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第一屆青奧會上,羽毛球項目只設有男單與女單兩項比賽。當時,青奧會這個概念第一次成為現實,一切都還處在調試階段,人們也把目光主要集中在對金牌的爭奪上。時任中國代表團團長的蔡振華甚至在半程總結時點名批評羽毛球,說運動員們心態急躁。
本屆南京青奧會,國際奧委會前任主席羅格醞釀這項賽事時的初衷才算得到了真正貫徹,勝負的概念被淡化了,多個項目增添了新穎的玩法,其中就包括羽毛球男女跨國混合雙打。
混搭 看上去很美
一般的男女混合雙打,突出的是男女。青奧會上的混合雙打既是不同性別的組合,也是不同國籍的組合。本屆青奧會,參加羽毛球男單與女單比賽的孩子剛好是64人,男女各半。這64人被隨機地男女搭配后,形成一對對全新的跨國搭檔,征戰本屆羽毛球混雙比賽。
增加跨國的混雙比賽,在官方看來可以促進不同國家和地區年輕人之間的交流,中華臺北隊的青年球手呂家弘說:“這也是青奧會給我們提供的交流平臺,如果不這樣,內向的人不會主動和外國朋友聊天。”但是,在他的教練肖博仁看來,這種比賽其實并無多少實用價值,“這樣的比賽主要強調世界融合,我們還是蠻重視獎牌數量的。從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獎牌數來講,這塊混雙金牌的含金量和單打相比還是差一些”。
在年輕人的眼中,跨國混雙比賽十分有趣。16歲的德國選手魏斯基興就興沖沖地告訴記者:“這么打很酷,和別的國家不同背景的人搭檔打球,感覺很特別。”
跨國混雙的搭配完全是隨機,什么結果都有可能出現。兩人既有可能來自同一個大洲,例如中國男選手林貴埔搭檔韓國女選手金佳恩,也有跨大洲的組合,就像丹麥姑娘米婭·布利西菲爾特和來自剛果的恩佐斯。
表面上看,不管是什么樣的組合,至少都是以實力為基礎,但從比賽過程來看,左右比賽進程的還真不是實力的簡單疊加。
對于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孩子來說,語言是難以逾越的一關。米婭·布利西菲爾特和他的搭檔恩佐斯在第三個比賽日前,已經在自己的小組里遭遇了兩連敗,基本上出線無望了。米婭覺得語言不通是阻礙他們爭取勝利的最大障礙:“這個剛果人不會說英語,我不會說法語,交流上很困難”,米婭說,“混雙比賽本該很有趣,但語言上交流不了,就沒意思了。我覺得,讓語言相通的人搭檔會更有趣一些。”比賽那天是米婭的生日,她接受了全場觀眾的生日祝福和可愛的吉祥物砳砳為她獻上的大大擁抱,不過,女單與混雙連續輸球多少掃了丹麥姑娘的興。
語言問題同樣是林貴埔和金佳恩遇到的困擾。從實力上看,這一對組合應該是本屆混雙比賽中最有希望摘金的,林貴埔剛剛拿到了羽毛球世青賽的亞軍,金佳恩也是韓國同齡羽毛球運動員中的佼佼者,其他國家的教練們都認為這兩人最有希望。但他們在第三個比賽日遭遇了滑鐵盧,被馬拉西亞小伙占俊偉和香港姑娘吳芷柔2比0擊敗,沒能進入四分之一決賽。
“第一次見到她的時候很緊張,我想我是男生,至少應該主動點吧,就迎上去說了一句‘阿尼哈賽呦’”,林貴埔在之前的采訪中曾說。但是就比賽來看,林貴埔和金佳恩鮮有交流,二人連得分后基本的擊掌相慶也很少發生,更別說眼神上的交流了。相反,對手占俊偉和吳芷柔卻頻頻交頭接耳,在比賽中配合默契,最終直落兩盤,拿下這塊難啃的硬骨頭。原來,占吳兩人很早就見過面,但并不認識,這次混雙賽讓他們有了交流的機會,粵語是他們的共同語言。

語言溝通無障礙的選手們顯然更加享受比賽帶來的快樂。相比于東方人的含蓄,歐美的年輕人在賽中更“耍得開”。來自土耳其的庫爾特和他的小伙伴克羅地亞人帕夫麗尼奇可以用英語溝通,這讓他們臨時培養的默契加深了很多。兩個人都屬于外向性格,每次得分,兩人都喜歡用喊叫和擊掌為自己和同伴打氣。庫爾特有一臉和他17歲的年齡并不相稱的絡腮胡子,他多次高難度的背身回球點燃了觀眾的熱情,也讓對手魏斯基興感覺很興奮,“背身接球的確是一種很放松的方式,其實我也想用這招來著,我怕我的搭檔感覺奇怪,所以就正常接球了”,魏斯基興笑著說。這個德國孩子說的搭檔是蘇里南女孩伊莎克,她是本次羽毛球賽事中唯一帶著眼鏡打球的人,“還真沒見過戴著眼鏡打球的人,感覺很神奇”,魏斯基興說。
組委會將這32對混雙選手分入8個小組,只有小組第一可以進入淘汰賽。從最終的出線結果來看,晉級的8對選手當中,有5對來自東亞和東南亞,這還不算中國選手石宇奇的澳大利亞搭檔喬伊·賴,她本身就是個華裔女孩。這種現象體現了世界羽毛球的真實格局,也說明了語言上的優勢還是發揮了一定作用。
通過體育學點啥
羽毛球第三個比賽日后,同是17歲的中華臺北隊男選手呂家弘和馬來西亞女選手李盈盈殺出小組循環賽,闖進了混雙16強。在外界看來,這一對搭檔至少具備了奪牌的實力。李盈盈世界青年排名第十五,剛剛獲得2014世界青年賽和泰國國際賽的銀牌,兩人都可以說漢語,過去經常在國際比賽中見面,在溝通上沒有問題。
呂家弘說:“時間太短啦,默契當然沒法生成,只有簡單地分一下工,她前場我后場。戰術上教練只給一些建議,我們自己私底下的討論卻比較多。”
李盈盈是很棒的單打選手,但這是她第一次打雙打比賽,連她自己都承認每場比賽的開始階段會緊張。臨時拍檔呂家弘和兩邊的教練使出渾身解數,幫助這個馬來西亞姑娘克服心理壓力。肖博仁說:“她屬于跑動型選手,不擅長強打猛攻。和新加坡那組混雙打了三局,最后緊張到連發球都不記得了,我們就要從心態上給她解壓。”以往是經常交鋒的對手,現在倒是對手的教練給自己指點迷津,這種匪夷所思的場面只有在青奧會上才會出現。
因為年末有一個很重要的考試,相當于中國的中考,李盈盈這次來參賽還帶了不少作業,搞得她一邊比賽,一邊還要抽空在寢室寫作業。她抱怨說自己都沒時間逛青奧村的風情小屋。呂家弘也沒心情逛,他倒不是因為作業,而是全部心思都在羽毛球上面。
呂家弘單打小組賽第一場輸給了中國隊的林貴埔,他的教練肖博仁至今還耿耿于懷:”本來這次他的狀態不錯,我們在比賽之前還做了很多工作,但去賽場路上的交通管制對他影響太大了。我們下車時距離檢錄只有十幾分鐘,準備真是來不及,換個衣服就匆匆忙忙上場。那一場失利對我們來講很可惜。”因為那一場的失利是致命的,導致呂家弘小組賽被淘汰,這讓他全身心準備起混雙的比賽。
事實上,本屆青奧會上羽毛球比賽的水平是相當高的,全世界優秀的青年羽毛球運動員都集中在這里,如果大談友誼交流,反而顯得太假。肖博仁說,這次比賽畢竟以奧運冠名,青少年運動員更加重視,“都說比賽不重要,但是我覺得大家對獎項和成績還是很重視。至少在羽毛球這一項上,應該是這樣的”。
呂家弘也說:“教練也沒有特別的要求,只要把最好的狀態發揮出來,能拿牌的話就更好了。我們將來都要朝職業化發展,打這個就是為了有一天能打奧運會。”
混雙的比賽中,呂家弘有一個球博得了羽毛球館里的滿堂彩。當時正是比賽第二局,呂家弘網前救球時倒在地上,對面的印度選手壓著他連扣幾拍,都被坐在地上的呂家弘神奇化解。最后,呂家弘居然贏下了這一分。回想當時的場景,呂家弘說:“我當時想著能頂幾拍頂幾拍,結果就頂過去了,那球我也覺得很不可思議。”
說起呂家弘這個球,肖博仁很感慨:“人身上的很多品質都是從體育運動中學來的,比如拼搏、堅持和服從。”他甚至說起了那幾日最熱炒的臺灣某年輕藝人涉毒的消息,“我覺得兩岸三地都一樣,只重視年輕人的權益問題,忽視他們應當受到的限制。在臺灣,年輕人只有在運動中才能學到什么叫規矩和紀律。所以,臺灣的基層羽毛球和其他團隊運動都非常興盛,就是因為家長希望小孩子能通過運動去體會做人應當具備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