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青奧會的腳步越來越近。日前,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南京青奧會志愿者回信中,勉勵廣大志愿者用青春的激情打造最美的“中國名片”。
8月16日至28日,第二屆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將在南京舉行。南京青奧會共設28個大項、222個小項。屆時,將有204個國家或地區的3808名運動員參賽。盛會在即,江蘇省省長、南京青奧組委會主席李學勇向外界宣講了南京青奧會“活力青奧、人文青奧、綠色青奧”的理念。

緣起羅格
2001年,就任國際奧委會主席雅克·羅格提出了舉辦青奧會的設想。在他的倡議下,國際奧委會于2007年通過了創辦青奧會的決議,4年一屆,分為冬季青奧會和夏季青奧會,首屆夏季青奧會于2010年8月在新加坡舉辦。
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是專為年輕人設立的體育盛會,整合體育、教育和文化等領域的內容,融進奧林匹克精神教育,鼓勵青年人以奧林匹克的價值觀來生活,從運動中收獲更加健康快樂的生活方式,成為奧林匹克主義大使。
青奧會是為來自全世界15至18歲的青少年量身打造的。在參賽的同時,青年運動員將深刻感受奧林匹克大家庭的包容和友誼。如此的背景,讓青奧運動項目的設置、賽事籌備、組織、管理等等,都帶著“濃濃的青春色彩”。青奧會的鮮明特色也恰恰在于“青春、綠色和人文”。
青春盛會
南京市市長、南京青奧組委副主席兼秘書長繆瑞林說:“青奧會就是一個激勵青少年追逐夢想的舞臺。通過大家的努力,讓年輕人夢想成真。”從志愿者到管理者,從賽事保障到開閉幕式表演,南京青奧有著青春洋溢的標簽。組委會的18名部長助理都是80后,年輕人深度參與青奧會籌備、組織、管理,成為南京青奧會區別于以往大型綜合賽事的特色之一。
打造活力青奧,重點是突出青少年主體,在賽場內外都注重強化青少年特色,并把青少年“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驚喜不驚喜”作為賽會是否成功的衡量標準。青奧會搭建世界青少年交流的平臺,加深各國各地區青少年之間的了解與友誼,匯聚青少年智慧,激發青少年潛能,從吉祥物設計到開閉幕式創意,都盡可能采用年輕人的創新成果,在各個環節激勵青少年參與,努力辦好一屆青春的盛會。
人文盛會
青奧會不僅是體育競技的舞臺,也是中國青年和各國青年分享青春、交流思想、暢談未來的舞臺。打造人文青奧,就是要弘揚卓越、友誼、尊重的奧林匹克精神,在世界青少年中倡導相互理解、友誼長久、團結一致和公平競爭。青奧會的一大特色是不設獎牌榜,并精心設計了一系列文化教育活動,激勵廣大青少年參與并從中獲得知識和技能。
“參賽選手不是比賽結束就離開,而是整個青奧會期間從頭到尾地參與”。組委會負責人表示,青奧會把文化教育交流活動放在和競賽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南京將盡最大努力為參加青奧會的小運動員們“筑起文化時尚夢”。在古老又充滿活力的南京,觸摸“中國夢之旅”;在和模范運動員的互動中,體驗“奧運夢之旅”;在青奧村文化小屋,感受“世界夢之旅”;每個夜晚的“party”,體驗“青春夢之旅”。組委會策劃了豐富多彩的文化教育活動,供運動員在參與賽事的間隙和賽后選擇參加。
比如,青奧村有體現各國特色的文化小屋,像一個各國文化博覽會,還有生態環保農業項目“觸摸南京”, 體育項目展示“體育實驗室”,以及南京歷史文化風貌觀光系列文化教育活動。
南京青奧會既要辦得精彩,又要辦出中國特色。“辦得精彩,就是要通過充分展示活力青奧、人文青奧和綠色青奧來呈現。突出青少年的主體地位,使之更多參與青奧會的創意、策劃和組織,享受激情與樂趣;把文化、教育和體育充分融合,更強調文化和教育功能,著力向青少年傳播奧林匹克精神和友誼、尊重的價值觀;創造令人舒適的生態環境,確保青奧會每個環節綠色、安全、健康。辦出中國特色,則是盡最大努力體現中國文化、展現中國元素,在青奧舞臺上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讓所有人留下深刻而美好的記憶。”南京市市長、南京青奧組委副主席兼秘書長繆瑞林如是說。
奧運遺產是每個城市舉辦奧運會獲得的最大財富,青奧會的遺產將融入南京的城市血脈,南京因此而更精彩。而最精華的遺產,不在于留下多少雕塑、場館以及設施,而在于能塑造城市核心競爭力的文化精神和制度環境,如公共服務型政府的建成,高效率社會動員機制的建立,資源國際化整合機制的形成,對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關注等。
綠色盛會
積極倡導和弘揚可持續發展理念,按照綠色、環保、節約、可持續的要求籌辦青奧會,南京將充分運用綠色低碳技術,青奧村等都按照舒適、和諧、綠色的理念規劃設計,突出科技、人文特色,注重環境保護,致力于實現自然環境、生態環境與城市協調發展。
南京青奧組委會副秘書長戚魯說,在交通保障方面,充分體現青奧會“綠色、節儉、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倡導綠色出行。最大特色是實行“班車服務”和“合乘車制”運行模式,所有注冊客戶平等共享。上汽集團為青奧會提供用于班車服務的車輛,也以中國本土制造的清潔能源汽車為主,以更低的排放做到低碳環保。
節儉辦賽是中國政府和國際奧委會的統一要求。為了用盡可能少的投入達到最佳的辦賽效果,南京青奧組委動了不少腦筋:使用場館共35個(包括訓練場館),只新建了青奧體育公園1個場館群,大部分沿用了去年舉辦亞青會時使用的場館,同時根據國際奧委會要求對一些場館進行適當改造,博覽中心臨時改造成體育賽場等舉措,避免了大規模建場館的資金投入。
“能改不建,能修不換,能租不買,能借不租”是南京青奧會的原則。南京亞青村里的家具、餐廚設備和監控設備都被搬到青奧村繼續使用。南京國際博覽中心轉變職能,臨時被改造成比賽場館,承擔拳擊、跆拳道、擊劍、現代五項和舉重5個項目的比賽,賽事結束后將還原展館功能。
此外,青奧會能租賃的設備都通過租賃方式解決,包括臨時設備、安保設備、運行車輛及大部分體育器材等,器材租賃價僅為采購價的40%。
南京國際博覽中心場館改造負責人介紹說,起初,國際擊劍聯合會認為場館燈光不符合標準,要求更換燈具。經過調整燈光角度和改進控制模式,僅用10多萬元就解決了問題,節約了上千萬元。龍江場館改造中更換了場館照明燈具,將原來的普通燈泡更換成LED節能燈,據測算,每月電費可從原來的3.5萬元降低到1.5萬元。
除處處注重節儉外,南京青奧會還充分考慮環保元素和可持續性利用,希望能為南京留下長久受益的奧運遺產,并樹立一種可借鑒的辦賽模式。
體育啟蒙 創新發展
體育和文化教育是青奧會的兩大主題,為了更好地推廣奧林匹克價值觀,南京青奧會的項目設置貼近青少年特點,關注成就與卓越,不登記最高紀錄。青奧會所有項目的競賽標準相當于國際級別青年賽事的平均水平。各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負責對其在青奧會上的體育項目進行技術控制與指導。南京青奧會首枚金牌將于8月17日上午在鐵人三項比賽中產生。除正式比賽項目以外,南京青奧會還加入了中國傳統的武術、輪滑、滑板及攀巖這些受青年人歡迎的項目作為展演。
豐富項目設置。青奧會首次設置橄欖球、高爾夫、女子拳擊等項目,其中,橄欖球和高爾夫兩個大項剛剛加入奧運大家庭。青奧會賽制更符合青年人特點,曲棍球比賽從11人制改為5人制;排球比賽從室內排球改為沙灘排球;自行車混合團體比賽中,每隊成員由3男1女變為2男2女。
倡導合作精神。本屆青奧會共在擊劍、跳水、田徑、自行車、柔道等15個大項、17個小項中進行混合混編團體比賽。尤其是田徑8×100米混合國際團體接力,由所有田徑運動員混合組隊開展迎面接力。比賽在青奧村附近的青奧中軸線廣場舉行,力求以其形式新穎成為青奧會的一個亮點。
體育啟蒙比獎牌更重要。目前,南京青奧組委與21個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50所中小學共同設計了25個項目的體育啟蒙活動,將于賽前和賽時在青奧村、6個競賽場館、城市慶祝場地和31所學校,面向3808名運動員、4萬名持票觀眾、10萬名當地青少年和80余萬公眾開展。南京青奧會體育啟蒙項目立足于青奧會28個比賽大項和武術、輪滑、滑板等展示大項,以簡便易行的方式讓受眾發現與實踐運動的樂趣,借青奧會之際宣傳推廣奧林匹克運動。
分享青春 共筑未來
南京青奧會的口號是“分享青春 共筑未來”(Share the Games,Share our Dreams),寓意在奧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全世界青年歡聚一堂,交流切磋,共同成長,共創美好未來。
南京青奧會的吉祥物砳砳,設計創作的靈感源于南京的雨花石,這源自大自然的靈秀形象蘊含了人和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愿望,更寄寓著科學發展的美好未來。吉祥物名字中的“砳”字指敲擊石頭發出的聲音,象征劈山開路。“砳砳”象征著南京青奧會將在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探索中奮勇前行,打造青奧會的“中國名片”,為全世界的青少年帶來驚喜與快樂。
“讓奧運走近青年,讓青年走進奧運”,是南京的申奧理念。南京源遠豐厚的文化沃土,將為青奧會帶來更多歡樂與精彩,而青奧會又為南京帶來對外開放的窗口與國際化的視野。南京青奧會將成為世界青年健康、快樂、成長的舞臺,同時在奧林匹克運動史上留下一筆寶貴的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