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李約瑟問題”辨析》之澄清對陳方正教授答復之答復

2014-04-29 00:44:03陳曉平
科學文化評論 2014年1期
關鍵詞:科學

拙文《“李約瑟問題”辨析——兼評“陳方正-余英時方案”》(簡稱《辨析》)發表于本刊2012年第5期,陳方正教授的文章《對“李約瑟問題辨析”的答復》(簡稱《答復》)發表于本刊2013年第2期。這兩篇文章都主要涉及陳方正教授的著作《繼承與叛逆——現代科學為何出現于西方》(簡稱《繼叛》)。現就《答復》給以必要的回應。

一、關于“陳方正-余英時方案”的稱謂

《答復》說:“‘辨析文將余英時教授為敝著所寫序文中的意見與該書混為一談,稱之為‘陳方正一余英時方案,又在多處將我們并稱,這造成了不必要的混亂與錯誤。例如,該文說‘陳方正和余英時把科學和技術之間的關系比作象棋棋藝和圍棋棋藝之間的關系,進而把李約瑟問題徹底消解,就完全錯誤,因為《繼叛》書中從來沒有用過兩種棋藝作比喻,更絕對沒有以之為理據來‘消解李約瑟問題。事實上,余先生雖然對敝著多所謬許,但我們的看法并不完全一致”。[陳方正2013,頁73]

為了讓讀者識別我的這種“完全錯誤”,在此轉述《辨析》中引入“陳方正一余英時方案”這一稱謂時所作的說明:“陳方正教授在其力作《繼承與叛逆——現代科學為何出現在西方》提出對‘李約瑟問題的消解方案,余英時教授在為該書所寫的序言中加強了這一方案,我們不妨稱之為‘陳方正一余英時方案。”[陳曉平2012,頁79]

顯然,我沒有說余英時方案和陳方正方案完全一樣,而是說前者“加強”了后者。不過,我認為余英時方案和陳方正方案的基本精神和思路是一致的,為了討論方便,將二者并稱為“陳方正一余英時方案”。如果陳方正教授對我的這種“并稱”不滿,我覺得他應該在《繼叛》出版之前就對余英時教授提出,即對他的棋藝比喻直接提出批評;《繼叛》作者有必要就該書的核心觀點與寫序的人進行交流和討論,特別是當寫序者的觀點與該書的核心觀點相異的時候。

在我心目中,余英時教授是一位非常嚴肅和深刻的學者,在他為一本書寫序的時候,一定是本著一種嚴肅認真的態度的。如果他知道陳方正教授對棋藝比喻持有異議,他一定會在序中做出說明的;但他沒有,而是以一種介紹該書核心觀點的口吻提出棋藝比喻的。更為重要的是,即使從《答復》的有關論述著眼,我仍然看不出,余英時教授的“棋藝比喻”與陳方正教授的觀點有何實質性的差別。為此,我們轉入下一個題目。

二、“棋藝比喻”與“報紙比喻”有實質性差異嗎?

《答復》重申了《繼叛》的一個觀點:李約瑟的“中國古代科學優勝說”“根本不能夠成立,所以現代科學在17世紀出現于西方是其古代科學大傳統發展的結果。……因此,所謂‘李約瑟問題就失去了它的特殊意義,變為席文(NathanSivin)所謂‘類似于為什么你的名字沒有在今天報紙第三版出現那樣的問題”。[陳方正2013,頁77]

不過,《答復》和《繼叛》都不否認李約瑟對中國古代技術的肯定和贊揚,只是堅持“技術”和“科學”之間是沒什么關系的。正因為此,即使把李約瑟問題從“為什么中國古代科學先進而現代科學卻落后?”改為“為什么中國古代技術先進而現代科學卻落后?”也沒有什么意義,正如“你的名字為什么沒有出現在今天報紙第三版?”一樣無聊。

既然陳方正贊成席文把中國古代科學或技術與現代科學之間的關系看作類似于“你的名字”和“今天報紙第三版”之間的風馬牛關系,那么余英時把中國古代技術和現代科學之間的關系看作是象棋棋藝和圍棋棋藝之間的關系,這兩種觀點之間有什么實質的區別?我看不出來。因此,我認為余英時的“棋藝比喻”不是對陳方正方案的“誤解”,而是一種“深入淺出”,說得更加明白了。正是在這種意義上,我說余英時加強了陳方正的消解方案,相應地,我把他們兩人的觀點連在一起統稱為“陳方正一余英時方案”。應該說,這不是對陳方正方案的歪曲,也談不上是“完全錯誤”。

三、關于“李約瑟問題”

前一節提到關于“李約瑟問題”的兩種表述。前一種表述是:“為什么中國古代科學先進而現代科學卻落后?”這是我所謂的“強李約瑟問題”;后一種表述是:“為什么中國古代技術先進而現代科學卻落后?”這是我所謂的“弱李約瑟問題”。對于“強李約瑟問題”我基本接受陳方正的取消方案,因為中國古代“科學”并不先進。但對于“弱李約瑟問題”我不贊成陳方正的取消方案,因為“技術”與“科學”之間的關系要比象棋棋藝和圍棋棋藝之間的關系近得多,也比“你的名字”和“今天報紙第三版”的關系近得多。

與此不同,陳方正教授則認為我區分強和弱兩種“李約瑟問題”本身就是無意義的,因而也就不存在保留“弱李約瑟問題”的必要。《答復》中說:“引入所謂‘廣義科學的觀念或者‘弱李約瑟問題,并沒有什么意義,它們并不能夠改變‘李約瑟問題的消解。”[陳方正2013,頁79]然而,他說我在《辨析》中所提出的那個具體的“任鴻雋一李約瑟問題”(相當于“弱李約瑟問題”)很好[陳方正2013,頁78]。可見,陳方正教授對“李約瑟問題”的態度存在不協調甚至白相矛盾的地方。對此,我們略為展開,有必要把《辨析》中的有關論述抄錄如下:

任鴻雋已經區分了“狹義科學”和“廣義科學”,其區別在于知識是否建立于歸納推理和演繹推理的邏輯方法之上;若是,則屬狹義科學,亦即近代科學;若不必是,則屬于廣義科學,廣義科學包括近代科學和一切分門別類的知識。不難看出,這一劃分大致對應于李約瑟關于近代科學和古代技術的區分,李約瑟所說的近代科學的特征即假設的數學化和對技術的推論分別相當于演繹推理和歸納推理。相應地,“李約瑟問題”可以用兩種并行不悖的方式加以表述,即:

表述一:就廣義科學而言,為什么古代中國的科學領先于西方,但近代科學卻沒有產生于中國而是產生于西方?

表述二:就狹義科學而言,為什么古代中國的技術領先于西方,但科學卻沒有產生于中國而是產生于西方?

在以上區分“廣義科學”和“狹義科學”的基礎上,“李約瑟問題”的這兩種表述是相互等價的。二者都由前后兩個部分構成,并且這兩個部分是關于不同對象的。與之不同,《中國科學技術史》中所表述的“李約瑟問題”卻使人感到古代中國和近代中國所涉及的是同一個對象即科學,于是,一個尖銳的問題出現了:這同一個科學為什么在古代中國和在近代中國的差別如此之大?這樣理解的“李約瑟問題”確實是一個謎,而且是一個無解之謎,因為它近乎一個邏輯矛盾即:甲既是A又不是A。我們不妨把這樣理解的“李約瑟問題”叫做“強李約瑟問題”,而“強李約瑟問題”不僅是無解的,甚至是無意義的。[陳曉平2012,頁78-79]

需要強調,說以上關于“李約瑟問題”的兩種表述是相互等價的,這是基于“狹義科學”和“廣義科學”的區分之上的;如果不做這種區分,上述兩種表述就不是等價的了,前一種表述就是“強李約瑟問題”,后一種表述就是“弱李約瑟問題”。從李約瑟本人的不同表述來看,他搖擺于這兩種“李約瑟問題”之間,但更經常更主要地是持以“強李約瑟問題”,因為他從來沒有像任鴻雋那樣區分“狹義科學”和“廣義科學”。與之不同,任鴻雋則是在區分兩種“科學”之后才提出“中國為何沒有科學?”,這相當于“弱李約瑟問題”,因此《辨析》把“弱李約瑟問題”也叫做“任鴻雋一李約瑟問題”。

《繼叛》消解“李約瑟問題”的關鍵措施是把李約瑟稱道的“中國古代科學”看作“中國古代技術”,也就是把“強李約瑟問題”轉化為“弱李約瑟問題”;在這個意義上,“強李約瑟問題”被消解了,但“弱李約瑟問題”被保留下來。陳方正教授的某些表述意味著他實際上是承認“弱李約瑟問題”亦即“任鴻雋一李約瑟問題”的。《答復》中談道:“《辨析》文又提出了所謂具體的‘任鴻雋一李約瑟問題:‘為什么古代中國發明的火藥、指南針、印刷術等未能刺激中國的彈道學等現代科學的研究?這問題很好”。[陳方正2013,頁77-78]

然而,正如本節開頭所引述的,陳方正教授卻說“狹義科學”和“廣義科學”的劃分以及“弱李約瑟問題”的引入都是無意義的。更為嚴重的是,《答復》中明確聲稱:“本書的‘科學包羅范圍很廣,約略相當于《辨析》所謂的‘廣義科學(但不包括‘技術)。”[陳方正2013,頁74]這樣一來,陳方正教授不僅對“弱李約瑟問題”的處理上表現為前后不一,而且引起不亞于“強李約瑟問題”的混亂。對這后一點下一節將給以闡述。

四、關于“科學”的定義

上面談到,《答復》堅持《繼叛》的一個核心觀點,即認為科學和技術在根本上是不同的:“‘科學是以探究自然現象的原理為目標,技術則以追求實際效果為目標,兩者必須清楚劃分。”[陳方正2013,頁77]這便涉及“科學”之定義的問題。關于“科學”的定義,《答復》中談道:“對我們來說,科學有一個非常簡明的定義,它適用于古今中外,也沒有‘狹義和‘廣義之分,那就是‘對自然現象(包括數目和形體)的研究,以發現其背后規律。”[陳方正2013,頁74]《答復》還說,這個關于“科學”的定義雖然在《繼叛》中沒有明確地提出,但其思想蘊涵在其中。

不過,當《答復》如此直白地表述其“科學”定義的時候,其“科學”觀的不妥之處也就更為明顯地暴露出來了,即定義含混。請問,何謂“自然現象的背后規律”或“自然現象的原理”?按此定義,占星術和科學有何區別?《易經》與科學有何區別?換言之,憑什么說占星術或《易經》不是以探究自然現象的背后規律或原理為目標的?如果對這個問題不能回答或解決,那么陳方正教授就不僅應把中國古代的《黃帝內經》、《墨子》和《淮南子》等許多內容納入“科學”,而且應把占星術和《易經》的內容也納入“科學”。據我所知,陳方正教授不把后兩者看作“科學”;這意味著,他的“科學”觀是不能自洽的,他的“科學”定義是有問題的,除非他能說明占星術和《易經》不是以探究自然現象的背后規律或原理為目標的。

據我的解讀,無論《繼叛》還是《答復》都沒有給出這樣的說明;而且,我幾乎可以肯定地說,陳方正教授不可能對此給出有效說明,因為其“科學”定義中的“自然現象的背后規律”或“自然現象的原理”都是十分含混的概念。事實上,這個問題屬于“科學劃界”問題,是當代科學哲學的核心問題之一;對這一問題的討論至今仍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如果陳方正教授不能對此給出有效說明,那么他便面臨一種二難局面:要么修改他的“科學”定義,要么把占星術和《易經》等納入“科學”,二者必居其一。

五、關于“科學革命”

《答辯》指出:“《辨析》文所謂‘實驗性和歸納推理的特征就是現代科學相對于古代科學的突變性所在根本是錯誤的。上面提出的大量例子證明,西方古代并非沒有實驗精神,事實上它有令人驚訝、佩服的許多實驗工作和發現。只不過是到了16-17世紀這實驗精神方才被特別重視,方才上升到與數學推理同樣重要的地位而已。”[陳方正2013,頁76]在此,陳方正教授不僅表明在西方科學傳統中數學化特征是連續的,而且實驗性特征也是連續,因此,在數學和實驗兩個方面都沒有“突變性”;進而表明《辨析》所說的那種“突變性”“根本是錯誤”的。

《繼叛》所說的導致古代科學和現代科學的兩次“科學革命”可以說是科學史上最大或最深刻的兩次革命,就連它們都沒有突變性,那么其他規模較小的科學革命就更沒有突變性了。現在的問題是,陳方正教授所說的這種沒有突變性的“科學革命”可能嗎?至少在庫恩看來是不可能的,因為庫恩把科學革命看作范式轉換,類似于心理格式塔變換,革命前后的理論是“不可通約”的,至少是“局部不可通約”的。對此,陳方正教授明確表示反對,談道:“在我們看來,庫恩在其著作中提出來的所謂‘范式轉移之說雖然風行一時,為許多社會學家所接受、宗奉,實際上對于了解科學史或者科學本身并無幫助,反而有歪曲、誤導作用。”[陳方正2009,頁596]

與陳方正教授不同,本人在很大程度上接受庫恩的科學革命觀,特別是新舊范式“局部不可通約”的觀點,因此古代科學和現代科學在實驗精神方面有著實質性的變化即“突變”。陳方正教授則強調這不是突變,只是重視程度不同而已。我尚無法表明陳方正教授的說法一定是錯的,但我覺得庫恩的科學革命觀更有道理;相比之下,我接受庫恩的科學革命觀,盡管陳方正教授說這種學說是“有歪曲、誤導作用”的。

六、關于“第一次科學革命”的時段

對于這個問題,《辨析》明確地說,此質疑不是針對史料的,而是針對《繼叛》在表述上的不協調。為了回應《答復》的批評,有必要將《辨析》中的相關段落抄錄如下:

在我看來,有一點是明顯的,即陳書把第一次科學革命的時段定為公元前4世紀柏拉圖學園存在的那段時間是難以自圓其說的,這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陳書把第一次科學革命的高峰期定在公元前3世紀亞歷山大“學宮”存在的那段時間,而柏拉圖學園只是它的前奏。這意味著第一次科學革命的時段不在其高峰期而在其前奏期,這是不合情理的。其次,兩次科學革命時段的確定標準是不一致的,因為陳書把第二次科學革命的時段定在高峰期,即17世紀牛頓創立其科學體系的時期,而不是定在前奏期即16世紀哥白尼創立其天文學體系的時期,更沒有定在14、15世紀的文藝復興前期。

《答復》把以上問題歸結為:“為何‘突破時期與‘高峰期不同,前者早于后者?”。首先需要指出,把以上所說的“前奏期”歸結為“突破期”是令人誤解的。是的,“前奏期”不是《繼叛》的原話,原話應是“萌芽期”。該書這樣談道:

希臘科學萌芽于雅典,開花結果卻在亞里山大城。我們今日稱頌為“希臘奇跡”者就是亞里山大科學,它是與歐幾里德、阿基米德、阿里斯它喀斯、喜帕克斯等名字牢牢地聯系在一起的。[陳方正2009,頁183]

然而,《繼叛》卻不把“古希臘的牛頓”這頂桂冠給予創立或參與亞里山大科學的任何一個人,卻給了上一世紀可能是柏拉圖學園的學者尤多索斯。其理由是:“我們稱之為‘革命的巨變表現為數學,特別是幾何學的飛躍進步,進步關鍵則在于嚴格證明觀念之萌生,以及嚴格證明方法之發現。”[陳方正2009,頁140]盡管幾何學和嚴格證明方法的完成者是亞里山大的歐幾里德,但是由于尤多索斯使其觀念得以萌生,所以“古希臘的牛頓”這頂桂冠就給予這一觀念的萌生者,而不是完成者。《繼叛》把牛頓理論作為“第二次科學革命”的標志,所以尤多索斯及其發現就是“第一次科學革命”的標志。然而,牛頓理論卻不應被看作現代科學的萌芽,而是現代科學之高峰的一部分,即使不是全部。

《辨析》指出這里存在著一種不協調性,如果堅持把科學革命的標志定為導致“高峰期”的萌芽,那就不應該把“第二次科學革命”的標志看作牛頓理論,而應看作哥白尼理論或更早。(《答復》回應說:“我們并沒有將牛頓創立其科學體系的時期稱為‘高峰期……至于牛頓科學革命所連帶引發的電磁學、熱力學等其他古典物理學理論的‘高峰,則更要等到19世紀末期方才來臨。”[陳方正2013,頁80]照此說來,現代科學的“高峰”直到20世紀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創立都未必真正到來,因為難免以后還有更新更好的理論;這進而意味著,現代科學的“高峰”在哪里,目前尚無法確定。

另一方面,《答復》把牛頓的科學體系看作現代科學革命的“醞釀期”的“高潮與完成”,[陳方正2013,頁80]這里需要澄清兩點:一、“醞釀期”與“萌芽期”是否相同?二、“醞釀期”的“高潮”是否屬于“醞釀期”?如果不是,請給予進一步的說明。如果是,那就意味著牛頓的科學體系處于現代科學的萌芽期。這一說法難以讓我信服。當然,我不信服不能說明什么,但這一說法與庫恩等當代科學哲學家們的說法是直接相背的。在庫恩看來,牛頓體系作為一個科學范式是科學進入成熟期的標志之一;拉卡托斯也把牛頓體系看作科學研究綱領的現代典范。

七、關于《辨析》的“證據”問題

我在《辨析》中指出,《繼叛》過分強調現代科學的數學化特征,而對實驗性特征有所輕視。陳方正教授在《答復》中說我這是對《繼叛》的“歪曲”,因為《繼叛》并沒有輕視現代科學的實驗性特征,只是有關論述“散落”在某些章節,因而缺乏“連貫起來的專門討論”。還說《辨析》這樣說的證據“只不過是《繼叛》以‘贊賞的口吻介紹了科學史家柯雷……的一個觀點——然而,書中的原話,卻只不過是柯雷的這個‘純粹內史觀點雖然趨于極端,卻仍然無法斷然抹殺而已!《辨析》文的這個態度是非常奇怪,不可索解的。”[陳方正2013,頁75-76]

對此,我的回答是:首先,《繼叛》對現代科學的一個重要特征即實驗性只是“散落”地而未“專門討論”的行文方式和文章結構,就是使讀者產生“誤解”的一個重要原因;其次,《辨析》得出這個結論的“證據”并非只是關于柯雷的一段引文,該引文僅僅是一個輔助性的說明,更為重要的是同一段落和緊接上一段落中的關于《繼叛》的引文和評論。讓我同樣感到“非常奇怪,不可索解”的是,這兩段文字緊挨在一起,《答復》為何視而不見?現把這段文字抄錄如下:

陳方正這樣談論現代科學革命:“這革命過程無非就是以古希臘數學為核心的西方科學大傳統持續發展之最后階段而已——當然,在此時它已經有了完全不同于古希臘的墊腳石和社會經濟環境。從此觀點看,‘為何古希臘科學不能直接跨入現代這個問題就變得容易回答了:因為這個傳統在十五六世紀與在古代有巨大的差異,那是由伊斯蘭科學的關鍵性貢獻造成的,如拉哲蒙坦那《三角形通論》的伊斯蘭淵源,或者哥白尼所受圖西和沙提爾天文學之影響,或者帕喬利所受柯洼列茲米《代數學》的影響,等等,而這些都是要到20世紀下半葉才逐步為人認識到。”[陳方正2009,頁612]

這也就是說,就數學化特征而言,古希臘科學已經具備了,而現代科學不過是在數學的內容上有了很大的發展。從表面上看,古代西方科學和現代西方科學在數學化特征方面有很大的差異,其實是連續的,只是這個連續的過程是由伊斯蘭科學提供的。從古代西方科學到現代西方科學之間有一條連續的主軸,那就是它們的數學化特征。[陳曉平2012,頁81-82]

在以上文字之后才引用了科學史家柯雷的論述。《答復》對《辨析》這段主要的“證據”毫不談及,卻說《辨析》只以柯雷的論述和相關評論為依據,不知這是為什么?

另一方面,《辨析》并未忽略《繼叛》“散落”于某些章節的關于科學實驗特征的表述,把其中一些摘錄出來,并說:“請注意,陳方正在這里把實驗精神看作現代科學的‘獨特印記,即它是把現代科學和古代科學區別開來的特征。”[陳曉平2012,頁85]用以表明,這個說法與上面那段引文中只談數學化特征的結論性斷語不太協調,但這卻被《答復》說成是“思想混亂”或“蓄意歪曲”。[陳方正2013,頁76]

再一個有關《辨析》之“證據”的問題涉及《繼叛》中的這句話:“中國沒有發展出西方那樣的科學傳統,中國古代科學至終沒有獲得現代突破,也是不爭的事實。”[陳方正2009,頁627]對此,《辨析》評論說:“在這里,陳方正又承認中國古代有科學了,只是沒有獲得現代科學的突破。試問:西方古代具有現代科學的突破嗎?也沒有,否則第二次科學革命就成為多余的了。”[陳曉平2012,頁80]

為表明我的這個評論之不合理,《答復》強調“至終”二字,并把它解釋為“直到終結”,然后反問:“說中國古代科學‘至終(也就是直到20世紀初被西方科學所取代為止)‘沒有獲得現代突破有什么不對呢?而說到西方古代科學,它‘至終獲得現代突破也是沒有疑問的”。[陳方正2013,頁75]

我承認,在《答復》這樣的解釋下,上面的那種說法也算過得去,但卻是一種容易引起誤解的說法。這種情況類似于“張三這個單身漢至終沒有結婚,而李四這個單身漢至終結婚了。”此話很容易引起人們的疑問:既然李四是個單身漢,為什么又說他結婚了?說者解釋道:“至終”就是“直到單身漢生活結束”,所以李四這個單身漢至終是可以結婚的。人們又會問,那為什么張三直到單身漢生活結束的時候卻沒有結婚?回答似乎只能是:張三的單身漢生活結束之時就是他的死亡之時。盡管這個解釋勉強說得通,但在表述上不是很好,容易引起誤解。

八、再為《辨析》中的“誤解”和“歪曲”申辯

《答復》指出:“在這些誤解和歪曲背后,還有一個貫穿全文的主旋律,是需要討論的,那就是該文作者認為,《繼叛》一書過分夸大了數學在科學發展中所起的作用,亦即他在該書末了所云‘陳書表現出一種數學主義情結。”[陳方正2013,頁82]

我承認這確是《辨析》一文的主旋律,但又何嘗不是余英時教授寫序時的主旋律?余英時教授談到現代科學的數學化特征時還特意補充說:“我必須鄭重地提醒讀者,這幾句話是作者對西方科學傳統‘探驪得珠的見道之語,千萬不可輕易放過。”[陳方正2009,頁x]從《繼叛》中得出“現代科學的最重要特征是數學化”之結論,我與余英時教授是相同的,要說有什么區別,那就是余英時教授對此完全贊同,而我則略加批評,指出該書對現代科學的實驗性特征有所輕視,因而用了“數學主義情結”一詞。既然《答復》也承認該書在題材的取合和平衡上對現代科學的實驗精神失之偏頗(對此,下一節略為詳談),那就表明《辨析》對《繼叛》的批評至少是有一部分道理的,談不上是“歪曲”。即使說是“誤解”,陳方正教授也應考慮一下,就連余英時這樣以治學嚴謹而著稱的學者都對《繼叛》所表述的“李約瑟問題”產生“誤解”,從而采用了陳方正在《答復》中不予接受的“棋藝比喻”,難道《繼叛》至少在其表述上沒有問題嗎?

盡管如此,瑕不掩瑜,我仍然認為《繼叛》是一部關于科學思想史的佳作。在此引用《辨析》中一段文字:“筆者在閱讀這本書之后受益良多,不僅對西方科學發展史更為清晰,并且接受該書的基本結論:西方具有科學傳統,這一傳統是在兩次革命中形成和成熟起來的。第一次科學革命發生在古希臘時期,其結果是古代科學的產生;第二次科學革命發生在文藝復興的十六七世紀,其結果是現代科學的產生。與之相比,中國缺少甚至沒有科學傳統。”[陳曉平2012,頁79-80]

需要強調,這里所說的“科學”是狹義的。如果按照陳方正教授在《答復》中所說,他是在廣義地使用“科學”,中國也有自己的古代科學如《黃帝內經》、《墨子》和《淮南子》等,那么以上所引《辨析》的褒獎之言就成為“誤解”或“歪曲”,但至少不是“蓄意”的吧。我可以收回這些“誤解”或“歪曲”,但同時產生一個疑問:《繼叛》的副標題是“現代科學為何出現于西方”,與此直接相關的問題是:現代科學為何沒有出現于中國?佘英時教授從《繼叛》得出的答案是:中國缺少數學化的科學傳統;而“數學化的科學傳統”則屬于狹義的科學傳統,這是與我同一類的“誤解”或“歪曲”。如果排除此類“誤解”和“歪曲”,那么答案只能是中國缺少現代科學傳統。在我看來,“現代科學傳統”類似于“方的圓”是語義不通的,就連陳方正教授也說“‘古代科學的意義和‘傳統科學是相同的”[陳方正2013,頁75];因此,類似于本人的“誤解”和“歪曲”被排除以后,《繼叛》似乎對所談問題沒有給出有意義的回答。

九、關于辯論風格的反思

陳方正教授作為學者是我所尊敬的,但作為一個辯論者則是我所不太贊賞的。我認為在進行學術辯論的時候,在學理上當仁不讓是應該的,但在與學理無關的表述方面應該采取寬容態度。陳方正教授在《答復》中多次使用如下語詞:“完全錯誤”、“大錯特錯”、“謬以千里”、“思想混亂”、“缺乏基本認識”,甚至“蓄意歪曲”等等,這是我所不能接受的。

退一步講,就算我對陳方正教授的觀點有所“誤解”,但也談不上是“歪曲”,更談不上是“蓄意歪曲”,因為這是事出有因的,即他在題材的取合和平衡上存有缺陷,過分強調科學的數學化特征而對科學的實驗特征有所輕視。關于這一點,陳方正教授本人也在一定程度上給予了認可。《答復》結尾處,他寫道:“本書對于近代實驗精神興起的論述雖然很多,但卻散落在11-12章和‘總結那三部分各節之中,缺乏將它們連貫起來的專門討論,而集中討論此問題的一小節也嫌不夠彰顯。凡此種種,反映了該書在題材取合和平衡上尚有問題。”[陳方正2013,頁83]

況且這不只我一人對其書有所“誤解”,就連理解力極強并為該書寫序的余英時教授也產生了“誤解”。余英時教授在序言中說道:“上面分析作者對于西方科學的特征所做的種種描述,似乎可以用一句話加以概括,即‘自然世界研究的數學化……西方科學既以‘數學化為其最主要的特征,則它與中國的科學傳統自始即分道揚鑣。”[陳方正2009,頁x-xi]在這里,余英時教授也沒有提到西方科學的實驗特征,但我絕不相信余英時教授寫下這段話時是對《繼叛》的“蓄意歪曲”,那為什么我就是呢?

猜你喜歡
科學
點擊科學
走進科學
走進科學
點擊科學
點擊科學
點擊科學
走進科學
科學大爆炸
小小藝術家(2019年6期)2019-06-24 17:39:44
科學
科學怪咖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在线专区| 国产精品无码作爱| 天堂在线www网亚洲| 在线视频亚洲色图| 久久99精品久久久大学生| 精品福利国产| 欧美在线视频不卡| 777午夜精品电影免费看| 免费看a级毛片| 91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久草性视频| 色综合久久88色综合天天提莫| 成年网址网站在线观看| 久草网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999在线| 国产精品亚洲五月天高清| 2020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 亚洲精品天堂自在久久77| 国产成人喷潮在线观看| 成人va亚洲va欧美天堂| 欧美一级视频免费| 久久精品国产999大香线焦| 永久在线精品免费视频观看| 亚洲第一极品精品无码| 手机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91视频区| 男女性色大片免费网站| 亚洲AV无码不卡无码| 一区二区影院| 国产高清又黄又嫩的免费视频网站| 国产农村1级毛片| 国产精品开放后亚洲| 欧美特黄一免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黄| 无码精品国产dvd在线观看9久|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 国产成年女人特黄特色毛片免| 国产凹凸一区在线观看视频| 青青青国产精品国产精品美女| 国产sm重味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视频| 伊人久久精品亚洲午夜| 国产91导航| 国产欧美日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n第二区国产精品|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代蜜桃| 国精品91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在线不卡|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无码| 喷潮白浆直流在线播放| 试看120秒男女啪啪免费| 91九色国产在线| 天天操精品| P尤物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 日韩高清成人| 人妖无码第一页| 亚洲综合九九| 91色爱欧美精品www| 精品1区2区3区| 美女高潮全身流白浆福利区|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软件 | 日韩av资源在线|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99| 国产99视频在线| 天堂va亚洲va欧美va国产| 一本综合久久| 欧美无专区| 曰韩免费无码AV一区二区| 亚洲三级影院| 亚洲精品自拍区在线观看| 高清色本在线www| 国产色伊人| 992Tv视频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漂亮美女在线观看| 中国美女**毛片录像在线| 九色视频一区| 亚洲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欧美成人午夜影院|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 成人福利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欧美在线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