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聯盟在8月13日宣布,前微軟CEO鮑爾默正式成為洛杉磯快船的主人。在展望新老板的宏偉藍圖之前,有必要關心一下那位倒霉的前任老板,重新審視斯特林失去球隊所有權的蹊蹺過程。
首先簡述一下本次事件的始末:最開始,斯特林帶有種族歧視性質的通話內容被曝光;然后,NBA聯盟對他終身禁賽;再后,斯特林的妻子謝莉同意將球隊股權以20億美元的價格賣給鮑爾默,但斯特林本人否定了這筆交易;最后,謝莉以斯特林患有老年癡呆為由,宣布自己有權代表丈夫做出將球隊出售的決定,該觀點得到了法院和NBA聯盟的支持,從而確保交易得以在新賽季開始前完成。
在以上描述的內容中,存在著一個有趣的矛盾之處:本次交易之所以能在斯特林反對的情況下得到通過,是因為他現在被認定患有老年癡呆。假設這一點成立,那么向前追溯幾個月,當初在斯特林說出那番種族歧視言論時,是否也屬于在老年癡呆情況下的胡言亂語?對于此類并不受主觀控制甚至可能精神失常時發表的言論,真的應當課以終身禁賽的重罰嗎?或者反過來看,假如當初發表種族歧視言論時頭腦還清醒,為何幾個月后就會迅速淪為老年癡呆?
我并不是打算為斯特林的種族歧視言論進行辯護,而是說整個事態發展到后期,已經朝著各方逼迫斯特林交出球隊所有權的方向發展,其間夾雜著各種明槍和暗箭,同謀者除了鮑爾默、謝莉等直接當事人之外,也包括整個NBA聯盟。比如,在其他老板投票表決時,全票通過了將斯特林驅逐出NBA的決議。
原因很簡單,在NBA的大環境中,斯特林歷來因其摳門作風而被稱為“最差老板”,至于種族歧視更是一個令所有人都避之不及的元素。與之相比,坐擁百億身家的鮑爾默非但更富有,還因其IT精英的身份有助于NBA變得更為“高大上”。有鑒于這一點,各方都積極參與到驅逐斯特林的活動中,功利色彩的成分其實高于反對種族歧視的目的。
比如在驅逐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謝莉,如今因為反對斯特林的態度而贏得一片喝彩,被球隊授予“終生榮譽老板”、“快船頭號球迷”等榮耀頭銜,并且獲得免費球票和停車位,未來還有機會分享球隊的總冠軍戒指。但請別忘記,就在2009年,謝莉也曾被指控在公開場合發表種族歧視言論。在這個問題上,她未必比自己的丈夫高尚多少,但如今謝莉卻儼然以反種族歧視的形象而獲得贊譽,實在是一個很諷刺的結果。
當然,即便斯特林被強迫出售自己所擁有的球隊,畢竟也能收到20億美元作為回報。考慮到他1981年收購球隊時只花了1250萬美元,這或許是職業體育史上最賺錢的交易。因此,面對如今的結果,沒必要糾結于斯特林的個人得失,倒是有必要研究一個與規則有關的話題:是否只要在少數服從多數的前提下,就能罔顧少數成員的利益呢?
比如,在2012年中超聯賽的后半段,廣州恒大獲得了只有自家獨享的“七外援”政策,當時曾引起外界的一片非議。但值得一提的是該項政策并非源于中國足協的獨斷專行,而是一個經過職業聯賽理事會投票表決的結果。該理事會由中國足協代表、俱樂部代表、地方協會代表、中超公司代表及特邀專家代表組成。結果,在當天投出的61票中,有43票贊成廣州恒大享受“七外援”政策,反對和棄權的票數則是16票和2票。也就是說,這項明顯有悖公平原則的政策,卻因其獲得多數票而具有了合法地位。
由此可見,少數服從多數未必總能確保公平和正義。尤其在職業體育領域內,經常會出現各種形式的聯盟,比如由尤文圖斯和AC米蘭組成的神圣聯盟當年曾掌控亞平寧足壇,又比如代表豪門利益的G14組織一度敢于跟國際足聯和歐足聯對簿公堂,甚至中超聯賽中也曾出現“實德系”、“張海系”。當這些力量基于各種利益匯聚到一起時,有時難免會出現“仗勢欺人”的局面。至于站在他們對立面的少數派,下場往往比如今的斯特林更悲慘。所以,借用一個近期在國內財經界頗為熱門的關鍵詞,在職業體育世界中或許也需要開展“反壟斷”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