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發展現代農業、繁榮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組織載體,近年來在湖北省遠安縣有了較快的發展,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筆者結合遠安縣鳴鳳鎮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狀況,就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健康發展提出建議。
一、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現狀
自《農民專業合作社法》頒布實施以來,遠安縣鳴鳳鎮把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按照“培育一批、規范一批、提升一批”的思路,落實扶持措施,加強引導服務,促進其健康發展。截至2013年9月,全鎮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18個,農民成員總數820多人,帶動農戶1300多戶。該鎮農民專業合作社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是發展步伐逐步加快。近年來,該鎮依法逐步加大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扶持和服務力度,培育典型,抓好示范,激勵全鎮農民專業合作社健康、快速發展。
二是專業特色十分明顯。該鎮絕大多數合作社立足于本地優勢特色產業組建,與特色產業互相促進,成為農民增收的紐帶。例如專業化生產程度和商品率較高的蔬菜、水果、 食用菌、水產品等本地主要特色產業,都有一定數量的農民專業合作社。
三是發展形式多種多樣。該鎮專業合作社生產經營類型除傳統的種植業和養殖業外,還包括農產品加工、農業病蟲害防治服務、農機服務等多個方面。從創辦類型看,大體有農戶自發創辦型、村級組織牽頭創辦型、龍頭企業帶動型等,主要是農村能人領辦型。
四是服務水平不斷提高。該鎮農民專業合作社或多或少興辦了成員急需的服務項目,多數合作社成立初期由單純向成員提供技術、信息服務,逐步延伸到儲運、加工、銷售等各個環節,解決了成員“想的是致富,盼的是服務,缺的是技術,愁的是銷路”的實際難題。一些合作社建設了育苗基地、產品保鮮冷藏或加工包裝項目,還有一些合作社利用財政扶持資金開發新產品,為持續穩定發展打下了較好的基礎。
二、農民專業合作社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農民專業合作社自身建設不夠規范。部分合作社在民主決策、內部控制、利益分配等方面不夠規范,大小事務是由少數幾個理事說了算,監事會或執行監事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個別合作社名為“合作”,實為個人操控。
二是帶動能力較弱。該鎮農民成員在50人以上的合作社有6家,只占三分之一。一些合作社沒有真正形成經濟實體,凝聚力不強。個別合作社有名無實,“只搭臺,不唱戲”。
三是農民專業合作社人才、技術、信息缺乏。不少合作社缺乏有實踐經驗、合作理念、市場知識的牽頭人。目前,合作社的產品多為初級產品,大部分合作社標準化生產程度不高,銷售渠道比較單一。
四是缺乏商標意識,信用幫扶困難重重。農民合作社普遍存在著“重眼前,輕長遠”的現象,產品缺乏競爭力,沒有品牌影響力。在調查的18家農民專業合作社中,擁有注冊商標的僅兩家,占農民專業合作社總量的11%,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品牌競爭力相當薄弱。由于注冊商標需要的時間較長,且在財政政策方面也沒有對品牌建立、商標服務等方面給予優惠支持,在農民專業合作社中難以樹立品牌意識,很多合作社表示不需要注冊商標,這給即將開展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信用幫扶帶來不利的影響。
三、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健康發展的建議
一是加大宣傳力度。輿論宣傳對于為合作社營造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至關重要。政府首先應加大對《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及《湖北省農民專業合作社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有效利用電視、農村廣播、鎮村兩級宣傳欄等形式。同時,對鎮、村干部進行培訓,使他們成為合作社發展的宣傳員、指導員,引導科技帶頭人、農技人員和各類專業大戶、農產品經紀人等組織領辦合作社。要加強對《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宣傳,推進依法建社。同時,要抓住國家扶持政策繼續加強的有利條件,明確思路,堅持邊發展、邊規范的總體定位,加強引導,鼓勵更多的經營大戶、農村能人、基層干部領辦合作社,主動挑起帶領農民共同富裕的擔子。
二是加大指導力度。針對部分合作社內部管理不規范等問題,今后在繼續促進合作社發展的同時,要把規范、完善、提高合作社建設工作擺在更加重要位置。切實貫徹落實好法律規定,履行好指導職責,加強指導、培訓和服務,引導合作社完善出資結構、民主管理、經營服務、建賬核算、利益分配等機制,切實提高合作社發展活力和帶動農戶能力。要通過現場觀摩、專家講課、經驗交流、外出考察等形式,加強對業務指導人員以及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的輪訓工作,促進業務指導人員真正能熟悉法律,認真履行指導、服務等職責。同時,使合作社理事長增強依法辦社的意識,提高經營管理水平。
三是加大示范力度。根據本地優勢特色產業和不同產業發展情況,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培育工作,爭取每年培育1—2個示范社,通過示范社的培育工作,涌現出更多有規模、有水平、帶動能力強、運作規范的先進合作社典型,帶動全鎮合作社搞好規范化建設,提升整體發展水平。
四是加大品牌創建力度。工商部門應該對有條件的合作社實施“一社一牌”工程,鼓勵合作社申報商標,指導合作社規范使用商標,擴大商標影響力,做大經營規模,進而幫助其爭創省市級著名商標、馳名商標,形成品牌農產品效應,增強合作社競爭力,提高農民收入。
五是加大政策和資金扶持力度。建議由政府出臺相關文件,一方面,強調農辦、工商、銀行等部門的職責和義務,將信用監管列入各部門相應的考評體系之中;另一方面,制定相應鼓勵政策,從加大政策和資金扶持力度方面規范農民專業合作社。如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在貼息貸款項目和小額貸款上向農民專業合作社傾斜,為農民專業合作社創造有效的農業貸款擔保機制,妥善解決農民專業合作社貸款難的問題。
(作者單位:湖北省遠安縣鳴鳳鎮財政所)
責任編輯:欣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