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4年1月27日預告首季凈利潤2331.60—3497.4萬元,到一季報實際虧損5572.03萬元。對于兩個多月8000萬元的巨大數字落差,次新股牧原股份將此歸結為“二師兄”價格暴跌。牧原股份并非一枝獨秀,縱然有100多項的苛刻IPO財務核查及長達一年之久的深思熟慮,也無法阻擋金一文化、東易日盛、綠盟科技、東方通、安控股份、鼎捷軟件、贏時勝等諸多股市新秀踏上首季業績虧損的不歸路。
客觀地說,IPO監管部門一直在不遺余力,但扭曲的股市好像成心跟政策對著干,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比比皆是,讓人摸不著頭腦。無奈,不了了之成為大部分制度的最終歸宿。然而,站在股民乃至國家的長期利益之上,見怪不怪的話題,尚需探究。
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這是企業的生命之路。創立于1903年的福特汽車公司花了100多年的時間卻依然在路上且活力充沛,而中國企業平均不到3年就能從路的起點快速走向終點。30年走完西方企業400年的歷程,是奇跡,也是發人深思的悲劇。
連續3年高增長以及信誓旦旦的業績承諾,這是跨入正統資本市場豪門的必備見面禮。上市鑼聲敲響,低聲下氣的小媳婦終于熬成了居高臨下的婆婆,麻將館還是夜總會,誰管得著?然而上坡困難下坡易,面對近乎白熱化的市場競爭,縱然有正規編號的黃馬褂護體,但依然難以抵擋草莽英雄的瘋狂進攻。
找一家啟動上市計劃的公司拿點股份,公司上市后馬上辭職套現,再尋找下一個目標,這是中國一道亮麗的董秘就業路線圖。快速獲得巨額財富,亦無需過多承擔業績變臉后股價吃老本的風險。
鑼聲一響,除了舉杠鈴的老板之外,把青春獻給艱難上市路的高管迎來了收獲的季度,司空見慣的高管辭職套現潮一波接一波地上演。人力資本時代,人去樓空之后,再華麗的廠房和再高端的機器也難以兌付那信誓旦旦的業績承諾。
只薦不保,這是一些保薦機構的公眾形象。花股民的錢,咱不心疼,但費用還是要入賬的。于是,新娘出嫁的“打扮費”就成為侵蝕利潤的最大一筆報銷款。另外,財務造假以及吹牛不上稅的業績承諾也是導致某些次新股業績變臉不容忽視的因素。
迎合上市規則,也為了IPO能賣個好價錢,繪制一條一路上揚的業績曲線顯得至關重要,深諳此道的保薦機構一般都會建議將相關業績分批“裝入”擬上市主體。而公司治理一旦裝上360度攝像頭,之前黑暗中穿新裝的皇帝便暴露在聚光燈下,虛胖體態一覽無余。
以財務自查為主旋律、證監會抽查為調味劑的制度恐嚇迫使許多膽小的排隊企業不得不臨陣逃脫,但卻沒有甄選出攜帶靚麗首季財務報表的股市新寵,豪言壯語般的業績預告被血淋淋的虧損現實擊得粉碎。與歷次大幅度、大比例的業績變臉不同的是,這次除了媒體依然在搖旗吶喊之外,似乎股民乃至監管機構對此都已麻木,少見次新股破發,不聞怒斥之聲。
如果說,業績虧損是由于一次性計提巨額“出嫁費”所致,那大可不必感到震驚,但如果大股東將成功上市作為企業經營之終點那就有些可悲了。創業,本源多是為了解決自己家庭的溫飽問題;做大,是為了幫助全體員工奔上小康之路;那么上市,應該背負解決廣大股民發財致富的重擔。這才是合格的企業家。