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契,黑海之濱一個本不為人關注的地方,十幾天的冬奧會使這里成為人生大課堂,世人無不成為學生,可以學習到比教科書中更為現實的課程和更為經典的范例。
冰雪體育類似田徑、游泳,源于生產和生活,從一種出行漁獵方式繼而用于軍事,最終成為競技、娛樂。隋唐時期文獻中有“俗乘木馬馳冰上,以板籍足,屈木支腋,蹴輒百步,勢迅激”的記載,足見中國冰雪運動有悠久的歷史傳統。中國冬奧軍團索契之旅向世界證明了什么,又給自己校正了什么?
中國是冰雪體育強國嗎?3項冠軍,位列獎牌榜第十二名,數量和位次都低于上屆,與挪威、俄羅斯、加拿大、美國等世界冰雪體育強國相比,差距明顯。中國只在半數項目上報名參賽,少數具有優勢,多數限于參與,難能取勝,部分項目沒有條件開展,仍處空白。
中國是冰雪體育大國嗎?每到冬季,全國有超過2億人口生活在結冰積雪的自然環境中,開展冬季運動本應具有更大規模的社會基礎,但經濟社會的發展還不足以為那里的人們特別是青少年提供平臺,吸引孩子們從小到冰天雪地中強身健體。
索契冬奧會為證,中國運動員有挑戰強者的勇氣,有敗而不餒的追求,有“走出去,請進來”,汲取世界先進技術的愿望,有邁向冰雪運動強國的自信。同時,中國冰雪運動必須不斷充實包括文化理念在內的基礎欠缺,才能成為名副其實的體育大國。
奧林匹克運動不只是競技舞臺,投身奧林匹克運動,不分酷暑與寒冬,也不一定非要站上賽道,雄踞領獎臺。它是具有獨特價值和功能的文化教育,是一代代年輕人的人生歷練。
冬奧會走過90年歷程,冰雪并不總是晶瑩剔透。索契留下得勝后的狂喜和祝賀,也留下落敗后的眼淚和同情。有人帶到索契的是最佳競技狀態,也有人帶去的是傷病困擾之軀。有人在受挫之后奮起直追,也有人在榮譽面前無法自持。公平競爭,機遇不等,掌聲與嘆息并存。這都是奧林匹克運動豐富的教材,是冬奧會寶貴的文化遺產。
為冰雪運動謳歌,向所有在冰雪世界中弘揚奧林匹克精神的勇士們致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