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子出生時,我和妻子決定,對他進行不受傳統性別角色影響的教育,以適應時代精神。
我們給兒子買玩偶娃娃,而不是玩具手槍。但是,兒子開始爬行,開始用自己的雙眼發現這個世界,也變得越來越對機械和武器感興趣。一旦我們給他玩偶,他就會在15秒內把它撕得粉碎。我們努力在他身上開發出女孩的興趣,卻悲劇地失敗了。
有些讀者可能會憤怒不已,這些女孩的興趣根本就是男孩沒有的。是的,可是如果我們的社會是適合女孩成長的,溫和、順從等一切標準都是基于女孩的性格,作為男孩的父母,我們該如何應對呢?
我們的兒子拿到畢業證時,學校向我們介紹了25個成績最優異孩子的家長。24個是女孩,只有一個是男孩,而且還是個文弱、安靜得像女孩的男孩。
我們的兒子不屬于聰明的學生。雖然我肯定不能對此表示認同,但是他顯然對上學不感興趣。他喜歡的,是奔跑、攻擊、暴力和扔炸彈。
25個成績最好的學生中有24個是女孩。我想,這樣的學校肯定有問題。而當我把它和其他學校作對比時,才發現我觀察到的絕對不是個例:女孩常常是更好的學生。
我們西方富裕社會的學校定位是否在不經意間導致男孩面臨巨大的困難呢?我傾向于給這個問題一個肯定的答案。
有兒子和女兒的父母都知道,他們是完全不同的,這種不同部分受文化影響,但是絕大部分是由進化決定的。我們的富裕國家是一個女性化國家,這是值得稱頌的,但是也由此帶來了一個沒有預見的問題:我們該如何面對那些向往運動、活動、強度、速度和暴力的男孩們?
我們期望,成長中的少年整天安靜地坐在學校,吸收信息,但是他們中的很多都做不到。我們的街道是史無前例的安全,男人和女人可以赤裸著在沙灘上走動,不用擔心受到性侵犯。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我們的男孩突然之間就不會再做充滿熱情和暴力的興奮美夢。
學校的做法,仿佛認為男孩是有缺陷的女孩。我們束縛住他們,強迫他們以他們無法做到的程度集中注意力。男孩們只能通過虛擬游戲和看色情電影來學習怎樣應對自己的攻擊性和性幻想。這樣他們整天都在一種昏昏欲睡的狀態中度過在校時光,直到最后一個小時結束,他們又可以逃回虛擬的世界,扮演戰斗者或罪犯的角色。
我不想我們的兒子變成電腦屏幕前的僵尸,每天坐在那里消化自己的性和暴力需求。我從朋友和熟人那里得知,如今的男孩們很容易躲在自己的電腦和智能手機世界中,因為在現實生活中,他們總是不被理解,總是被用女孩的標準來衡量。也許該回到區分男校和女校的時代,這樣可以更好地根據性別特點區分獲得知識的方式和對冒險的不同需求。
在后現代歐洲國家,我們在很短的時間內埋葬了戰士的角色。保守的伊斯蘭社會由于性別角色的清楚區分,對年輕的穆斯林產生了巨大的吸引力。那里的男人還可以是戰士,男人還是男人,女人還是女人,還處于最原始的角色分工基礎上,就像《古蘭經》中所描述的那樣。
從戰場回家的伊斯蘭戰士,難道也會得創傷后心理壓力障礙嗎?伊斯蘭國家的男孩會得注意力缺乏綜合征嗎?在現代富足社會,年輕男人們的斗志不被容忍,榮譽、英雄觀被認為沒有價值。進化將他們變成了戰士,然而我們的文化讓他們學習到要隱藏這些斗志。很好,安寧總好過街頭斗毆,但是這斗志不會消失,它仍在男孩們心中生長。
在現代技術提供的虛擬世界中,我們的少年將他們的斗志宣泄出來。而社會的“去男性化”卻導致了嚴重的后果,大批男孩無法掌握自己的將來。對于父母的問題:他們將來想做什么工作?回答千篇一律:我不知道,因為我對什么都不感興趣。
女人曾長年在發展的機會上受到歧視,女權主義者要求平等,社會也給予了她們平等的空間。我們的女兒如今已經能夠利用社會為她們提供的各種可能性,但是我問自己,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是不是矯枉過正忽視了男孩。男孩就該是男孩,應該玩玩具手槍,那種屬于男孩天性的斗志、進攻性不該被否定,而應被引導,指導其行為和驕傲感、榮譽感,使其富有競爭力,勇于承擔責任。
[譯自德國《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