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2日,京東集團正式在納斯達克掛牌,發行價19美元,收盤價報20.90美元,市值達到約286億美元。就市值而言,京東已成為僅次于騰訊、百度的中國第三大互聯網上市公司。
業界稱,中國電商完成了從阿里巴巴的“寡頭時代”到阿里、京東的“雙極格局”的演變。按持股量估算,CEO劉強東目前身家已達48.8億美元。
京東上市無疑是近期中國互聯網企業登陸美股的高潮。此前的5月17日,化妝品電商平臺聚美優品在紐交所掛牌上市,市值34.33億美元。
統計顯示,2011年、2012年和2013年僅有14家、2家和8家中國企業赴美上市。而今年截至目前,已有8家企業完成赴美IPO,中概股赴美上市出現回暖趨勢。業界還預計,今年全年將可能有超過20家中概股在美上市,其中包括了阿里巴巴和迅雷等多家互聯網企業。
點評:
本土經濟下行會消耗海外投資者的信心,而阿里巴巴上市更會消耗投資者的資金。那么,上市趁早,最好搶跑。
日前,杭州市政府出臺規定,自5月23日起,如果商品房實際成交價低于備案價超過15%,將通過技術手段限制網簽。規定一出,購房者對地方政府“捍衛房價”的抱怨不絕于耳。
除杭州外,在珠三角、長三角的不少一二線城市都出現了類似的地方政府“限價”行為。事實上,不少地方房管部門的網絡系統都設置了新建商品房銷售價格對備案價格15%至20%的下調限幅。降幅超過這一幅度,開發商必須重新申請備案。
除內地之外,5月的香港樓市也不容樂觀。有消息稱,李嘉誠旗下長江實業決定,其在香港最新的一處住宅項目可為買家提供高達16%的折扣。另一巨頭恒基兆業亦有樓盤滯銷,恒基主席李兆基近日還會見地產代理高層,以推動滯銷項目銷售。
點評:
降價關系地產商的資金周轉,至此前景未知。
近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全國31個省(區、市)2014年一季度GDP數據。從GDP總量來看,廣東省一季度GDP總量為13636.91億元,為全國第一。江蘇和山東分列二、三名,分別為12892.85億元和11994.96億元。
從增速來看,重慶以10.9%的增速位居全國第一位,第二是貴州,增速為10.8%,第三位為天津,增速達10.6%。
值得一提的是,各省份GDP數據之和再次與全國總量“打架”。數據顯示,2014年一季度GDP為128213億元,但31個省份的總和卻為132878.97億元,超過了全國總量4665.97億元。
近年來,各地GDP總和高出全國總量的情況十分常見。專家認為,其根源是各地的統計存在著“水分”。
點評:
能否算算除了GDP,還有沒有別的地方官“政績”評價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