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利奧像可卡因?說法有些夸張
“說奧利奧餅干像可卡因的說法未免有些夸張。其實,不光是奧利奧,其它高糖、高脂的食物也會讓人產生依賴性。而這種‘口味上癮’并非真正意義上的上癮,和‘毒品上癮’更不能相提并論。”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營養科主任施萬英說,可卡因和甜食都能觸動人的“快樂中樞”,但兩者刺激大腦的機制完全不同。人攝入甜食后,會刺激大腦生產類阿片類物質,這種物質容易讓人感到快樂,由此對甜食產生依賴。而可卡因、嗎啡、咖啡因等天然生物堿可控制大腦中一種基因,使其影響產生快樂基因的酶,長期服用可卡因就會導致該種產生快感的酶失效,進而讓人通過依賴可卡因感受快樂。因此,甜食“上癮”的說法有些夸張,還是說甜食依賴性比較恰當。
吃多了甜食,孩子變得脾氣暴躁
雖然甜食依賴性和“毒品上癮”不能相提并論,但施主任指出,如果長期過量攝入,對成年人而言,最直接導致的健康問題就是能量過剩,出現肥胖、高血糖,進而誘發高血壓、高脂血癥、心腦血管疾病。
而對于孩子來說,更是壞處多多。不僅會損害牙齒、引起肥胖、造成營養失調、影響骨骼生長、降低免疫力,嚴重的話,還會患上“吃糖躁狂綜合征”。
“臨床我遇到過一些小患者,他們的身體檢查并沒有什么異常,可就是莫名其妙的變得脾氣暴躁、情緒多變。經過問診,我發現這些孩子都有一個共同的愛好:每天甜食不離口。當我告訴家長,孩子性情不穩定的原因是吃甜食沒有節制造成的,他們十分不解,糖果、蛋糕怎么會讓孩子情緒大變呢?”施主任進一步解釋道,糖在體內分解生成能量時,會產生乳酸和丙酮酸等物質,這些物質要靠含有維生素B1的酶分解排出體外。人體內是不能自身合成維生素B1的,全靠從食物中吸收,食物中維生素B1又極為有限,加上偏愛甜食的孩子多有偏食、厭食的不良習慣,就更加重了維生素B1的缺乏。人體一旦缺乏維生素B1,就會影響丙酮酸和乳酸的排出,使其堆積在體內,特別是腦組織中,使孩子的情緒發生變化,出現莫名其妙的惱怒、脾氣暴躁。
以天然蔬菜、水果逐步取代甜食
那么究竟每天吃多少糖才合適呢?近年來國內外比較一致的意見是:每天每公斤體重控制在0.5克左右為宜,就是說,成人每天不宜超過50克,小兒不宜超過20克,10公斤以下的孩子不應超過10克。
如果已經對甜食產生依賴性了該怎么辦?施主任建議,成年人可以用天然蔬菜、水果逐漸取代甜飲料、餅干等加工食品。對于孩子而言,家長首先要幫助他們樹立健康的甜食觀,讓孩子明白甜食吃多了會影響健康。同時,還需要掌握一定的喂養常識:1歲前,寶寶的食物不要加任何糖;1歲后,可適當吃些含糖低的酸奶、餅干。巧克力類的食物,要到3歲以后才能吃。食用巧克力的頻率以每周1—2次為宜,每次就一小塊,且盡量選擇可可脂含量超過50%的黑巧克力。平時要減少甜飲料、糕點等甜食的攝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