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早飯便匆匆趕去上班,對著電腦一上午,中午吃盒飯或應酬,下午繼續端坐在電腦前,晚上出去吃吃喝喝,回家已是深夜。”這是很多都市人的真實寫照,周而復始,日復一日。許多年輕人都認為自己正當壯年,孰不知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已讓疾病的危險悄悄降臨了。
越年輕的病人病情越重
●本刊記者:32歲的李明因常胸悶,晚上甚至覺得喘不上來氣,于是去醫院檢查,檢查結果讓李明大吃一驚,他患有嚴重冠心病。醫生說,他的心臟狀況已和六七十歲老人的心臟差不多,提前進入了衰老期。
○孫宏濤:其實“30歲的人60歲的心臟”這樣的矛盾組合在醫學上并不罕見。現在患病年齡趨于年輕化。嚴重心臟病手術病人中,40歲左右的中青年很多。近些年來,年輕人突發心梗猝死的事情更屢見不鮮,在臨床上20-40歲的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例比比皆是,而且一般而言,越年輕的病人病情越重。
●本刊記者:為什么年輕人的病情會更重呢?
○孫宏濤:出現“30歲的人60歲的心臟”并非朝夕,重要原因在于對自身血壓、血糖、血脂關注不夠,長期沒有注意身體檢查的結果。因為年輕,很多人都認為自己身體很好,出現一些癥狀也會誤認為是過度勞累、吃得太多等原因,從而導致病情往往更重。在這里我也要提醒,現在的年輕人必須首先從觀念上關愛自己的心臟。
不良習慣讓心臟“早衰”
●本刊記者:什么原因可能導致心臟加速衰老呢?
○孫宏濤:可能的原因包括不良的飲食習慣:早餐不吃,中餐湊合,晚餐則暴飲暴食。這種不良習慣容易導致血脂高、血黏度高、血壓高,進而可能使心血管發生病變。現在都吃肉多,吃蔬菜少,攝入過多的高脂肪、高蛋白類食品,如動物肉類,造成肥胖、高血脂或高血壓;不良的生活方式:酗酒、抽煙是公認的冠心病禍首。煙草霧中的一氧化碳、尼古丁和硫氰酸鹽等可使組織及心肌缺氧。長期吸煙可降低冠脈內皮細胞依賴性血管擴張功能,最終導致并加重冠脈粥樣斑塊的形成。吸煙還改變了血脂的構成,促進動脈硬化的發生發展,所以“吸煙量”、“吸煙年限”均為導致冠心病的獨立的危險因素;巨大的生活壓力:精神壓力大,睡眠時間缺乏。由于精神高度緊張或過度焦慮,往往會引起或者加重冠狀動脈痙攣導致心梗,精神緊張、情緒波動大、體力透支等很容易成為心臟病的誘因;缺乏適當的運動:身體鍛煉越來越少,體質減弱。另一方面,現代人工作節奏加快,坐的時間太長,參加戶外活動越來越少,常常以車代步,令血液中膽固醇含量增加,使得患冠心病的概率提高。最后就是高血壓、糖尿病或冠心病家族史。
如何給心臟“減齡”
本刊記者:那么如何保護好自己的心臟,甚至給其“減齡”呢?
○孫宏濤:想給心臟“減齡”需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調整不良的膳食結構等等。比如戒煙、少酒,低鹽飲食,培養健康、規律的作息習慣,注意勞逸結合,避免熬夜及過度疲勞。保持樂觀、平和的心態,學會減壓、放松。另外,我覺得運動是“良藥”,每天堅持適量運動,可以進行快走、慢跑、騎車等有氧運動。另外,高血壓、糖尿病等患者應定期體檢,對自己的健康情況做到心中有數。
本刊記者:謝謝孫博士,我們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