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歲的天長市永豐鎮種田能手華福昌曾當過10多年的村支書,做事雷厲風行,敢闖敢拚,被當地人稱為“華大膽”。他創辦的福昌家庭農場,麥稻兩季每畝單產達2260斤,不僅賺了不少錢,還帶富了許多群眾,成了名副其實的華老板。去年,他被滁州市評為“十佳家庭農場主”。
在安徽省天長市,像華福昌這樣想大干一場的農場主很多。繼2012年豐穗家庭農場成為全國首個家庭農場后,目前該市家庭農場已達651家,工商登記注冊達到215家,分布在種植、水產、果林、花卉、畜牧等10多條戰線上。
家庭農場發展經營重質效
5月6日上午,筆者來到華福昌在天長市永豐鎮現代農業示范區的小麥田里,看見他邊指導工人干活,邊揮鍬清溝。
“辦家庭農場,光靠膽大咋行,得講究科學種田,提質增效才是根本。”提到“效益”二字,老華立馬想起2006年在來安縣包地種田血本無歸的痛苦經歷,因對當地社情及自然環境不摸底,兩年下來他凈虧150萬元。
2008年底,經朋友引薦和實地考察,不服輸的華福昌瞅準了家鄉土肥地平、灌溉條件好的天長市永豐鎮現代農業示范區大片耕地,流轉了橋灣社區農民1500畝耕地。華福昌吸取以往教訓,從農田水利基礎做起,開渠、挖溝,搞農水配套;從土地平整干起,改小田并大田,讓大型農機具施展得開;從選擇良種入手,因地制宜地選擇了雜交稻Y—兩優2號、徽兩優3號、2402香糯稻,小麥選擇皖168號。一番精耕細作,2009年當年,他就奪得了年畝產“噸子糧”——雜交稻畝產1270斤、小麥畝產980斤的好收成。
幾年來,老華種的水稻、小麥每畝平均產量總要高出附近農戶100多斤。2014年3月,天長市農委專門組織圩區鄉鎮的100多個種田大戶和農戶代表前來福昌家庭農場取經。華福昌把自己摸索的“種田經”推廣給其他農戶,讓大家同收益。“華老板來了,咱不僅施肥、治蟲省心,還少花了不少錢。”橋灣社區農民李木根打心里佩服華老板。
農場主成了科學致富“帶頭人”
談起科學種田的話題,仁和集鎮綠寶家庭農場主劉明文渾身是勁,他說:“種田要借助高科技。”2011年,天長市在現代農業示范區建立“農業物聯網”四情監測站,劉明文農場的莊稼全在監測范圍,收益可不小。
劉明文說,春節后,是冬小麥追施“提苗肥”的關鍵時機,那段時間,別人閑他不閑,整天在忙著為小麥施肥,這也是示范區農技專家根據物聯網的監測信息為他開出的田管“處方”,施肥、灌溉、防治病蟲害等每一項田間管理措施,不僅及時,而且用量也精準到位。幾年來的高產實踐,讓他打心眼里信服農業物聯網技術。
張鋪鎮興隆村豐穗家庭農場主陶金銀對種田頗有心得。早在3年前,他就在全國首創了代育秧、代耕田、代插秧、代機收、搞田管的“四代一管”的科學種田模式,不僅降低了勞動強度,還節約了投資,提高了經濟效益。陶金銀的家庭農場不僅聘請了專門的農技師和會計師,老陶自己農閑時都要參加農業科技知識培訓班,學會了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機插秧栽培技術等多方面農業知識。2013年,陶金銀家庭農場種植面積已擴大到750畝,收獲水稻40萬公斤、小麥26萬公斤,生產總值達到170萬元,純收入30萬元。
家庭農場自主創新贏得高收益
在大通鎮農民項永祥的家庭農場,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白色塑料大棚。一座大棚里傳出轟鳴的馬達聲,筆者進去看到一臺旋耕機正在翻耕土地。10多分鐘,板結的土地、枯黃的青菜葉便被新鮮、水分足的疏松綿軟的黃土所取代。
據項永祥介紹,他的家庭農場專業從事優質無公害蔬菜生產,面積有400多畝,共450個大棚,還有25臺套各類農機和2臺蔬菜運輸車、400多平方米的板房倉庫、800多平方米的水泥場地等。農場先后投資500多萬元,以家庭5個勞動力為主要管理人員,有一套完整的財務核算制度。
2013年,項永祥的家庭農場共生產蔬菜320萬公斤,純收入120多萬元。據天長市農經站負責人介紹,該市家庭農場去年畝均純收入高于一般農戶750元以上。
抱團“闖”市場闖出大名堂
“如果我們家庭農場主一起團購的話,復合肥每噸比市場價低500元,每畝地能節省約25元。”近日,天長市大地農業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內,發起人宣有林正在向其他成員分析著與南京某化肥企業的“談判”結果。“喲,那我這4100畝地,一下子就能省10萬多啊。”49歲的家庭農場主翁基龍咧著嘴笑了。
技術不熟、配置浪費、管理不足等問題,一直是大戶和農場主們走向職業化的障礙。47歲的宣有林是天長市響當當的家庭農場主,2011年被評為全國種糧標兵。2012年初,宣有林組建家庭農場主聯合社,主要負責成員們的農資團購、農產品聯銷、資金互助、技術培訓等服務。目前,天長市已有53個家庭農場主加入聯合社,一起抱團“闖”市場。2013年夏種,聯合社共調劑機械500多臺次,勞動力500多人次。
來自天長市冶山鎮的家庭農場主張獻國,流轉土地達1.1萬畝。他告訴筆者,2010年剛進行土地流轉時,投了幾百萬元買農機,由于管理不善,年終虧了100多萬元。“現在資源共享,利用率高了,整體效益很快上去了。”
(作者單位:安徽省天長市紀委、市農委)
責任編輯:欣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