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禮華
【摘要】高校一線教師在課堂中如何提高部分大學生學習積極性,對學生本人和家人以及社會發展來說都是一個值得關注的重要問題。本文針對高校一線教師,從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內外因素、明確學習動機以及提高教學魅力三個方面探討如何提高部分大學生學習積極性。
【關鍵詞】高校教師 大學生 學習積極性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1-0194-01
近年來,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部分大學生曠課、遲到、早退、考試作弊以及上課睡覺、打游戲、聊天、刷微博、登微信、看視頻、兼職賺錢等學習疲怠的現象已屢見不鮮,屢禁不止,甚至部分大學生出現一學期多門不及格或重修或留級的現象。這些消極懈怠的學習現象從小方面說已嚴重影響到學生個人的學業和家庭幸福,從大方面說還可能會影響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發展。在高等教育逐漸走向大眾化的今天,高校教師如何才能提高部分大學生學習積極性對學生本人和家人以及社會發展來說都是一個值得關注的重要問題。
一、影響學生積極學習的內外因素
學習積極性是指學生的一種學習狀態,是學生的學習需要和行為的體現[1]。影響大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外在因素主要包括社會因素、家庭因素、學校因素等,內在因素主要包括大學生個體心理、觀念、行為等[2]。不良的外在因素將可能導致學生形成錯誤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學習目的和動機,例如當前社會出現的一些“出生決定出路”、“拼搏不如拼爹”、“讀書無用論”、“學得好不如嫁得好”等不良論調給目前有些在校大學生心理上留下了很大陰影,導致他們情緒低落,學習動力不足。不良的大學生個體心理、觀念、行為等也會對影響大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外在因素產生負面作用,如有些學生認為自己沒有資本、關系、機遇等,即使努力學習也無法解決“就業難”、“高房價”、“裸婚”等現實難題,這些消極情緒和不正確的認識可能會影響到其家庭和周圍其他同學,從而使自己或其他同學失去積極學習的勇氣和斗志。外在因素通過內在因素起作用,內在因素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起決定性作用。因此,在討論高校教師怎樣提高大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對策中分析如何促使學生從自我內心深處認識到積極學習的重要性至關重要。
二、明確學習動機
學習重要性的判斷與學生學習動機以及學習動機是否明確十分相關。學習動機是學生學習的動力之源,只有明確學習動機,才能促使學生對學習充滿興趣,使其自覺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并認識到積極學習的重要性。研究發現當代大學生學習的主要動機有:物質追求、求知進取、小群體取向、個人成就、社會取向以及害怕失敗等[3]。對學生學習動機起促進作用的主要因素有生存與發展、求知與完善、責任感、上進心、成功的激勵、考試壓力、父母的期望等[3],然而,在這些因素之中,同近景性學習動機相比,促使學生從內心深處樹立好的遠景性學習動機對學習積極性的推動作用更為持久和穩定。高校教師如何才能使學生明確學習動機,尤其是好的遠景性學習動機呢?在與學生交流過程中我們發現,那些具有學習懈怠現象的學生,在大學學習生活中往往覺得迷茫,精神空虛,價值觀模糊,沒有清晰的學習目標,或者有學習目標,但害怕失敗沒有勇氣身體力行。以上表明這些學生缺乏堅實的精神支柱和具體的行動指南,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提高其學習積極性應注意學生的信仰教育和信仰啟發。科學的信仰是學生學習的力量源泉,它能使學生煥發出強大的學習動力。學生的信仰越堅定,越高尚,他的學習內驅力就越強大,越持久。信仰作為學生學習的精神支柱和行動指南,它對其個人的人生定位和成功有著重要的影響,甚至對個人乃至整個人類的發展都將起到重要的作用。具有科學信仰的學生會因此會確定自己的學習動機和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從而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
三、提高教學魅力,注重學生思想和能力的提高
在教學過程中,不時會聽到學生抱怨老師教不如自己學,而所學的知識在社會上又缺乏實用性,這也是導致目前部分大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的一個重要原因。
老師如何“教”才能吸引學生“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提高教學魅力是吸引學生注意力和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方法,而增強教學魅力最為行之有效的手段就是豐富自己的教學藝術。一般可通過以下方法豐富自己的教學藝術,提高教學魅力。一是擁有廣博的知識,例如,講課時在恰當時機充分展示自己淵博的知識,將會贏得學生的驚嘆和尊重;二是夯實語言藝術功底,例如不斷提高自己教學語言的幽默感、節奏感、準確性和精煉性,從而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學生較容易地領會教學知識;三是擁有巧妙的教學組織方法,巧妙的教學組織方法不僅可以使教學秩序井然,集中學生注意力,還有利于掌握教育機智,處理偶發事件;四是擁有較好的課堂板書,教師板書的好壞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精心設計的板書,能把所要講的主要內容形象地展現在學生眼前,使學生細致觀察、充分感知、領會要領、加深理解記憶,還能引起美感,陶冶學生情操。除以上外,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應保持著裝得體、精神飽滿、熱情洋溢,并注意同學生多溝通交流,了解學生,制造和諧的師生關系,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什么樣的知識才具有實用性?現今,由于社會的轉型變革,教育的社會分層功能逐漸弱化,出現很多新的情況,致使部分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或者教育支出同教育收益之間存在較大的矛盾。由此導致部分大學生認為所學非所用或者高校專業設置不合理,與市場經濟“不搭界”、“不對接”,于是學習情緒懈怠。特別是學習自然基礎學科和人文社會科學的同學與學工程學科的同學相比更易喪失學習的信心和動力,導致學習積極性不高。對于這種“知識無用論”,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明白基礎知識和基礎理論是一切實用工具性知識的基礎,而人文社會科學幾乎可以稱之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社會最基本的文化底蘊和精神素質。由這種文化底蘊和精神素質所影響的社會面貌和社會風尚,則構建出人們的基本生活方式、行為模式和思維定式[4]。因此,教師在“教”知識的過程中要通過恰當的方式“教”學生明白雖然目前所學知識的實用性、工具性不是很強,不能體現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通過積極學習可以培養自己的思想認識、明白真理、使自己養成一種好的習慣、挖掘自己的潛力以及自我完善和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另外,教師應“授人以魚”,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鍛煉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能力和會學習的能力,從而提升學生在未來工作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創新的能力。
四、總結
隨著目前社會價值觀念的日益多元化以及由于社會轉型期所產生的諸多不良社會問題,對當前一些大學生的高等教育觀念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導致部分大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高校一線教師是大學生接受高等教育最多的直接接觸者,因此高校一線教師在課堂中如何提高部分大學生學習積極性對學生本人和家人以及社會發展都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從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內外因素出發,促使學生從自我內心深處認識到積極學習的重要性、明確學習動機、樹立高尚的學習信仰以及提高教師自身的教學魅力對于一線教師在課堂中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1]閆麗英,影響大學生學習積極性因素的調查分析與對策,晉中學院學報,23(2),74-77,2006.
[2]王貴林,王玉霞,伊長文.心理尺度對大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影響,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13(1),38-41,2013.
[3]楊彩霞,謝發忠.當代大學生學習動機研究綜述,中國電力教育.133,122-123,2009.
[4]秦曉鷹.就業難與新知識無用論.中國青年報,2013年08月26日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