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農業綜合開發要緊緊圍繞和服務‘三農’發展大局,進一步調整思路,優化布局,轉變方式,完善政策,創新機制,提升效益。”這是財政部部長助理胡靜林日前在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聯席會議上提出的要求。
胡靜林表示,2013年,農業綜合開發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三農”工作的決策部署,緊緊圍繞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著力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穩步開展現代農業試點,積極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斷提高項目和資金管理水平,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新的進展。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農業綜合開發要重點做好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立足于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不斷加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按照國務院批準的《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確定的任務,集中資金、規模開發,繼續大力建設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節水高效的高標準農田,著力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強中型灌區節水配套改造,逐步做到中型灌區改造與高標準農田建設成片連網。因地制宜發展現代灌溉農業和旱作農業,大力推廣應用各種先進適用的農業節水灌溉及旱作農業技術。大力支持發展循環農業,在項目區試點使用高標準農膜和推進殘膜回收,試點建設一批以秸稈為主要原材料的有機肥廠,支持高效肥和低殘留農藥使用。加大生態綜合治理力度,因地制宜開展草原(場)建設,加大對小流域、石漠化和水土流失地區的治理力度,加強農田林網建設。
二是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和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促進農業發展轉型升級。完善農業綜合開發現代農業園區、龍頭企業帶動產業發展、“一縣一特”產業發展試點政策,擴大試點范圍,打造現代農業園區示范群,形成龍頭企業帶動發展農業產業鏈,構建“一縣一特”優勢農業經濟帶。進一步提高科技投入比重,強化項目區科技支撐。支持符合條件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申報、實施、建設和管護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積極探索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的有效實現形式。
三是圍繞實施農業可持續發展戰略,調整優化農業綜合開發布局。以開發縣為單位,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強、能夠永續利用的地方劃為重點開發區,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繼續大規模改造中低產田、建設高標準農田,打造我國糧食生產核心區;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有限、但有一定的恢復潛力、開發后能夠達到生態平衡的地方劃為保護性開發區,以生態綜合治理和保護為主,適度開展中低產田改造和高標準農田建設;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差、生態比較脆弱的地方劃為限制開發區,以生態環境恢復為主,不再大規模進行土地治理。圍繞上述基本思路,有針對性地采取“保、調、轉、退、減、進”的措施。
四是深化改革,不斷健全現代農業綜合開發管理機制。要加強規劃管理,規范資金管理,健全項目管理,加強監督檢查和績效管理,大力推進信息化建設,加強隊伍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