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二十年,中國的發展日新月異,我們在創造財富的同時付出了極大的代價,其中對健康影響最大的是環境破壞,我們賴以生存的食物、水源、空氣、土壤都受到了污染。感染性疾病雖然減少了,但癌癥的發病率卻逐年上升,媒體報道的“癌癥村”多分布在污染較重的河流或湖泊附近,癌癥的年發病率超過6%,一個2000人左右的村莊,每年都會新發十幾個癌癥病人。臨床工作中遇到不少“夫妻癌”、“兄弟癌”,讓我們看到了癌癥聚集發病的趨勢,大多數癌不是遺傳性疾病,但由于同一家庭有著相同的生活方式,讓家族中的成員先后發生癌癥。以目前的發病率來計算,如果能活到90歲,那么每兩個人中就有一個人可能患上癌癥這樣一種可怕的疾病。
人人都在追求長壽,各種各樣的養生知識與書籍充斥坊間。面對這樣的健康挑戰,我們應該如何汲取養生知識?選擇養生書籍應先看作者是否是臨床醫生,臨床病人提供了養生的反面教材,去粗存精,去偽存真,將其中的知識系統總結,是我們日常養生的重要參考。
養生有道
養生就是合理選用養精神、調飲食、練形體、慎房事、適寒溫等保健方法,通過長期鍛煉和修習,達到保養身體、減少疾病、增進健康、延年益壽目的的技術和方法。
養生最大的任務是防癌,預防癌癥是養生的重要目標。大量研究結果表明,控制和消除危險因素是癌癥預防最具成本效益的方式。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是我們指導養生的重要原則,而對于癌癥,我們要做的不僅是提高自身的抵抗能力,還要了解癌癥的發生與發展規律,努力做到知己知彼,防治有“道”。
癌癥是由于多種致病因素發揮作用,經過多階段發展而形成的一類復雜疾病,可以說是防不勝防,加上癌癥病因的研究也是日新月異,一些研究成果還需要時間的進一步驗證。生吃茄子、活吞泥鰍、綠豆熬湯,各種“專家”不斷傳授防癌抗癌的手段,到頭來都經不起時間的考驗,最終不知耽誤了多少人的病情。防癌是每個人一生要做的工作,不斷學習新的養生知識,了解自己所處的癌癥風險程度,做到有針對性的預防十分必要。
我們無法選擇所生存的時代,也無法拒絕整體被污染的水源與空氣,只有認識癌癥,了解人體是如何發生癌變的,最終做到不懼怕癌癥。科學研究者已經用事實告訴我們,通過預防可以讓三分之一的癌癥不發生,掌握癌癥發生的“蛛絲馬跡”,盡可能地早期發現癌癥而獲得治愈,這樣又可以減少三分之一的癌癥。我們提倡癌癥預防的目標就是不要成為不可治愈的那一少部分癌癥病人。
癌癥不經治療而自行消失者大多是性格樂觀、無憂無慮的人。高血壓會因患者性格急躁、容易激動而加劇,也能因患者性格平和、情緒穩定而好轉。性格脆弱者會因一次精神上的打擊而發生精神性疾病,而性格堅強、凡事處之泰然者則不易得病。
中國古代孔子提出“仁者壽”,其實就是告訴我們一個樸素的道理,各種各樣的養生手段不過是一種技巧,養生者要重視心理的調適。精神壓力與心理應激是現代人最常見的影響健康的原因。社會越發達,精神壓力越大,隨著生活與工作節奏的加快,人們的心理承受能力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每天可能都會遇到煩心事,如果不注意調節,日積月累,神經內分泌系統發生變化,最終會誘發癌癥等多種疾病。國外的研究表明,90%以上的癌癥與心理、情緒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精神創傷、不良情緒,可能成為患癌癥的先兆。
我們應該從五個方面評價自身心理健康的狀態:一是智力正常,即對事物有良好學習與判斷能力,不盲聽盲從,做事有主見;二是情緒良好,即對不良情緒有控制能力,大多數時間能保持快樂的精神狀態;三是人際關系和諧,即與周圍的人能和諧相處,能在幫助他人中獲得快樂,也能在自身有困難時獲得別人的幫助;四是能適應環境的改變,即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的工作與生活環境,因為社會在發展,一切不可能全遂己愿,要學會改變與適應;五是人格完整,也就是不偏執,不鉆牛角尖,努力克服自身性格中的弱點。
未病先防
引起人體疾病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一般有“千般疢難,不越三條”。其中,六淫是指風、寒、暑、濕、燥、火六種邪毒侵入人體而引發的疾病;七情是指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志所傷所引起的疾病;飲食勞傷是指飲食不節,起居不慎等引起的病變。
那么“未病先防”享受無癌健康生活的養生秘鑰,就在于自我養生保健管理。養生的要求是:外避六淫,七情不過;“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古語道:“喜怒不節則傷臟”。這就是說,肝主怒—怒傷肝;心主喜—喜傷心;脾主思—思傷脾;腎主恐—恐傷腎;肺主悲-憂傷肺。
而中醫學說:大怒、過怒易傷肝,其表現為肝失疏泄,肝氣郁積,肝血瘀阻,肝陽上亢等病證。出現胸脅脹痛,煩躁不安,頭昏目眩,面紅目赤,有的則會出現悶悶不樂,喜太息,噯氣,呃逆等癥狀。
人體發怒時可引起唾液減少,食欲下降,胃腸痙攣,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血壓上升,血中紅細胞數量增加,血液黏滯度增高,交感神經興奮。長此以往,會使人患上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疾病。對患有心腦血管病者,可導致病情加重,誘發中風、心肌梗死等,危及性命。而長期肝郁氣滯,氣血運行受阻,臟腑功能失調,氣滯血瘀,脈絡不通,漸積而導致腫瘤的發生。
春季養生大要是防肝病。養肝護肝自我保健首要方法是——調攝情志法。它包含了節制法、疏泄法、轉移法和情志制約法。其中,節制法是調和、節制情感,防止七情過極,達到心理平衡。“圣人有情而不累”;疏泄法是將積聚、抑郁在心中的不良情緒,通過適當的方式宣泄出去,以盡快恢復心理平衡;轉移法,又稱為移情。即通過一定的方法和措施改變人的思想焦點,或改變其周圍環境,使其與不良刺激因素脫離接觸,從而從情感糾葛中解放出來,或轉移到另外的事物上去;情志制約法,又稱以情勝情法,是根據情志及五臟間存在的陰陽五行生克原理,用互相制約、互相克制的情志,來轉移和干擾原來對機體有害的情志,藉以達到協調情志的目的。
其次,養肝護肝自我保健的方法是身心運動調節法。
身心一體,身心同調是我國傳統醫學與哲學的精華所在,靜坐、導引等傳統強身健體的方法至今仍有著極強的生命力,我們應該透過“打通大小周天”、“真氣運行”等傳統說法看清養體的科學內涵,不要一聽見有人批判就來個全盤否定,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強身健體的鍛煉方法,持之以恒,有助于減少患癌的風險。
未來十年,我們還會處在一個高速發展與進步的時代,癌癥的威脅正步步逼近,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正確防癌,注意養生,那么癌癥將會遠離我們,英美等發達國家正是由于積極防癌,已經看到了癌癥發病率的下降。故此,我們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做到“未病先防”就可以享受無癌的健康生活。
朱世杰系中日友好醫院中西醫結合博士、教授、SUN健康管理實踐俱樂部特聘專家,孫愛萍系SUN健康管理實踐俱樂部首席健康管理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