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李克強總理在英國智庫演講中提到:“按照世界銀行的標準,中國還有2億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當今中國有著僵化的社會結構,嚴重的貧富不均,無數想往上爬的人都重重摔了下來,并隨時面臨向下沉淪的命運。過去在社會頂層還有空地方,現在只有底層敞開懷抱,笑納一切從上面掉下來的人們。
在一個社會中,貧民人數眾多還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整個社會都在向底層沉淪:中國的“中產階層”人群普遍有著強烈的“地位恐慌”,害怕喪失或降低自己的等級地位;城市白領階層擔心丟掉工作;打工仔和打工妹們焦慮自己可能永遠掙不來足夠的錢或者自由,得不到他們想要的,干不成他們想干的—似乎每個人都有“被剝奪感”,誰都認為自己是“弱勢群體”。我們無力與自己賴以生活的社會環境作斗爭,為了屈從環境,我們犧牲了自己的人性,放任了自己的墮落—很多人不僅對“底層身份”有著自覺的認同,更在道德良心上也以向底層的墮落來表達對社會的不滿。
不能否認,中國的很多億萬富翁是通過勤勞、智慧而致富的,并且他們急公好義、樂善好施,但同樣不能否認:很多人獲得財富的過程,恰恰就是他們在精神和道德方面墮落到底層的過程。今年以來不斷“落馬”的政府和央企高官,讓我們有機會窺見他們的貪婪和墮落過程是多么的驚人!高等教育本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所在,但現在許多大學成了官僚機構、成了職業培訓機構,致力于把學生培養成精明的、一門心思往上爬的自利者。
一方面,低俗化的娛樂節目、影視劇向我們宣傳了太多的美好生活,即使底層民眾也被對美好生活的想象洗了腦;另一方面,我們自己的那一塊又太小、太寒酸,因而難免不會有被欺騙、被剝奪的感覺。人們長期在一個底層化的社會中忍受屈辱,看不到明天,怎么可能不會精神消沉,怨天尤人?不知從何時起,我們長期宣揚的“英雄主義”不見了。現行的社會價值觀更強調恭順、服從,崇尚見錢眼開、及時行樂等,因而每當突如其來的社會災難發生時,人們要么恐懼奔逃,要么沉默圍觀。
在社會壓力擠迫下,平頭百姓最不可得的是自尊心,最想滿足的也是自尊心,于是,廣告、商業、娛樂業、旅游業乃至體育業,為我們提供了數不清的廉價的滿足自尊心的機會。我們趨之若鶩,樂此不疲。
在崇尚物質的時代,人們的希冀和欲望更經常地被摧毀,靈魂所受的折磨和煩擾更大。越來越多的人愛上了淘寶—在淘寶上購物,能證明我們有錢,有閑,我們不會遇到以衣貌取人的商場營業員的羞辱,繼而觸發關于自己現實地位的痛楚;我們也不用再勉為其難地扮演各種社會角色,你只要扮演好一個角色—“親”,享受店主左一聲、右一聲對你的懇求(也許是糊弄)、享受登門送貨的服務就夠了。總之,你可以享受一下當國王或王后的感覺啦!
貧民階層難以掌握自己的命運,所以最容易相信命運,相信超自然的力量。但在中國,迷信的人太多了!不光是貧民,富人、官人更迷信—他們很少人生下來就是富人、官人,內心深處仍有著根深蒂固的“貧民情結”,他們更擔心自己的地位下滑,富貴不保,因此不安全感更嚴重。迷信大行其道,也是社會向底層化沉淪的一個重要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