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璐 任國蘭
摘要針對全日制普通高等農業院校本科化學教育的教育現狀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拓寬教學知識面、結合專業特色、重視實驗教學、改進教學方法幾方面,提出了具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為提高農業院校的專業特色教育質量服務。
關鍵詞化學教育;農業院校;教學方法;教育策略
中圖分類號S-0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517-6611(2014)01-00306-01
作者簡介陳璐(1984-),女,湖北武漢人,講師,博士,從事分析化學教學與科研工作,Email:isabel2005@163.com。*通訊作者,實驗師,碩士,從事化學教學論研究,Email:renguolan@mail.hzau.edu.cn。
收稿日期20131125作為特色教育的農業高等院校肩負著為國家培養高素質農業專業人才的使命。我國是農業大國,急需具有較強技術性和理論性相結合的高級農業人才。化學課程是針對農業院校全日制大學本科生開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是農業專業教育的基礎。農業院校的化學教育應該注重基礎,結合專業,有效地與農業院校其他相關專業銜接,使專業性的化學教育更好地發揮其應有的作用。21世紀的新人才發展戰略要求我國培養出高素質、理論性和技術性相結合的綜合性人才。因此,農業院校的化學基礎課程教育的特色和教育方法、教育策略值得探討。
1本科化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 教學體系陳舊目前,農業院校化學學科的教育前沿性不夠。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很多先進的化學技術和手段已應用于農業科學中。但是高校的化學教育相對落后,傳授的理論知識陳舊,學生難以從課堂學習中接觸到最新的科學技術,不了解行業發展最新的科技動態。
1.2專業特色不突出化學學科的教學很少與學生的相關專業有機結合,使得全校學生學習相同的化學課程。這種本科基礎課教學缺乏針對性,不利于學生專業興趣的培養,也不利于為其專業性學習奠定基礎。農業院校應該具有一定的專業技術性人才培養模式,特別是農學、林學、食品科學、水產養殖學等農科專業的一級學科教學基地應該配套有針對性的化學基礎教育課堂,讓學生根據不同專業特點奠定化學基礎是非常有必要的。
1.3對實驗課重視程度不夠化學課的實驗教學形式重于內容,是很多學校實驗課的通病。作為農業院校,化學課程的基礎地位不容忽視,其作用之一就是要培養學生手腦并用的實驗能力。農業院校中的基礎化學實驗課往往由于各種原因而得不到重視,無論是實驗教學硬件設施條件還是實驗課程時間安排都難以滿足學生獨立完成實驗的基本需求。這導致學生不重視化學實驗,按照課本“照方抓藥”式地完成實驗,難以從中有所收獲,更談不上能力的提高。這種教學現狀與農業院校高素質人才的培養方案不相符合。
1.4教學方法亟待改革化學學科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應該與時俱進,與現行的教學大綱和現代的大學生心理特點和時代特點統一[1]。但是現行的農業大學化學教育很少有人對這方面進行思考或改革,大多仍沿用傳統辦法和教學模式。實踐證明,現行的教學方法已經難以很好地完成化學教學,其目的和要求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2本科化學課程教學改革的途徑
2.1 拓寬教學知識面對于化學教育前沿性的問題,互聯網可以提供方便有效的資料查閱途徑,教師可以教授一些目前國際和國內化學學科在各個領域中的應用內容,讓他們掌握化學學科最新技術和科技概念,使學生走出校門以后更快地適應社會需求。此外,學生掌握最新科技發展動態,有利于培養他們的科研興趣,激發發現新事物和新領域的求知欲,更有利于其他專業課的學習。
2.2結合專業特色,進行針對性教學化學學科理論性和實踐性較強。其理論性體現在需要記憶的規律和物質的性質等內容;與此同時,化學本身是一門實驗科學,理論性知識是憑大量實驗總結出來的[2]。因此,化學是理論課和實驗課共同組成的一門完整的課程。化學課程的開設必須與專業性相結合。針對不同專業可以開設不同內容的趣味實驗,讓學生在實驗中感受到化學的重要性和基礎地位。如,針對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學生,可將某類食品作為研究對象,研究化學元素對該食品性質的影響等。學生在動手完成實驗的過程中,既理解了化學元素的性質,又發現了這些性質可以與所學專業聯系起來,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