些學生得出的結論是像和物的連線并沒有與平面鏡垂直,且像和物到鏡面的距離也不相等,對這一問題的出現,教師要引導學生,要求學生認真分析實驗操作步驟,尋找造成錯誤的原因,再重新測量,爭取得到較圓滿的結果,而不應涂改實驗數據,造成假的結果去滿足實驗目的要求。
五、注重加大隨堂實驗
在傳統的實驗教學中,主要是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課堂演示實驗一般以教師為主體,學生僅僅是旁觀者,而且很多實驗學生根本看不清,特別是后邊的學生。不同程度的限制和阻礙了學生智能和潛能的發展,直接影響學生實驗心理素質的提高,也不利于其創新能力的培養。新課改要求想法設法,最大可能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這就要加強隨堂實驗。所謂隨堂實驗是指教師一邊講解教材,一邊指導學生通過實驗對所得出的物理規律進行探索或驗證的教學方式,隨堂實驗是介于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之間的一種較新穎的教學方式。它比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更符合當今新課改的要求。原因是:1.它能使絕大部分學生手腦并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2.它能很好地與課堂內容結合,有利于學生理解和鞏固掌握所學的知識。3.它靈活機動,可以給學生更多的操作機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同時大大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例如,講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因素時,教師可讓學生利用身邊的筆盒、橡皮筋代替物塊和彈簧測力計親自探究這一問題,其效果要比教師演示而學生只觀察好的多。
六、注重創設實驗問題,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
創新教學的構成要素是研究性、引導性、發現性、歸納性等有機的結合起來,這就要求教師在實驗中創造性的應用現代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將多種教學方法進行優化組合,用“創造性的教”為學生“創造性的學”創造環境和條件。因此除了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之外,在學生的模型制作、游戲、調查小實驗活動中,也可以發展創造活動,鼓勵學生創造。
七、注重直觀、愉快實驗教學
不生論采取何種實驗課,都必須注重實驗的直觀性,還要能使學生愉快地學。初中生以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逐步形成。物理學中有一些概念、規律很抽象,光靠教師枯燥的講解會使學生乏味,很難讓學生理解,要改變現狀,教師可收集或自制相關教具、學具,在授課時演示或讓學生操作,把抽象的概念或規律直觀形象地演示出來。這樣能減輕學生的學習困難,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學生在觀察或操作中理解概念或規律,體驗學懂的喜悅。比如在講內燃機的工作過程時用汽油機的模型來講解其工作過程非常清楚,還比如天平的使用,顯微鏡的使用等,采用直觀實驗,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化解教學難度,使其專心致志的學習物理,學懂物理。豐富多彩的實驗教學能給學生以美的享受,能體驗到學習物理的快樂,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觀察實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