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歲奧地利滑雪運動員馬蒂亞斯·梅耶爾有理由感到自豪。在索契,首次參加冬奧會的梅耶爾技壓數名好手,摘走男子滑降賽金牌。更重要的是他在奧林匹克有史以來最危險、最急速的斜坡上完成了這一切。美國滑雪名將,正賽排名第八的博德·米勒告訴媒體,“如果你不全神貫注,由始至終專注于比賽,將有可能被這條賽道殺死。”英國廣播公司(BBC)體育節目主持人格拉漢姆·貝爾深有同感:這位曾參加5屆奧運會的前滑雪運動員拍下了一段試滑視頻。視頻中此君聲音發顫,聽上去心有余悸:“喔噢!這……肯定是我所經歷過最刺激的奧運下坡賽道之一。”
近幾屆冬奧會似乎越來越“青睞”速度與危險性。在電視畫面上,那些速度較快、風險高的體育項目觀感更好,理論上亦有助于吸引極限運動愛好者們的興趣。因此,人們在奧運賽場看到了諸如俯式冰橇、單板花式滑雪等大量刺激觀眾腎上腺素的極限賽事。但令人不解的是對于最快最瘋狂的冬季運動項目速度滑雪,奧委會官員們始終態度冷淡。
與速度滑雪相比,滑降賽安全得就像垂釣。在速度滑雪比賽中,選手們擠進一條1-2公里長的陡峭賽道,橫沖直撞,競相沖刺100米“時間區”內的最快速度紀錄。速度滑雪被形容為全世界速度最快的非機動運動,運動員們的時速往往超過193公里,而最高紀錄則由意大利選手西蒙尼·奧雷甘在2006年締造:251.5公里/小時。
速度滑雪由國際滑雪聯合會(ISF)管理,該機構還負責管理滑降、越野滑雪、高臺滑雪等其他更大眾化的雪上項目。按章程規定,速度滑雪選手需在比賽中佩戴背部保護裝置,以“防止摩擦性灼傷和機械損傷”;此外出于“安全原因”,“金屬手鐲、手表、鏈式手鐲、大耳環”等飾物均被明令禁止。這些規定顯然有其道理。
西蒙尼·奧雷甘和兄弟伊萬目前領跑世界杯速度滑雪錦標賽選手排行榜,但他倆及其他速滑選手都無法參與奧運賽事的角逐。為什么?一種最常見的解釋是國際奧委會劃定了界限——速度滑雪被認為實在太危險,不宜列入奧運項目。雖然速滑采用直線賽道且不設路障,某種程度上降低了事故發生的風險,但比賽速度過快意味著選手一旦摔倒,將很可能遭遇重傷。
加拿大速滑選手約翰·多梅爾曾將這項運動比作急速墜落的升降梯。“你一直往下掉,你看到電纜、金屬和各種垃圾到處都是”,他說,“如果你不幸撞墻,一定會頭破血流。”在標題為《追逐純粹速度》的文章中,作為當時的觀賽者之一,作者迪克·道爾沃什詳實描述了意大利速滑選手沃爾特·穆斯勒1965年遭遇事故的死亡之旅。
“因為令人難以置信的高速和強大力量,沃爾特·穆斯勒整個人飛了起來,雙腳和頭部先后撞擊雪地,每一次都讓他的身體扭曲得不像樣。很快,雪地上總共出現了11個洞,有的是他的頭部撞擊地面所留,有的是腳……觸目驚心。很難想象一個人的身體承受如此高強度的起落、速度和力量。我只在一部記錄賽車手比爾·武科維奇1955年印第安那波利斯賽事中罹難的電影里見過類似場景。”
1992年第十六屆冬奧會,速度滑雪作為表演項目現身法國阿爾貝維爾。不幸的是在一場訓練賽中,法國速滑選手尼可拉斯·波切塔因與一臺開槽機相撞身亡。此次事故令國際奧委會震驚,自那以后,速度滑雪就從未出現在奧運賽場。
國際奧委會意識到速度滑雪的極端危險性,但該組織疏遠速滑的另一層原因或許是他們認為這項運動觀賞性不夠。現有奧運雪上項目都給予運動員機會控制旋轉、跳躍起落,或者表演技巧,充分展示才華和運動能力。但在很多人眼里,速度滑雪根本不需要任何天賦,抑或運動能力。速滑運動員所做的無外乎從一條直線跑道俯沖而下,只需要認準方向即可——但運動員一旦判斷失誤,偏離軌道或發生相撞事故,那么一切都結束了。
現代奧運會熱愛危險與刺激,但高難度系數、適宜于電視轉播,易于撩撥觀眾眼球的運動員空翻與旋轉方為“賣點”。而這,或許才是令速度滑雪不受奧運會待見的最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