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情感在人的認識過程中產(chǎn)生積極的促進作用。良好的情感體驗能歌唱者在感知作品的過程中增強想象空間,活躍演唱者的思維能動性。因此本文從情感教學與聲樂教學兩個方面進行了分析探討。
【關鍵詞】情感 聲樂 教學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1-0220-01
情感在教學中具有極強的促進作用,它所產(chǎn)生的引力、定力、激勵和強化的作用是其他因素難以替代的,對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內化教學內容產(chǎn)生直接的促進作用。同時,情感在聲樂技巧訓練中對于緩解教與學雙方的矛盾起著重要的緩解甚至拉動作用。聲樂訓練需要在一定的心理活動的支持下發(fā)生作用。而且這些心理活動對學生的生理因素也能產(chǎn)生積極健康向上的影響作用。教學中,我們應將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作為他們學習知識的最強大動力,同時情感因素對于他們作品的完成更具積極意義。
一、情感教學與聲樂教學的內在聯(lián)系
情感是一種重要心理品質。它是人感知世界過程中產(chǎn)生的心理體驗。音樂作為人們在生產(chǎn)實踐中產(chǎn)生的一種抒發(fā)和發(fā)泄主管感受的情緒體驗,更是蘊含了人們的豐富的情感體驗。我國古代《樂記》中描述“凡音者也,情動于中,故形于聲。”[1]這說明音樂的產(chǎn)生與人們的情感有著天然的、必然的聯(lián)系。作為音樂藝術中的一種重要形式,聲樂以歌聲為主要手段,將人們的內心情感體驗和精神世界都給以淋漓盡致的發(fā)揮。聲樂藝術的最大特點就是在歌唱者嫻熟的聲音處理中,通過清晰的語言表達方式,將人物的內心情感體驗淋漓盡致的抒發(fā)出來。聲樂教學中,聲樂技巧的訓練和培養(yǎng)是基礎內容,但是完成一首作品除了具備扎實的聲音處理技巧之外還要用歌聲準確生動地表達歌曲本身所蘊含的情感體驗。情感是師生溝通的基礎,同時也是激發(fā)歌唱者與聽眾共鳴的基點。教師應當充分掌握和熟練運用情感教學法,為學生帶來美的享受和情緒的感染。在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只有保證教師善于教與學生善于學的雙向積極性才是高效的教學。學生的生理感覺都要受到課堂的感知狀態(tài)、情感狀態(tài)的支配和影響。同時他們的的歌唱行為和技術的發(fā)揮也受到情感因素的影響和支配。例如演唱中的氣息調整問題,在教學中就應當注重情感因素對氣息的影響和調節(jié)。若教學中僅講解怎么吸,吸多少,吸到什么部位等這些具體而復雜的技術性問題,則學生很難進行精確的掌握理解。若能系統(tǒng)將氣息與生活中的呼吸對比講解,給學生介紹情感在氣息調整中的重要作用[2]。幫助他們樹立用情感調整氣息的良好習慣更能產(chǎn)生良好的效果。而且,從技術層面講,歌唱呼吸需要一定量的支持和有意識地控制呼氣,深吸氣在呼吸運動過程中是關鍵,而且要在深吸氣的基礎上做到均勻吐氣,整個呼吸狀態(tài)是松弛而且順暢的。這些技巧可以通過“聞香花”“打呵欠”的訓練方法反復進行而習得,呼氣的訓練可以結合生活中的“抽絲”“吹蠟”體驗找到感覺。
二、情感教學因素是解決聲樂技巧的動力
聲樂教學包括三個基本要素,即教師、學生和教材。情感因素在這三個基本要素中都應當有所體驗和積極參與。這三個認知系統(tǒng)中的基本要素,也是教學過程中豐富而復雜的情感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基礎。情感教學的實施最終需要調動這三個方面的全面參與和具體實施。
1.教材中情感因素的體驗。歌唱非常注重技巧的發(fā)揮和運用,但激發(fā)學生的歌唱極強最終還是要靠藝術性的教學手段。無論是在練聲曲的選擇中,還是在聲樂作品的表現(xiàn)中,情感因素的參與都應當貫穿始終。比如教師在聲樂教學中選擇的練聲曲,教師以這種工具性的內容實施對學生的訓練聲音的手段,同時他也為聲樂表演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做好了良好的準備工作。音樂和文學在聲樂作品的綜合中產(chǎn)生了極為緊密的聯(lián)系。作品在歌詞與旋律的有機結合中將人們的情緒和情感恰到好處的抒發(fā)出來。可以說,音樂作品就是人們對生活情感的提煉和升華,他們雖然源自與生活,但是又高于生活[3]。因此,聲樂教材中所蘊含的情感因素是極其豐富的。我們能夠很容易發(fā)現(xiàn)這些顯性情感因素。例如,教師在選擇練聲曲的過程中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因為每個人對音樂知識的學習和了解都是不同的,因此,應當根據(jù)學生的特點進行練聲曲的選擇。應當通過高質量的教學設計調動起學生積極的情感狀態(tài),從而到良好的課堂效果。
2.聲樂教師的情感因素。教師在教學是情感氛圍形成的關鍵因素。在聲樂教學的全過程中,教師的情感素養(yǎng)對學生和整個教學活動的影響非常明顯。因此,教師自己不僅要具有一定的情,在對環(huán)境的感知和與學生的交流中也要注意調動自身的情感因素。教師教學中應注重以情動人、通過自身對音樂作品中蘊含的情感和體驗過程的演示來打動學生的內心,從而是他們產(chǎn)生對作品和音樂本身的認同,并產(chǎn)生強烈的參與欲望。在這種情緒的調動下,他們才會在演唱中主動的調動自己的情感因素。因此教師的情感不但能鼓舞學生的積極性,而且還能與他們產(chǎn)生“情感共鳴”,因此教師為了順利實施情感教學法應當加強自身的情感修養(yǎng)。
3.學生的情感因素在聲樂教學中的作用。學生是整個教學活動的最中心環(huán)節(jié)和關鍵因素,是構成教學活動中學生的情感因素是教師和教材的服務對象,教師情感因素的調動和教材情感因素的融入最終都是為了能夠激發(fā)和調動學生情感因素。學生與教師同樣具備情感產(chǎn)生的心理基礎和生理基礎。他們心中的情感也隨時等待著藝術的召喚,在外界感情刺激達到一定程度的情況下,周圍同學乃至教師都會自然而然的產(chǎn)生某種情感傾向。但學生與教師也存在一些不同之處,即學生是教學的對象,而且在身心發(fā)展過程中還沒有建立穩(wěn)定的心理結構和豐富的情感世界。因此他們的情感體驗是伴隨著情感認知一同進行的。在教學活動中,他們以接受環(huán)境和教師對他們的影響為主。因此他們的情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是情緒。情感教學最核心的關鍵就是調整和控制學生的這些情緒。
以情帶聲、以情傳情,感情在歌曲教學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它在結構分析、歌詞、襯詞、咬字吐字、行腔歸韻中都發(fā)揮著高效的調節(jié)和整合作用。因此在教學中應當發(fā)揮教師、教材的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
參考文獻:
[1]于建群.談聲樂教學中的以情帶聲[J].淮陰師范學院教育科學論壇.2006(02)
[2]王華.師范院校聲樂教學探討[J].殷都學刊.1997(02)
[3]張小章.幼師聲樂教學之我見[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1(03)
作者簡介:
李桂娟(1983年11月-),女,湖南省岳陽市平江縣人,本科,音樂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