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美國“棱鏡門”事件以來,信息安全備受全球關注,特別是隨著當前互聯網經濟的發展,如何保障個人、企業乃至國家的信息安全成為全球性課題。然而,就在人們將目光集中在信息安全及其背后依托的以操作系統為代表的軟件時,曾被看做中國操作系統自主創新開山者中科紅旗卻宣告破產清算,近乎悲情的結局讓人有些五味雜陳。
2014年2月10日,中科紅旗北京總部的大門上出現了一張公告,稱從當日起公司正式解散,隨后進入清算程序。由此,這家推出紅旗Linux操作系統、國內最知名的國產操作系統廠商,成長歷史定格在14年。
從目前公布的諸多消息看,中科紅旗最終走向清算源自其資金鏈斷裂,但內部員工對資金鏈斷裂的狀況感到疑惑,認為公司大股東存在挪用經營性現金的可能。我們無法詳盡還原事件原委,但按照整個產業發展的狀態看,中科紅旗倒下的命運實際上早已注定。中科紅旗的紅旗Linux操作系最大特點就是開源性,無論市場還是開發方式都是如此。僅就市場拓展的開放性而言,其自身弊端就不言自明,公司產品的應用者主要是政府及相關部門,總體市場化程度相對較低,這就造成其自身綜合生態發展不足,這或許才是引發其最終走向經營危機的原因。
夭折的背后
國內主機領域90%以上的市場被國外品牌占領。以2012年為例,中國被境外控制的計算機就達1420余萬臺,大量涉及金融、交通、能源等多個關鍵部門。所以,擁有自主操作系統并保障信息安全成為幾乎所有業內人士一致的呼聲。
中科紅旗成立于2000年6月,是由中科院軟件所全資企業科軟創新與北京賽迪等8家股東聯合投資設立的合資企業。自成立以后,中科紅旗便被賦予“中國必須擁有自主軟件操作系統”的歷史使命,其也一度給夢想擁有自己操作系統的國內業界人士帶來希望,推出的紅旗Linux操作系統曾在國內外具備一定的影響力,擁有大量用戶。
但現在看來,中科紅旗的突然夭折原因有二:一是整個市場開放程度相對較低,其發展模式仍然是短缺時代下依靠政府補貼及相對固定的政府采購來存活,并未將其發展范圍更多地拓展到社會化領域,這使其經營狀況呈現出單一性;二是由市場開放程度較低帶來的生態不完善之困,由于其市場化程度較低,整體規模相對有限,也就讓更多地開發者望而卻步,因為這一生態實質上具備較強的封閉性,無法容納更多開發者基于這一體系進行創新配套,而這又進一步加劇了市場化的難度。
據市場人士稱,盡管國產操作系統曾借著對抗微軟Windows和自主知識產權的旗號風靡一時,卻仍是相對小眾的產品,始終未能通過大眾市場的考驗,中科紅旗便是如此。隨著中國郵政總局、中國科學院、國家外匯管理局、海關總署、國家煙草專賣局、銀監會、高校數字圖書館、發改委、公安等應用Linux操作系統,中科紅旗也隨之進行著業務拓展。在國家資金支持下,中科紅旗更多依靠政府采購,或者郵政系統、國有商業銀行等少數大客戶,缺乏市場擴張能力。這也造就了在未全面參與市場競爭的情況下,一旦“斷奶”難以抵御外部壓力。其最終走向清算的結局也恰恰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國內軟件產業必須真正“回歸市場”了,以安全為切口,以自主為口號,自然能獲得政府的政策或資金扶持。
另一方面,中科紅旗所在生態的局限性也限制了其自身發展。有曾參與采購中科紅旗軟件的采購者直言,雖然其本身也希望采購國產的桌面操作系統,但Linux系統與本部門大量基于Windows平臺開發的應用軟件都不相容,與后臺數據庫對接的難度和成本非常大,一旦采購成功,必須隨之進行相應的改進。由此可見,由于整個生態發展相對不完善,中科紅旗發展本身便面臨著極大困難,只是這種發展困難被掩蓋在原有體系下,而當市場情況一旦變動,其自身的發展局限性便凸現出來。
中科紅旗的“中道崩殂”不能說明中國自主桌面操作系統發展之路的終結,相反,這一案例將給整個產業帶來更多的思考,或許將對整個產業的創新之路提供些許借鑒與思考。
新自主路線
未來企業競爭的不是產品而是信息,這是時下業內比較流行的一種說法。在互聯網經濟時代,信息服務的確成為很多企業的唯一產品,然而伴隨這一現象而來的便是信息安全問題,特別是對國家而言,如何在信息爆炸時代保障信息安全是首要的課題。
要保障信息安全,首先需要解決的便是構建基于桌面操作系統、嵌入式軟件等之上的安全體系,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外資企業的壟斷。以手機行業為例,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發布的《移動互聯網白皮書》發出相關警告稱,中國有超過300家本土企業生產Android智能手機,Android已經占到其中97.7%的份額。中國企業普遍在安卓基礎上進行深度優化與開發,但安卓系統核心技術和技術路線受到谷歌公司的嚴格控制,中國移動操作系統的研發對安卓系統存在嚴重的路徑依賴。
這一現象在整個桌面操作系統行業同樣存在。因此,中科紅旗的倒下更加凸顯了構建自主系統的迫切性。客觀而言,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一難題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須進行持續地戰略性投資。
首先,政府及相關部門需要在目前行業架構內鼓勵進行整合,從而形成一個或幾個具備較強產業競爭實力的集團型企業,通過整合桌面操作系統、軟件應用等方面的資源形成體系性發展架構。同時,實現操作系統國產化也不一定非要執著地實現PC客戶端操作系統的國產化。政府可以引導企業更多地將優勢研發力量投入到數據中心和底層信息架構和系統的開發、管理以及應用上,形成對基礎數據的安全性控制。
其次,對中國企業而言,在進行自主創新的同時,還應該積極搭建完善的生態圈系統。也就是說,基礎架構開發完成后,要不斷激發其他相關開發者投入整個生態的進一步完善過程中,通過開發相關的應用軟件以及相關衍生產品,不斷豐富整個生態,從基礎架構、應用生態以及其他方面為最終走向普及提供支撐。
時代在發展,技術在進步,我們無法從根本上確定企業的發展前景,但我們能做的卻是不斷修正企業的發展方向,通過開放性的體系鎖定整個系統用戶,最終推動企業和產業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