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教育部對課改作出新設計,讓本來就熱點不斷的媒體又有了新的關注內容。對此新政,有的高調點贊,有的大聲唱衰。
在總課時減少的情況下,相應增加小學至高中的體育課程,這好像沒有什么可質疑的。看看“大書包小眼鏡,胖乎乎跑不動”的中小學生形象,早就應該增加體育課程了。在此我還呼吁,除了增加體育課程外,教育部門還要督促學校真正給學生減負,少布置一點作業,多留點時間給孩子,讓他們離開課桌,走出教室,走進操場球場,多鍛煉身體,健康的一代才是有前途的一代。
關于發展足球的舉措就更具戰略眼光了,剛剛結束的世界杯已經給我們最好的啟示,哪個國家的足球運動普及得好,哪個國家的足球人才成長機制好,那里的足球水平就高。只有將校園足球納為發展的重點,并且從娃娃抓起,才能看到中國足球的希望,才能推動中國足球運動的全面發展。

教育部門重視體育、重視足球,這無疑是大進步,值得點贊,但也要看到這項新政真正落地的難度。在當前環境條件下,增加體育課程難度不大,實現校園足球計劃卻是困難重重。首先要解決的是足球場地缺乏。現在大城市的中小學校都有操場,但并非全有標準足球場,鄉村的中小學有足球場的屈指可數。如果連球場都沒有,實現足球計劃就無從談起。要解決場地問題,既要經費保障,還涉及學校規劃改造等,可謂第一難。
其次要解決的是好的師資隊伍和好的教材缺乏。現在的中小學足球教學,缺乏大量既有綜合素質,又有足球專項能力的教師,這個問題不是一年兩年能解決的,需要有長遠的人才培養規劃。
還要解決好合力的問題。校園足球計劃能否真正落地,光靠教育部門還不行,需要與體育部門聯手合作。我國國情是教育部門管學校,體育部門管競技,使得教育與體育中間隔了一堵人為的墻。不排除阻礙,開通體育教育直通車和校園足球計劃將大打折扣,甚至是無果而終。
好的藍圖是成功的重要前提。只要教育部門真正深入調研、科學安排,對問題通盤考慮,繼而各個擊破,同時多方聽取意見與建議,不急于求成,就一定能收獲前所未有的豐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