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節日派對卷土重來”——美國媒體最近頻頻刊登出諸如此類標題的文章。知名獵頭公司Battalia Winston的調查數據顯示,96%參與調查的公司確認將籌辦節日派對,這是自1997年以來的最高記錄(2012年舉辦派對的公司數為91%,2011年為74%,2008年為81%)。不過,雖然經濟復蘇,打算舉辦豪華盛宴的公司比例只有6%,大部分派對上不可能出現香檳、魚子醬泛濫成河的情況。
和美國一樣,俄羅斯經歷過低迷的經濟危機之后,再次迎來各種節日派對。據Superjob.ru調研中心透露,大部分俄羅斯公司都計劃籌辦新年晚會。有專家稱,2008年有高達18%的公司不舉辦派對,而如今這個數值已經下降到3%。與此同時,已經有78%的公司明確表示將舉辦派對。派對一般有以下幾種傳統方式:52%的調查對象表示公司的新年晚會將在飯店舉行,第二種受歡迎的方式是在辦公室舉辦,第三種方式是去郊外。另外還有些人已經厭倦傳統的節日宴席,選擇先集體K歌或看音樂劇,然后再舉行宴會。有1/3的公司節日派對開銷比2012年多,有些俄羅斯國企花在節日晚會上的開銷相當驚人。據說,一家企業甚至準備邀請莎拉·布萊曼參加年終派對。“全俄人民陣線”聯盟的有關人士提議限制此類活動,認為花國家的錢沒什么可炫耀的。不過,這種提議是否奏效就不得而知了。
Superjob.ru調研中心主任納塔利婭·伽羅瓦諾娃認為:“說實在的,參加派對的大部分人覺得現金獎勵更能振奮人心。如果雇主讓員工選擇參加派對或者發放獎金,81%的人會選擇獎金。當然,發放獎金的受歡迎程度視數額而定。”
葉連娜·扎菲雅洛娃,圣彼得堡國立大學高等管理學院組織行為與人力資源管理教研室教授,幾年前做了一項關于派對的研究,研究對象為圣彼得堡服務業、貿易和制造業中的50家單位。“研究發現,不惜重金舉辦的派對往往都是徒勞無益的,根本達不到企業想要的目的”,葉連娜·扎菲雅洛娃說,“如果一個集體很團結,大家有心一起過節,那么派對就會成功,否則只會浪費時間和精力。大家想娛樂一下還好,若都不想玩,派對只會讓集體氣氛更緊張。”
扎菲雅洛娃表示,只有53%的受訪者對他們公司的非物質獎勵法(包括派對)感到滿意。也就是說,只有一半的派對開銷發揮了作用。而激勵員工最有效的方法是有針對性的獎勵,也就是公司再不統一獎勵所有人,而是因具體事件獎勵個別員工。有趣的是,給員工精神獎勵并不一定要花很多錢:如今有些策劃公司專門為企業出謀劃策。比如,業績好不一定發獎金,有家企業就另辟蹊徑發了幾斤罕見的水果。專家稱這種方法起到的激勵作用并不比獎金小。
2013年12月3日,一條關于國營鐵路公司“俄羅斯鐵路”計劃斥資5300萬盧布舉辦新年晚會的消息引發熱議。來看看人們對節日派對開銷分別有什么想法。
弗拉基米爾·普京,俄羅斯總統:派對花銷多還是少,這個話題很奇怪。他們(國有企業)想花多少,就讓他們花,不過前提是必須得自掏腰包,往年都是這樣的。我很難想象,蘇聯時期我曾經工作過的那些單位能從克格勃財政預算中撥款去籌辦派對,這真是無稽之談。
康斯坦丁·卡拉喬夫,政治專家組領導:經濟正在進入衰退期,公司盈利時辦派對是一回事,虧損時辦派對是另一回事。當下國有企業和國有控股企業的經濟指標不容樂觀,豈能耗資上百萬舉辦派對,那簡直就是一個相互攀比的展會。
葉甫蓋尼·莫羅佐夫,娛樂演出機構總經理:真人秀《兩個明星》播出之后,很多人希望能在節日派對上見到歌手索索·帕弗里阿什維里。他平均一場演出費用至少1.5萬歐元。我想,新年之際他的酬勞應該會漲到每場3萬歐元,甚至更多。現在派對上最受歡迎的歌手是維塔斯。雖然他酒后駕車撞傷一名騎車人,但邀請他的人似乎更多了。
為什么有些公司愿意耗巨資舉辦一場公司派對呢?國立高等經濟大學社會組織研究中心副主任葉甫蓋尼·巴拉巴諾娃有自己的見解:“如今的節日派對就如同醫保一樣,是非物質獎勵的一部分,同時也是公司的公關活動。這種活動的目的是向眾人展示:既然我們辦得起這么盛大的派對,說明我們在其他方面也比別人強。豪華派對本身就是民族文化的體現:基督教根本不允許人們炫耀財富,而俄羅斯的東方文化特質比較明顯,因此才會追求奢華,想要展示自己的成就,比如,舉辦一場奢華的派對。不過,前不久關于限制國企節日派對開銷的提議是理智的。”
相關鏈接:近幾年熱映的有關公司節日派對的電影
《通緝令》(2008)
提默·貝克曼比托夫執導的好萊塢動作片,公司晚會對主人公衛斯理而言是毫無意義的無聊事。電影開頭就是充斥著可笑尖頂帽和氣球的派對。讓主人公最受不了的是,同事們不得不違心地對上司笑臉相迎并做出一副崇拜她的樣子。不過不用擔心,衛斯理很快就擺脫了地獄般的辦公室。
《這就是我的故事》(2012)
這部俄羅斯電影的主人公科什·庫琴科在為新年舞會做準備,他要唱首歌,歌名就是電影名《這就是我的故事》。他的老板想在公司內部舉辦一場唱歌比賽(曲目是電影《命運的捉弄》里的歌曲),同事們摩拳擦掌,都希望能借此機會脫穎而出,在事業上平步青云。導演通過荒謬的新年派對講述了一個道理,那就是生活中有許多珍貴而有意義的事情,它們與辦公室和工作完全無關。
《派對》(2014)
這部新電影名稱就是派對,由克謝尼亞·薩博恰克和馬克西姆·維托爾剛主演。家具廠高級經理伊戈爾在廠里籌辦了一場派對,次日早晨發現整個工廠一片狼藉,員工們一個個像霜打的茄子。他很想知道是誰搗的鬼,派對后究竟發生了什么事。通過逐個盤問調查,他驚訝地發現每個人都有不為人知的一面。
[譯自俄羅斯《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